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树群
(河池学院 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大学生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廖树群
(河池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目前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体验式教学注重亲身感受性、主动融入性和互动性,是大学生死亡教育切实有效的方式。应该通过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死亡教育的体验;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体验活动;借助学生社团开展死亡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死亡的感性认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死亡教育体验活动;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生动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方式开展大学生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
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实践
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率先推行的死亡教育逐渐走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字面上看,死亡教育似乎是告诉人们怎样去死。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死亡”这一话题就比较忌讳,“未知生,焉知死”的儒学文化思想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生”的问题,而忽略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和教育。然而死亡教育的实质是要人们敢于直面死亡,“向死而生”,正确面对死亡带来的问题,追问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教育人们珍惜生命,积极面对人生,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大学生死亡教育仍未摆脱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体验不足,对死亡教育感触不深,影响不大。笔者认为,死亡教育要想取得实效,不能只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改革。与其他课程相比,死亡教育更需要学生个性化、实践化的多元化体验。因此,体验式教学才是大学生死亡教育切实有效的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并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经验,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融入教学情境中。进一步感知和领悟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内容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体验、思考、领悟,最终转化为能够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死亡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注重加强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主动沟通、交流和分享,强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和实践性[1]。在形式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分享和教师的总结,进一步获得真实的感受与深刻的领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达到知情统一[2]。因此,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1]。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对个体的深切关怀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理解并掌握知识,最终转化为技能并主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3]。归结起来,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亲身感受性。这里所说的亲身感受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亲身经历并感受某个事情,这样的情感体验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它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类体验既可以是课堂或课外的现场教学,也可以是形式丰富的社团活动,或者是社会实践体验。二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具体情境虚拟地“亲身感受”了某个事情,它既可以是在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中对案例人物获得共鸣的感受,从而产生了移情。也可以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对自身经历的一种觉察与思考。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的亲身感受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内容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其次是主动融入性。在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脑思考,用心感受。通过体验与思考,将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和与死亡有关的人生遭遇融入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最终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成长。
最后是互动性。在死亡教育体验式教学中,教与学是一种非静态的、相互影响、循环上升的发展过程。通过开展互动式的交流、讨论、分享、启发、点评和总结等多元的学习活动,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平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3]。
对于死亡教育,体验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为体验是通过对生命存在发生联系而体会到的发自内心的、独特的、直接的内在感受,这种直觉体验给大学生带来更深刻的领悟与更震撼的心灵触动,最终使大学生珍惜生命,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4]。在实践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五种教学方法开展体验式教学:
(一)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死亡教育的体验
体验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大部分学生得到体验式的死亡教育。
首先,改善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讲授法是进行死亡教育基本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在介绍死亡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死亡的方式与方法的选择等基本知识时,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学信息量更大,教学效果也更好。但是教师要认真备课,丰富教学的信息量。尽量将课件做得生动、丰富、形象和富有趣味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真诚包容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还要善于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讲授死亡意义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失去重要亲人的经历?或者给学生观看近期影响较大的死亡新闻事件视频或图片来导入新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更快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过去经历的思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死亡相关知识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引导学生给已经去世的重要亲人或是新闻事件的幸存者写信,通过写信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死亡意义的思考。
其次,改善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教师要善于搜集社会上的热点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所反应的实质问题,通过思考获得与死亡有关的虚拟的体验感受。教师根据教学案例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分享。在分享环节中,学生可以谈与案例有关的个人死亡经历和感受,也可以谈对案例内容的体会和领悟,激发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加深对死亡的理解。如课堂上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继续完成,由小组共同撰写讨论结果,或制成PPT在班上进行分享,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客观公正,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考,又要对学生出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死亡观。案例教学法除了组织学生课上课下讨论,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讲故事的方式来加深对死亡教育的体验。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加入个人的人生经验和理解创设出生动真实的情境,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和实践案例中的人物情感及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思考、诠释与解读,使学生对死亡有更深的感悟和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死亡教育相关知识和案例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个别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处理个别学生由于自身经历受到触动而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课后找机会帮助学生化解心结,如仍无法解决则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心理咨询。
(二)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体验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死亡教育的重要辅助机构,应充分利用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等体验活动。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情境的变化与学生的反应,细心观察学生对死亡教育教学的内容表现出来的异常反应,及时为个别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心理咨询。通过个体咨询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滋养的力量,实现自我成长。
