高职院校传统德育教育研究

2017-03-09 12:34孟令军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德育高职

孟令军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四平136000)

高职院校传统德育教育研究

孟令军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四平136000)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在净化着我们的灵魂,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明与文化也在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了道德认知的缺失;高职学生现在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道德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为人的根本;因此,加强导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 传统德育; 问题; 对策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相对开放型的社会,社会环境相对过去要复杂很多。他们因年龄原因,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时,常常会感到不能应对。缺乏自主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职传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对传统德育重视不够

虽然,学校一直把德育作为课程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完善,个别领导不予重视,忽视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在价值,导致学生们对于德育没有兴趣与好感。例如,学校在校内开展的有关教育活动,要求全体教师与学生参加。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项任务,只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学校的肯定。由于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所以教育效果不佳。

(二) 教师自身传统美德教育意识不足

传道授业解惑乃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教师认为只要把学校安排的课程教好,把成绩提高上去就算完成任务。有些教师对于美德认识也是一知半解,甚至缺乏传统美德教育的意识,缺乏责任心,他们看重的是分数,而不是如何教孩子们怎样做人,从而导致传统美德教育流于形式。

(三) 少数家长对传统美德教育认识不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家长是对他们影响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行为、举止、言谈成为了孩子们模仿的目标,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与他们息息相关。很多家长虽教育孩子懂得尊老爱幼,而实际上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只是跟他们说说大道理而已。少数家长的行为、道德观严重认识不到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 一些学生对传统德育缺乏兴趣

一些高职学生不喜欢古老而又传统的美德文化。加上在学校里,老师不钻研课本,只是照本读书,有的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己读,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学。因此,也就导致了少数高职学生逐渐对传统美德教育失去了兴趣。

(五) 教师重知识轻德育

教师会将德育课比作其他课程,而没有区分。都是根据一纸成绩来评定学生,完全无视学生自身的能力成长与创新。从而误导学生以为只有学习成绩好,老师才会喜欢,才会刮目相看。所以他们死记硬背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而实际上,他们不过是机械地记住了内容,却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样一来,思想道德素质就不可能真正提高。老师只强调说教,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完全不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即使重视了也只是在表面做足了功夫,而没有深入到实质。此外,少数教师认为传统美德教育跟他们自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讲课就只是照着书本读一读,念一念,提问一下同学,就草草了事,有时讲到一半就讲不下去,而早早的结束这堂课,让学生自习。

(六) 德育教学内容滞后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现在年龄小,不懂事,有些东西不需教育,所以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甚至不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内心感受,总是“跟着感觉走”。学校对于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关于德育的宣传处于滞后的位置,内容长时间不更新,学的只是一些落后的德育知识,面对这些旧知识,学生不愿意学习,老师对于这些知识,也是有着一种倦怠,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老师有偏见,有敌意,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育。

求学阶段,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条件。而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常常轻信他人。因此,在学校当中,老师们应该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潜力的,并且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的完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正常的辅导与教育,老师应该懂得进行教学的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职学校加强传统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策略

1.重视家长行为,优化家庭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颜氏家训》指出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可见,按照我们古代传统,对于孩童的教育是越早越好。《礼记·保傅》讲太子教育说:“古之王者,太子生后,自为赤子时,教故以行矣。”“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而父母教育子女,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则。想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陆世仪在《思辨录》中说:“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每见人家子弟,父母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肖其父,皆身教为之也。念及此,岂可不知自省。”

2.学校要加强对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视

学校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早在西周,我国就已有学校了,可以说,古代学校教育中,最重视教育的就是德育教育。传统德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能为学生的道德、人格、思想、观点、行为等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既是德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加大德育教育改革的力度,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来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从教育学角度谈,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那么,社会环境教育将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不文明的社会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性、不道德的意识和行为。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的就是潜移默化,环境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墨子以染丝之变来说明人是受环境感染的。而孟母三迁的故事更让我们知道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孟母为了让孟子能有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曾一度三迁住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童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二) 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质量

1.教师要通过学科教学,积极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美德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跟学生的互动,而教师必须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们需要自身强化德育教育意识,首先做到身正为范。教师在传美教育中,老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来夯实自己的传统美德。要树立典范形象,要在思想上求先,使每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好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只有把自己的道德水平提上来,你才能有说服力。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与失败。要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热情与斗志昂扬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各学科的作用,要多元化的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使各学科都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把传统美德教育与智育相结合,恰似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2.学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缘故,一点都没有道德底线,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德。此外,学校的德育活动往往都是教师自己包办、布置,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随意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施展。因此,教师有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改变自身的惰性甚至被监管的奴性,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1]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汶录凤.高职院校学生诚信践行问题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94-96.

2017-02-15

孟令军(1989-),男,吉林公主岭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1

A

1671-4733(2017)03-0032-02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德育高职
身边的传统美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