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袁 敏,李丹丹
(1.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以衡水学院为例
刘志华1,袁 敏2,李丹丹1
(1.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社会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教育最终要服务社会。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必然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充分利用区域特有的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功能,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并以此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衡水学院明确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和校本教材,努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地方经济;应用技术人才;特色课程
人才需求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同步提升的,其基本规律和走向是不断“高移”的。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高移”,无论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加,还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应用技术类人才跟进和支持[1]。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普通高等院校2 852所,在校生3 700万。其中,自1999年以来新设置的地方本科院校共647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55%[2],已占据我国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抓住发展机遇,适时而明智地调整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知识导向”下的“理论型”人才向“实践导向”下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本文在诠释特色课程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教学活动特征,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特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建设思路,并以衡水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策略。
特色课程,是指由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3]。特色课程不仅包括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课程,也包括一些具有独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取得明显教学效果的课程。
特色课程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地方高校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及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建设起来的,它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一定社会影响力。众所周知,特色课程只是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开发的一个角度、课程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和终点,所以学校一定要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努力实现特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标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探究事物规律、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人才,而且还要培养应用知识和转化知识的人才;不但要培养学术型的顶层精英人才,而且还要培养生产生活实践一线的实用人才;不但要培养满足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所需的人才,而且还要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4]。众所周知,社会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教育发展的支撑。任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应该服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侧,应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要求相一致。
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其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建设,并通过“特色”和“品牌”建设获得竞争空间和发展优势,这是地方院校能够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明智之举,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和突破口则恰恰是课程改革和建设。培养地方区域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课程体系,合理设置与企事业可对接的特色课程,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其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是有个性的,兴趣爱好和智力技能各不相同,其中不乏一些学生对地方特色具有浓厚兴趣,非常希望学校开设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其所处的地缘环境,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发展所需进行课程研究和建设,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特色课程建设应以地方经济文化特点为依托,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通过课程建设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能够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形成良好的课程建设环境和比较完善的应用体系,充分发挥特色课程建设成效,加快成果转化和课程完善[5],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重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加强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以“应用”为导向开展系统化建设,并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加强各项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不仅要考虑本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还要考虑从建设内容、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便于课程建设成果的移植、推广和应用,凸显特色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在特色课程建设之初,学校就应该明确特色课程建设思想与学校办学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分析、总结课程建设经验,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同时对工作经验进一步提炼和推广,以推动学校其他课程建设。
衡水学院从升本之初就明确了办学定位,将培养“地方性、应用性”人才作为学院的发展战略。由于学校生源层次和师资水平与老本科院校及重点大学不同,所以不能照抄照搬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办学定位上必须坚持服务地方需求,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通过对焦需求,使需求更加明晰;通过聚焦服务,使服务更加准确;通过变焦应用,使应用更加突显。最终通过提练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
衡水濒临素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拥有酿酒工艺精湛的衡水老白干、驰名中外的衡水内画鼻烟壶,还有武强年画、侯店毛笔、冀州玻璃钢、安平丝网、深州蜜桃、马莲小枣、衡水金鱼等特色资源。同时拥有油气、地热、矿泉水和砖瓦用粘土等4种丰富的矿产资源。
实施课程教学活动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衡水学院结合衡水市区各种资源和文化特点,在办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将上述区域优势资源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校园,或作为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目前,衡水学院通过立项的方式确定了水质监测与评价、衡水湖鸟类资源与保护、衡水地域文化讲座等10门特色课程进行项目建设,并已取得明显教学效果。
水质监测与评价课程依托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资源的独特优势,将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衡水湖水质现状,学会湖泊水质监测检测方法,对衡水湖湿地环境的科学保护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衡水湖鸟类资源与保护课程采用视频教学和现场教学方式,师生到衡水湖湿地对鸟类资源进行实地观察、统计,进行生态分布研究与分析等,同时提高了学生和周边群众的环境保护和鸟类保护意识。
角色定位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很强,重视与地方文化相结合,重点突出地方特色。该课程将现代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与衡水市武强年画艺术相结合,设计制作出大型角色项目——“水浒角色群”“武强古镇角色雕塑群像”“河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衡水湖湿地科普动画片《小金鱼漫游记》”。
衡水学院在河北省内率先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之中,特别是将河北省传统优势体育项目蹴球和高脚竞速进行了整理,形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训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实践一体的平台。学校师生多次在省内外民族体育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衡水学院通过进一步调查走访衡水民间艺人、查阅区域文化资源相关文献及田间采风等,挖掘衡水乡土传统文化、衡水特产以及特有的地理环境等自然资源。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和实践,由专业教师、校外专家和艺人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特色教材,弘扬衡水经济文化,推动衡水经济发展。
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衡水学院对特色课程实行校系(部)两级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学校在宏观上制定了《衡水学院特色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及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包括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成果和课程建设特色等方面),而具体的课程建设规划、建设目标由各系(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校系(部)共同负责课程建设质量跟踪工作,协助建设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分析研究课程建设与学生成长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保课程建设与社会服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动态链。
从目前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情况来看,涉及到的专业和课程分布不够均衡。40个本科专业中只有17个专业进行了特色课程立项申请,不到总专业数量的43%。在被批准立项的10门特色课程中,涉及8个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占3门。基于这种状况,学校层面积极主动召集各教学单位领导和专业带头人,一起研讨课程开发思路,努力发掘区域特点和特色课程,力促学校各专业均衡发展。
地方高校在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始终以课程内涵建设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进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把优化课程品质作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生长点。通过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意识,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区域经济文化特点,推动学校课程特色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发展。不可否认,某些特色课程在建设之初并不是学校的最优秀课程,但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不断发掘、发展课程所固有的特质,最终成为学校优秀课程,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辐射作用和积极影响,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张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5):36-40.
[2]高振刚,李晓雪,曹宇.普通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7):50-52.
[3]何永红.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10):50-53.
[4]孟庆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现实性与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0):5-10.
[5]孙姚同,张清学.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14-116.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Cultivating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Taking Hengshui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LIU Zhi-hua1,YUAN Min2,LI Dan-dan1
(1.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ection,Hengshui University,Hebei Hengshui 053000,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engshui University,Hebei Hengshui 053000,China)
Social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an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nd education eventually repays the society.It is a wise choi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development,makefulluseofthe reg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enrich curriculum functions,aswellasfocus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to promote their own development,and consequently serve and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Hengshui University specifies its orientation,actively develops the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and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economy,and devotes into fostering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local universities;regional economy;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G642
A
1673-2022(2017)03-0043-03
2017-04-08
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196);衡水学院教改课题(jg2016005;jg2016016)
刘志华(1971-),男,河北景县人,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袁敏(1983-),女,陕西延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园林设计研究;李丹丹(1983-),女,河北成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及美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