其次,为与死亡有关经验的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帮助他们接纳分离,接纳悲伤。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学生在重要亲人去世时,或者无法参加葬礼;或者由于当事人正在求学,为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或升学考试,家人对当事人隐瞒了重要亲人去世的消息,过后才告知当事人。当事人知道真相后往往无法接受不能见到至亲最后一面的事实。在内心世界中,他们有的会痛恨自己,认为自己自私;有的会痛恨家人,认为他们不合情理。这些与死亡有关的经验给学生留下了重大的心理创伤,使学生对死亡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为这类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过去的心结,放下包袱,使学生对过去重新认识,感恩生命中的重要亲人,将创伤性事件变为一股滋养学生今后面对人生困境的力量。提高学生对死亡的认识与理解,更加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对未来。
此外,还可以为没有经历过危险事件和与死亡经历有关,但是愿意更多了解死亡的学生提供朋辈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朋辈活动消除学生对死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以“死”观“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总之,利用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不仅能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能从个人境遇中获得成长的力量,感恩自己的人生遭遇,珍惜生命,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5]。
(三)借助学生社团开展死亡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死亡的感性认识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死亡观和价值观,是体验式教学的很好补充[6]。
首先,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关注并指导学生社团活动。通过指导学生社团以约稿、专栏或专题的形式出版与死亡教育有关的报刊或漫画并进行刊发,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社团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死亡教育活动。如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到敬老院与老人共度重阳节,唤起学生对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敬畏;或者在端午节以屈原为国捐躯的历史事件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或者指导学生为遭遇自然灾害的灾民或罹患重病的学生捐献爱心,体验生命的脆弱。由于学生社团活动多是自发自愿的,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更愿意深入其中,体验更充分。通过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感知时间的紧迫性,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惜现在,自觉进行自我定位,积极规划自己的未来。同时社团活动具有传承性,一届带领一届,体验式的死亡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效果更好。
(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死亡教育体验活动
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死亡教育专题活动。如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开展死亡知识讲座,帮助学生缓解死亡焦虑、消除对死亡的误解。电影是开展死亡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电影为观众创造了具体情境,可以在观看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电影给观众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更容易促使学生思考和感悟。因此学校可以在活动期间播放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心理电影,既能对学生开展生动形象的死亡教育,又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此外,还可以利用每年五月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指导学生开展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心理活动,如举行死亡教育微电影、心理剧本、小说等各类原创作品和心理情景剧等比赛。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学生不仅真真切切地得到了亲身体验,情感得了升华,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给学生提供多个重新审视生命、诠释死亡本质的视角。
(五)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生动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体验式的死亡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还应扩展到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与死亡有关的场所。如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馆,通过参观了解爱国先烈或伟人事迹,虚拟经历先烈的遭遇,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殡仪馆开展死亡体验活动。如让学生志愿者写好遗书,然后躺进纸做的棺材,真正感受死亡,由“死”观“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不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具体操作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具有祭奠性质的仪式活动。如地震、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事故现场的“头七”或“七七”等祭奠仪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不幸去世的教师的追悼会。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特殊机构去帮助特殊人群。如到敬老院、福利院等帮助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者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有限性、脆弱性和健康身体的可贵性。鼓励学生到医院看望因病或自然衰老而即将去世的亲友,给患者以临终关怀。
通过现场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学生能更真实地感受到他人死亡或自己“死亡”,更能触动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冲击学生的思想,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时间的紧迫,因而教学效果更好。
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起步较晚,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开展死亡教育工作也比较困难,高校死亡教育教学效果欠佳,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积极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将死亡教育寓于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中,能最大限度地使更多的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更加珍惜生命,积极面对人生,提高生命的质量,体验式教学应成为死亡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然而,要想把死亡教育做到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性,还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和开拓创新[7]。
[1]蒋常香,毛莉婷,刘小青.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教育[J].学术月刊 ,2013(12):76-80
[2]吕澜,王育英.心理剧的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3-66.
[3]倪海珍.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35-136.
[4]齐艳娟.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156-157.
[5]陈韧华.大学生死亡态度调查研究和团体干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6]温岚.探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模式[J]. 新课程研究,2013,(10):78-80.
[7]陈世民,李红娇,李金彩,等.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5(1):113-116.
[责任编辑韦志巧]
TheExplorationofDeathEducationExperientialTeachinginCollege
LIAOShuqun
(PoliticsandHistoryCollege,HechiUniversity,Yizhou,Guangxi546300,China)
At present, there is only a single teaching method for death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of China, which has poor teaching effect. Experiential teaching focuses on personal feeling, activ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ity. And it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erceive death educa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experience of death education by improv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using the school mental health center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carrying out relevant death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 the help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etc. The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death education depends on various death education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on campu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lively social practice off-campus.
death education;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actice
G642
A
1672-9021(2017)04-0101-04
廖树群(1973-),女,广西宁明人,河池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