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韩愈《琴操十首》校释与点评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古代乐府诗有琴曲歌辞十二操,韩愈取其中十操续作以伸怀抱。两汉学者释“操”皆言逆境中之操守。后世学者多认为《琴操十首》作于韩愈贬潮州之时。今以之与其他典籍所载录之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多罗列异同而鲜加按断。现依史地沿革、名物更易、文字发展、音韵演变等情况,对异文间的是非优劣进行校释与点评。
韩愈;琴操十首;异文;校释;点评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以下简称《集释》)转引刘向《别录》云:“君子因雅琴之适,故从容以致思焉。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而不失其操也。”[1]1142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以下简称《乐府》)引《琴论》曰:“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十二操:一曰《将归操》,二曰《猗兰操》,三曰《龟山操》,四曰《越裳操》,五曰《拘幽操》,六曰《岐山操》,七曰《履霜操》,八曰《朝飞操》,九曰《别鹤操》,十曰《残形操》,十一曰《水仙操》,十二曰《襄陵操》。”[2]822
其实《乐府》选录的远不止十二操,还有《思亲操》《湘妃列女操》《箕子操》《文王操》《尅商操》《伤殷操》《神凤操》《採薇操》《士失志操》《列女操》《力拔山操》《採芝操》《八公操》《龙宫操》《飞鸢操》《昇仙操》等十六操,诗十九首。另外还有《雉朝飞操》七首。疑上文所引《琴论》十二操中的《朝飞操》为与其他十一操字数整齐划一而脱一重要的“雉”字。
又按:“採、昇”,今为“采、升”之异体字。
《集释》引清人方世举《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曰:“《琴操十章》,未定何年所作。但其言皆有感发,如‘臣罪当诛’二语,与《潮州谢上表》所云‘正名定罪,万死犹轻’之意正同,盖入潮以后,忧深思远,借古圣贤以自写其性情也。若《水仙》《怀陵》二操,於义无取,则不复作矣。”[1]1142
今按:《乐府》引入《尚书·尧典》原文“荡荡怀山襄陵”,依《尚书正义》解释:“怀,包;襄,上。”今人译成现代汉语:“(洪水)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3]9据此知《襄陵》强于《怀陵》。
两汉学者释“操”皆言逆境中之操守。后世学者多认为《琴操十首》①参见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142-1173页。文中所引韩愈《琴操十二首》序文及诗都出自该版本。另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录的《琴操十首》下文也简称《琴操》。(以下简称《琴操》)作于韩愈贬潮州之时。“本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表乞烧弃佛骨,万没想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但在潮州刺史任上的韩愈,原道的初衷未改。[4]韩愈《原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韩愈《琴操十首》正多接续孔子、周公、文王所作。以下,依次校释之。
序称: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
今按:《乐府》录鲁·孔子《将归操》:一曰《郰操》……《史记·世家》曰:“孔子即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於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曰:‘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夫鸟兽之不义,尚知辟之,況乎丘哉!’乃还,息乎郰乡,作为《郰操》以哀之。”[5]1926
今按:“郰”通常写作“邹”或“陬”,传为孔子故乡(有时也写作“鄹”)。“於、況”二字,今为“于、况”之异体字。又,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孔子世家》于“杀之乃从政”下有“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5]1926四十三字。
清人沈德潜编《古诗源》收《盘操》诗云:
干泽而渔,蛟龙不游;
覆巢毁卵,凤不翔留;
惨予心悲,还原息陬。
可资参考。
韩愈《将归操》原文作:
狄之水兮,其色悠悠。
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石齧我足。
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
归兮归兮!无与石鬭兮,无应龙求。今按:“狄”,《乐府》作“秋”。《集释》在旁征博引前人诸说后,称:“今姑阙之,以俟深于地理者正焉。”其实稍有常识者皆知:先秦时代无论赵地、齐地均非狄人所居。另有作“狄水深”者,更不符下文“涉浅”“乘深”之叙说。又按:“齧、鬭”二字为“囓、鬥”二字之异体字,今又简化作“啮、斗”。又“归兮归兮”,《乐府》《全唐诗·琴曲歌辞卷》①参见彭定求《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以下简称《琴曲卷》)均作“归乎归乎”。
