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韩山师范学院 党委统战部,广东 潮州 521041)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李艳华
(韩山师范学院 党委统战部,广东 潮州 521041)
当前,很多高校的统战工作由于部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条件的限制以及二级学院党组织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等原因,工作推进不力。而加强高校党组织统战工作意义重大,是把高校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有效途径。以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为载体,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职责意识,建立完善的基层统战工作制度等,可以有效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开辟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传统单一的高校统战部门工作模式已无法全面深入地推进基层统战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任,这是新时期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必要途径,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院系级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能力势在必行。
当前,很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统战部门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统战工作存在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校统战工作一般由学校党委统战部门直接领导,而且多数统战部门和其他的党委部门合署办公,据统计,广东省内的38所公办本科院校中,只有5所高校的统战部门是独立设置的,其他高校的统战部不是和党办合署,就是和组织部或宣传部合署,我校统战部就是和宣传部合署办公。这种合署办公的机构设置势必造成统战工作人员要分出一定的精力去应付其他事务,加上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只能使工作聚焦和落实在某些“人”身上,比如:“各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担任中层以上的党外干部”等这些党外代表人士。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分别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具体岗位上,分布在各个院(系)和管理部门;多数没有成立基层组织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知识分子,除了参加部门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以外,基本没有参加任何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的机会,有些民主党派虽然建立了基层组织,但组织管理松散,也较少组织党派成员开展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以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韩师”)为例,据统计,党外知识分子420余名。其中,民主党派成员62名,一半成员分布在民盟、民进两个党派中,其余分布在九三、民革、民建、致公党和农工党等5个民主党派中。目前仅成立了民盟和民进两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据调查,除民盟韩师总支有按照章程定期组织盟员参加各类学习和社会活动外,其他民主党派成员很少参加各自党派内的活动,近6成的青年民主党派成员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党派活动;其余的300多名党外教师,除个别担任中层干部的,也很少参加过正规系统的政治学习。
长期以来,学校各二级单位基层党组织通常只把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作为工作对象,在党内开展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活动;虽然各党总支都按要求设立了一名统战委员,但多数是由一名总支委员兼任,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也基本没有开展过实际工作。党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由学校统战部门和所在的民主党派组织负责,境外留学生以及外籍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则推给学校对外工作部门。这造成高校的党建工作存在很大的空区和盲区,任由一些党外教师尤其是青年党外教师表现出对学校事业发展漠不关心的消极散漫思想状况,甚至出现一些消极、偏激的思想政治观点或言论;对境外留学生和外教的推卸管理则可能造成宗教渗透及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
高校统一战线成员众多,且高职称、高学历、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成员人数占较大比重。以韩师为例,党外教师人数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党外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分别占学校同类教师总数的41.2%和42.4%。在调查中发现,我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态势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担任学院中层干部或一定社会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为上大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正面,是代表性人物;而有些没有担任任何社会职务或校内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则表现得有些消极和迷茫,这部分人以青年教师居多,他们中的一些人存在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行为倾向,不能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政治学习与业务钻研、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学术水平与师德水平、本职与兼职等等的关系[1]。这些成员分布在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学校统战部门直接对其开展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改进高校统战工作方式,深入推进统战工作阵地,变得刻不容缓。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单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不够的,就必须要团结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努力使其成为“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度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团结和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2]《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指出“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这个堡垒作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是把高校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有效途径,做到“以党建带统战,用统战促党建”,意义重大。[3]
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有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当前,不少高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基层党建工作“务虚”多,“求实”少;因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也造成党务工作者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普遍较低。新时期要把“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党的干部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想做好基层统战工作,就必须要求基层党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无比宽广的胸怀,以诚挚的爱心和细致的用心去团结帮助广大的统战成员,这是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极大考验,反之,也有助于提高其党务工作能力。
其次,加强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加强统战工作,才能使更多知识分子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与监督,促使基层政务公开;才能使基层各项工作重民心,顺民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促使基层各项制度和发展决策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
