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沙西初级中学 林健新
初中数学已经不像小学数学那样形象简单,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且现行的教材内容相对而言偏难偏深,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兴趣上不去,有畏难情绪。假如老师只懂按书照喧,这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讨厌数学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求知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智能的最集中体现。在数学课堂中,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求和认知的欲望。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的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就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恰当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愿意与老师无拘无束地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有效数字”这一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请把数12356用四舍五入法保留3 个有效数字,结果是……”。有些学生面对自认挺简单的题目,便毫不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是124。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判断结果对错与否,只是微笑着对他们说:“要是老师在数的后面添上一个单位(元),那么答案就是124元啦!”此时全班同学都笑起来,在笑声之中,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更加集中精神地继续上好课。你说,这样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学不好吗?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编自北师大的教材,且它是按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来编的,而不是完全按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发展特点来编,是学生和老师适应教材。面对这种现实,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地让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八年级下册证明的第一课时“你肯定了吗?”教材篇章开关出示: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度量四边形EFGH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还能得到类似结论吗?你能肯定这个结论对所有的四边形ABCD都 成立吗?与同伴交流。备课时,我发现一开始把这问题让学生讨论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应有一定难度,同时也发现随堂练习1、2两小题较简单,于是在课堂中先把1.图中两条线段a和线段b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2.图中三条线段a、b、c,哪条和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请先观察再用直尺验证一下”这些题目放给学生讨论,再过度到开关的例题。通过这样的教材编排,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学起来就更容易上手。
又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合并同类项”这节中,为贴近生活的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天早上,我去买早餐,对店主说:“阿姨,我要一根油条、两条肠粉、一碗粥、二根油条、一碗粥”说到这,许多同学都忍不住眠嘴偷笑,于是我趁机问了一位数学学困生“XX,你笑什么呀?”他站起来笑着说:“谁会像你那么傻,你这样说太烦气了你可以把一根油条、二根油条,说成三条油条;一碗粥、一碗粥说成两碗粥,不是更好吗?”让他说完后,我立即带出新课:“对,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化简一些复杂的整式,合并同类项。”这节课学生学得多有趣啊!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诀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上好一节课,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多么重要。的确,我在课堂中恰当穿插适当的幽默或与知识内容相关的典故或迷语,能使课堂更加生动,从而吸引他们,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如在学习合并二次根式,在点评学生把 不同类的根式 相加的错法时,我风趣地给学生说:“我们的同学多厉害,竟可把一头牛加上一只猪算出等于一只羊。”学生意识到老师话中的意思,也强化了对自己错误认识。
迷语或歇后语往往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气,如在学习开方时,我让学生猜歇后语“诊断之后”——开方;学习“外心”时,让他们猜“同床异梦”——外心等。课堂中恰当地用一点点时间来让学生猜猜迷语或讲讲故事,虽然学习时间少了,但它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新课标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互动外,还要适当开展小组活动。在这环节,我主要是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知识规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方差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当数列有不同变化时,其方差变化的规律。我设计了下列问题:①数列1、2、3、4、5的方差是() ②数列3、4、5、6、7的方差是( ) ③数列2、4、6、8、10的方差是(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学到知识的规律,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正是21世纪课堂的要求。
当学生喜欢你的课,格外想听你的课时,学生就会喜欢你教的数学了。综上述,我认为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好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便可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