按:“兮、乎”均为语气词,似两可。而举凡两可之字词均应依从早出之书或版本。清人方世举认为“涉浅乘深”四句从屈原《九章》化出。朱彝尊亦云“四语近骚”。依此似“兮”字稍胜。又《唐诗品彚》(以下简称《品彚》)注:“旧读本作‘归来归来’。”[6]359则更不足取。
清代陈沆在《诗比兴笺》中曰:“盖‘龙’谓窃弄威福者,‘石’谓馀党附和者。言我将小试其道,则群小龃龉;将深论大事,则权贵侧目。吾力其能胜彼乎?恐道未行而身先不保矣。”可备一说。
序称:孔子伤不逢时作。
今按:《乐府》录鲁·孔子《猗兰操》:一曰《幽兰操》。《古今乐录》云:“孔子自卫反鲁,见香兰而作此歌。”《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託辞於香兰云。”[2]839
今按:“託、於”二字,今为“托、于”之异体字。
《乐府》在录韩愈诗前,录隋代蜀王府咨议参军辛德源同题诗一首。韩愈《猗兰操》原文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採而佩,於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集释》引题注云:“兰、荠麦自喻,我不用,于我何伤乎?霜雪贸贸之时,荠麦乃茂,喻己居乱薄之世,自修古人之道。”[1]1149
今按:此与题中“操(守)”字契合。
又“雪霜”,《唐文粹》作“霜雪”。
今按:二词一义,故曰两可。
序称: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
今按:《乐府》引《琴操》所云,大致同上,唯结句点明“以喻季氏,若龟山之蔽鲁也。”《集释》引《琴操》接云:“伤政道之陵迟,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於是援琴而歌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1]1152
韩愈《龟山操》原文作: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归余辅。
“氛”,《乐府》《琴曲卷》均作“气”。
今按:《说文》释“氛”为“祥气也。”依此,“气”似胜“氛”。
“云”,《乐府》夹注同《全唐诗·韩愈卷》(以下简称《韩愈卷》):均为“一作‘为’。”
今按:《集释》引《礼记》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雨,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而《龟山》不能为此。
“祗”,《品彚》作“秪”,《韩愈卷》作“祗”。
今按:“祗”读qí音时为地神。而“祗”读zhī音时为文言敬语。诗意为“只是”之“祗”亦读zhī,系多音多义之词。
“知”,《集释》注:或作“如”。
今按:朱彝尊云:“龟喻季氏,隳指隳三都,作‘如’字圆。”然而诗意指:鲁之将毁,孔子哀而怜之,故“知”字胜“如”字。又“隳”为“墮(堕)”之俗字。
序称:周公作。
今按:《集释》引《琴操》曰:“周公辅成王,成文王之王道,天下太平,万国和会。江、黄纳贡,越裳重九译而来,献白雉执贽曰:吾君在外国也,顷无讯风暴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故遣臣来。周公於是仰天而歎之,乃援琴而鼓之,其章曰:‘於戏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遂受之,献於文王之庙。”[1]1156又注云:“越裳在交趾国之南。”《乐府》先录周公旦《越裳操》。
“歎”为“嘆”之异体字,而今“嘆”又简化为“叹”。又“於戏”,于此读“呜呼”之音,义亦同之。
韩愈《越裳操》原文作: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於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字,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孳”,《品彚》作“孽”。[6]359
按:大误!《说文》释“孳”,“汲汲生也。”从句意看,雨露滋润,万物生长。
“海”,《集释》引注:“一作‘方’。”
今按:上文已言“四方在下”,此处用“四海”贴切。
序称:文王羑里作。
今按:《乐府》先录周·文王《拘幽操》,序云:一曰《文王哀羑里》。《乐府》引《琴操》曰:“《拘幽操》,文王拘於羑里而作也。文王修德,百姓亲附。崇侯虎疾之,谮於纣曰:‘西伯昌,圣人也。长子发、中子旦,皆圣人也。三圣合谋,君其虑之。’乃囚文王於羑里,将杀之。於是文王四臣散宜生之徒,得美女、大贝、白马朱鬣以献于纣,纣遂出西伯。文王在羑里,演《易》八卦为六十四,作郁厄之辞曰:‘困于石,据于蒺藜。’乃申愤而作歌云。”[2]829
韩愈《拘幽操》原文作: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
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
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窈窈”,《乐府》作“掩掩”。《琴曲卷》作“揜揜”。
今按:“窈窈”在古汉语中有“幽暗”之义,如司马相如《长门赋》云“天窈窈而昼阴”。据此“窈、掩”似两通。而“揜”在遮蔽的意义上,与“掩”亦通用。
“朝不日出”,《品彚》《韩愈卷》注均作“朝不见日出”。
今按:与下句“夜不见月与星”相契合,有“见”字大佳!
