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平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心悸的辩证施护
何艳平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心悸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较复杂,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最大的特点是,病情起伏较大,所需治疗时间较长,对于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临床需根据心悸患者实际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展开安全、高效的辨证施护,以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缓解其病痛,最终促进其及早康复。
心悸;辩证施护;中医护理
心悸多由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情志刺激所致,该病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心并非肾,对心气患者需肾阳之气加以鼓动,否则会引发心阳、心气不振等不良反应;若机体温煦功能严重失调且无力运行气血,则会引发背寒、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1]。在西医学中,常常因各种因素所引发的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以及神经症等均属中医心悸范畴。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第一,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多梦易醒,苔薄白,脉数或细弦;第二,心悸气短心血不足,苔薄白,头晕;第三,心阳不足病情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沉细无力[2];第四,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口干,盗汗,耳鸣,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第五,心血淤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发,唇甲紫绀,舌质紫黯,脉涩或结代。
2.1 一般护理
2.1.1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心悸患者通过一个整洁、安静的病房,确保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其中,温度保持在18度-22度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多关注四季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预防工作,以免患者住院期间受噪音以及强光刺激[3]。
2.1.2 心理护理
情志保持患者心情舒畅,避免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康复指导,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书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尽量放松身心。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
2.1.3 睡眠护理
休息起居有节,劳逸适度,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心悸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1.4 饮食护理
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进餐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浓茶、咖啡,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丰富食物。
2.1.5 仔细观察患者病情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生命体征、唇甲色泽、有无胸闷、气促等,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活动等密切相关。出现晕厥、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心前区疼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2.1.6 体位护理
体位与安全心悸急性发作或病情危重者,应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减少搬动,做好生活护理,减轻患者心脏负担,保证患者休息。
2.1.7 指导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清洁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晚刷牙,清洁口腔,久病卧床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为患者擦身,做好下肢的被动运动。同时告知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而增加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帮助患者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2.1.8 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情况,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应观察有无心率缓慢、心慌不适等中毒症状,服用前测心率小于60次/分应停药,用利尿剂患者应观察尿量,如出现无力、心律不齐等表现。需及时报告医生。
2.1.9 并发症护理
猝死一旦发生猝死如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吸氧、开放静脉通道、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相应记录;急性左心衰立即协助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及深度、肺部啰音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2.2 心悸辩证施护
2.2.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以安神定志汤加减
服药护理每日一剂,水煎取汁400 mL,早、中、晚三次温服;患者所居住的生活环境需保持安静、幽雅;注重对患者情志护理,严防惊恐;饮食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清淡易消化食物,可选含钾高的蔬菜,如菠菜、油菜、黑木耳、香菇等。食疗可用龙骨粥、珍珠层粉小米粥、甘麦大枣汤、黑木耳大枣汤等[4]。
2.2.2 心血不足补心养心,益气安神方以归脾汤加减
服药护理每日一剂,浓煎,取汁200~300 mL,温服,每日3次;适当休息,避免过劳;饮食宜清淡、高蛋白饮食,且忌饥饱失常,可选用桂圆、莲子、红枣、猪心等。食疗可采用红枣木耳茶、鸡汁粥、猪肝菠菜粥等。
2.2.3 心阳不足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合参附汤加减
服药护理每日一剂,取汁200 mL,温服,每日3次;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重症患者、心悸气短者应卧床休息;饮食有节,宜低盐低脂饮食,忌过食生冷,食疗可采用鹿茸香菇菜心、人参当归猪心汤、人参桂心粥等。
2.2.4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以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服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睡前凉服;患者注意保暖,起坐动作宜缓慢,烦热汗出者,衣被不宜盖得太厚,及时更换汗湿衣被;室温不宜过高,湿度可略增高,睡眠时光线宜暗,拉上窗帘;饮食宜清淡养阴、降火而富于营养原则,忌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之品,如甲鱼、桑葚、银耳、红枣、鲜藕等。食疗可采用玉竹代茶、百合糖水、玄参粥、玉灵膏、生地黄粥、西洋参茶等[5]。
2.2.5 心血淤阻活血化淤,理气通络方以桃仁红花煎加减
服药护理每日一剂,取汁200~300 mL,热服,每日3次;心悸伴胸闷不适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少食或不食鱼虾、蛋黄及含胆固醇食物[6]。
2.2.6 水气凌心温化水饮,宁心定悸方以芩桂术甘汤加减
服药护理汤药宜浓煎温服,少量多次服用;病室宜温暖,防寒保暖,空气新鲜;加强饮食调护,少食多餐,可食用冬瓜、赤小豆、莲子、薏米等,食疗可采用清蒸墨鱼、赤小豆薏苡仁粥等,限制水及钠盐摄入。
第一,心悸患者应避免和控制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劳累、过度思虑、情绪激动等不良刺激;第二,饮食宜避免过饱、刺激性食物,忌烟酒;第三,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和心率的方法;第四,患者应定期进行复诊,如出现心悸不安、胸闷气促、胸痛、水肿加重应立即就诊。
综上所述,心悸患者较为常见,除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原则外,还应重视辩证施护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护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1] 胡超燕.应用中医辨证施护模式对心血不足型心悸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67.
[2] 蒙雅群.辨证施护应用于心悸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探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354-2356.
[3] 钱秀芳.心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5):162.
[4] 王立新,曹静静,马慧娟,等.护理干预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68.
[5] 王明轩,刘凤奎.心悸临床诊断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4-6.
[6] 董桂霞.心悸病人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8):95-95.
本文编辑:王雨辰
R248
B
ISSN.2095-8242.2017.08.14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