再次,加强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动态,及时加以安抚关怀、引导教育,及早化解当中的消极因素,防患于未然。同时,注重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关怀和重视,还可以增加其对基层党组织的归属感和对我党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其投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成效。
最后,加强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有利于及时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宗教活动对高校进行渗透,从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校园稳定。
笔者根据对韩师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改善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状况,带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深扎务实”,开辟工作新局面。
建立学校党委统战部指导下的基层党组织负责的统战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明确二级学院的总支书记(副书记)作为学院统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或选配一名资历较深、沟通能力较好、有亲和力和服务意识较强的总支委员担任统战委员,总支书记和统战委员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统战重要活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把基层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纳入“书记项目”,并把统战工作成绩列为总支书记(副书记)年度考核评价等级的依据之一。
改变过去单一的部门领导负责的工作思路,建立归口联系与配合工作相结合的联系网络,从学校统战经费中下拨一定比例到各二级学院的党总支,用于基层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如参加学习培训、组织参观考察、支持党外代表人士调研、关怀党外困难教师等。二级学院党总支要随时掌握本学院各党派成员的新情况,建立花名册,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网络平台保持与党外知识分子的紧密联系;建立健全院系教学科研及内部管理改革等重要事项的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列席重要会议制度等。[4]
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同心同德;在目标上与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持同心同向;在行动上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保持同心同行;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引导和影响青年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要重点围绕教学科研展开,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外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积极作用。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内部管理改革等重要会议应充分征求学院党外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对党外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术业有专攻的党外教师围绕当地文化历史、经济建设开展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调研等活动;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党外知识分子,如积极地为地方政务提供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的,应在年度考核中给予一定的鼓励。
“宗教”一词在大学校园里是个敏感词汇,从校领导到师生都“讳莫如深”,即使是研究宗教学方面的教师都不愿多讲,学校的安保部门更是绷紧神经,严防宗教渗透进校园。但是,学生一旦出校门,就无法保证他们不会接触到宗教,无法保证他们不会被非法宗教组织悄悄渗透,与其让学生对宗教存在好奇和模糊认识,不如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其具备自主防范非法宗教渗透的意识和能力。[5]二级学院的总支书记和辅导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熟知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引导师生理性地对待宗教问题,能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同时要协助对外交流合作处对所在学院的海外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介绍我国宗教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使其认识到“我国实行政治和教育均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合法的宗教活动仅限于特定的场所,社会主义大学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形式在大学校园中非法传教、布道或者从事其他宗教活动”。[6]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可以对大学生开展《宗教的本质》的讲座,让学生明白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唯心主义的信仰;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高校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实际工作中就更要求统战工作要以政策为指导,理论联系实践,正确处理统战工作中的新问题。加强责任意识,完善基层统战工作制度,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同时要提高统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完善基层统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高校人才高地的优势,发扬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高校统战工作。
[1]李艳华,黄丽.韩山师范学院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态势的调查与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105-108.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90-196.
[3]胡现龙.塑造统战干部队伍好形象[J].中国统一战线,2014(12):67-69.
[4]叶华清.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28-29.
[5]邱隽,卢子峰,付其伟.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对策[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28-29.
[6]张宁,张剑锋.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与党建关系的思考[J].龙岩师专学报,2004(2):137-138.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aking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LI Yan-hua
(Department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t present,a lo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t push forward the united front work effectively due to the limit of department organization setting,personnel allocation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secondary school party organization ha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the united front and so on.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of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united front,and puts forward that we can use the secondary school Party Organization as the carrier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of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united front and establishing a perfect working system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niversity united front work and open up new highlight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of university;Party construction;the United Front
D 262.2
A
1007-6883(2017)05-0101-04
2017-02-10
李艳华(1978-),女,湖北襄阳人,韩山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助理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