清人程学恂在《韩诗臆说》中提出质疑:“谓《十操》作于潮州,恐未必然。且在贬所而作《拘幽操》,不几于讪乎?”可备一说。
序称:周公为太王作。
今按:《集释》引《琴操》曰:“《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豳,狄人攻之。仁思恻隐,不忍流洫,选练珍宝犬马皮币束帛与之。狄侵不止,问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者,所以养万民也。吾将委国而去矣,二三子亦何患无君?遂杖策而出,踰乎梁而邑乎岐山。自伤德劣,不能化夷狄,为之所侵。喟然歎息,援琴而鼓之云:‘狄戎侵兮土地移,迁邦邑兮适於岐。烝民不忧兮谁者知?嗟嗟奈何予命遭斯?’”[1]1162依《史记·周本纪》知:周先祖公刘开发豳地,《诗经·笃公刘》即载其事。至古公亶父迁至岐地,太王即指此人。“踰”为“逾”之异体字。
又,《品彚》此序作“周公为太公作。[6]359大误!太公望(吕尚,又名姜子牙)则是辅佐文王克殷的传奇人物。
韩愈《岐山操》原文作:
我豳于家,自我先公。
伊我承序,敢有不同?
今狄之人,将土我疆。
民为我战,谁使死伤?
彼岐有岨,我往独处。
尔莫余追,无思我悲。
“我豳于家”,《乐府》作“我家于豳”。
今按:尽管有学者为“我豳于家”多方举证其有所来自。但从汉语发展史角度看,还是“我家于豳”更加文从字顺。
“序”,《乐府》作“绪”。
今按:“序”有传授,次第之义;“绪”有统系、端次之义。于此语境似两可。
“尔莫”,《乐府》作“人莫”。
今按:“尔莫余追”即:你们还可留在豳地,不必追随自己迁往岐地。“尔”为第二人称代词,“尔莫”与“人莫”于此语境一义,故两可。但《乐府》“人莫”下夹注:“旧作‘莫尔’。”则不可取。
序称: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
今按:《乐府》引《琴操》接续“见逐”云:“乃集芰荷以为衣,採楟花以为食。晨朝履霜,自伤见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终,投河而死。”[2]833《集释》引《琴操》叙事稍详:“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见妾有美色,然有欲心。吉甫曰:伯奇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妾空房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缀衣领,伯奇前持之。於是吉甫大怒,放伯奇於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採楟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见逐,乃援琴而鼓之曰:‘履朝霜兮採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思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寃?’宣王出遊,吉甫从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於宣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遂射杀后妻。”[1]1165
韩愈《履霜操》原文作: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陈沆《诗比兴笺》云:“此即至潮州谢表所谓:‘臣负罪婴衅,自拘海岛,瞻望宸极,神魂飞去。伏望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者也。”可资参考。
序称:牧犊子七十无妻,见雉双飞,感之而作。
今按:《乐府》引扬雄《琴清英》曰:“《雉朝飞操》,卫女傅母之所作也。卫侯女嫁於齐太子,中道闻太子死,问傅母曰:‘何如?’傅母曰‘且往当丧。’丧毕不肯归,终之以死。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於冢上鼓之。忽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抚雉曰:‘女果为雉耶?’言未毕,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2]835与前注不同。
又,接着录宋·鲍照,梁·简文帝、吴均及唐李白各一首。韩愈之后又录唐·张祜一首。为十操中录诗最多者。
韩愈《雉朝飞操》原文作:
雉之飞,于朝日。
羣雌孤雄,意气横出。
当东而西,当啄而飞。
随飞随啄,羣雌粥粥。
嗟我虽人,曾不如彼雉。
生身七十年,无一妾与妃。
《集释》引《韩昌黎集》注:或无“气”字。
今按:此诗以四字句为主,有“气”字佳。
《集释》引《韩昌黎集》又注“粥粥”:或谓字当作“喌”,音祝。《说文》释“喌”:“呼鸡,重言之”。
今按:《礼记》曰:“粥粥若无能。”后世多以妇女集合为“群雌粥粥”。
《集释》引《韩昌黎集》又注“彼雉”,别本作“此雉鸡”。
今按:于此语境“彼、此”一义。“雉鸡”连用,遭俞樾《俞楼杂纂》批评:“既言雉,又言鸡,文复而俚。乃俗人疑‘雉’与下‘妃’字不协韵,故妄增之耳。不知‘雉、妃’古韵同在支微部,至平上之分别,古诗固不拘也。又此四句,‘人’与‘年’同在真臻部。”
按:此从音韵学辨证之。
清人陈沆《诗比兴笺》曰:“感盛年之迟莫(暮),慨遇合之无时也。以雉之意气横出,喻乘权得志之人,群雌孤雄,喻党附之众。盖斥皇甫镈之辈矣。”
今按:皇甫镈时任宰相,因巧媚固位,为忠良所不齿。此论可备一说。
序称:商·陵穆子娶妻五年无子,父母欲其改娶。其妻闻之,中夜悲啸。穆子感之而作。
今按:《乐府》题作《别鹤操》。关于“鹄、鹤”二字,清人陈景云在《韩集点勘》中称:“鹤与鹄本一字,古人皆通用。”现代科学知识辨明:鹤与鹄虽均属鸟科动物,但分属鹤、鸭两科,不是同一种飞禽。《乐府》又引《琴谱》云:“琴曲有四大曲,《别鹤操》,其一也。”
韩愈《别鹄操》原文作: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更无相逢日,且可绕树相随飞。
《集释》引《考异》曰:“‘且’或作‘安’,又无‘绕树’二字,皆非是。”
今按:《乐府》《琴曲卷》正作“安可相随飞?”与上“更无相逢日”甚契合。而“且可绕树相随飞”与上句恰恰抵牾之。
序称:曾子梦见一狸不见其首作。
今按:《集释》引蔡邕《琴操》云:“《残形操》者,曾子所作也。曾子鼓琴,墨子立外而听,曲终入曰:善哉鼓琴,身已成矣,而曾未得其首也。曾子曰:吾昼卧,见一狸,见其身而不见其头,起而为之弦,因曰《残形》。”又,《乐府》注引《韩昌黎集》:“曾子”一作“鲁子”。
韩愈《残形操》原文作:
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
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
巫咸上天兮,识者其谁?
寓目之书,未见异文。陈沆评论:“贾(谊)谪长沙,问吉凶於鵩鸟;屈(原)放江南,託占筮于巫咸,此诗合而用之,明示放臣之感,故以终篇。不然牧犊子乃齐宣王时人,曾子何为反殿其后?”依从此说,“鲁子”乃因“曾、鲁”形近而误也。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清人朱彝尊《批韩诗》云:“《琴操》果非《诗》《骚》,微近乐府,大抵稍涉散文气。昌黎以文为诗,是用独绝。”
今按:韩愈以文为诗之论,出自宋人陈师道《后山诗话》,历金、明、清三朝而成共识。虽遭今人章士钊之质疑:“夫文与诗,赫然两体,不能相溷也。”①参见章含之、白吉庵主编《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不能相溷也”,溷为混之异体字。但细细品味《琴操十首》,“以文为诗”之论确能成立。
[1]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李民.尚书评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张清华.论韩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107.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Annotation and Comment on Han Yu’s Ten Poems fromQincao
GUO Dian-che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eihua University,Jilin,Jilin,132013)
There are twelve“Cao”expressed in the lyrics of lute music in ancient verse written for music.Han Yu took ten of them to express his ambition.Scholars in the two Han dynasties all interpreted“Cao”as the code of ethic in adverse conditions.Scholars in later generations thought that Ten Poems fromQincaowas composed when Han Yu was demoted and banished to Chaozhou.By comparing it with poems collected in other classical documents,we find some different poems.Most of the scholars in ancient times listed the different poems but few made any conclusion.Now I will annotate and make comment o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of the different poems according to change of historical places and change of appellation of things,development of characters,evolution of prosody etc.
Han Yu;Ten Poems form Qincao;different poems;annotation;comment
I 206.2
A
1007-6883(2017)05-0023-06
2017-03-06
郭殿忱(1940-),男,辽宁沈阳人,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