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角下拉法格对资本主义的多维度批判

2017-03-09 06:29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财产

马 宁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唯物史观视角下拉法格对资本主义的多维度批判

马 宁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 南京 210003)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为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代表的拉法格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从资本主义所有制、意识形态等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刻批判。这些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尽管其在理论阐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不足,但站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看,拉法格对资本主义的多维度批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保尔·拉法格;唯物史观;资本主义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并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也趋于成熟和稳定,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逝世、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斗争中积累的新经验、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等,都是第二国际理论家们所面对的也是急需解决的新困难。作为马克思生前的战友和学生,第二国际理论家们自觉承担起了这一历史性的任务。拉法格在历史观领域针对资本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念和发展了的宗教神学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历史性的考证和对比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开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遮羞布”,在这个过程中也拓展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在捍卫和传播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也为当时的历史时期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拉法格在具体领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也出现在第二国际时期的其他理论家身上,反映出当时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他们自身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上的不足。但总的来说,无论是拉法格还是其他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发展,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一、历史发展视域下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批判

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拉法格首先抓住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不合理性这一要害,通过对所有制发展历史的考证,并对比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剥削阶级的残酷生活现实,深刻地向人们揭示了“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通过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批判,拉法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

(一)所有制演变的历史过程

当时的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所拥有的资本是自古就有的,财产的私有制同样如此,资产阶级企图以这种观点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拉法格认为,“所有制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像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秩序的现象一样是在发展着和经历着各种不同的形式,由一种推向另一种”[2]29,否定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资本永恒”。为了进一步论证所有制的发展,拉法格还将现代社会里的财产所有形式分为:财产的公有形式和财产的私有形式。财产的公有形式包括“古代起源的公有形式”,这主要指公共财产和国有财产,和现代起源的公有财产,主要是指国家管理的公用事业。财产的私有形式包括“个人使用品的财产”“劳动工具的财产”和“资本财产”三种,无论是“个人使用品的财产”还是“劳动工具的财产”,都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财产形式的变化同样存在于财产的公有形式和财产的私有形式中,“当古代起源的公有财产被私有财产排挤而消灭下去之时,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又转变为国家管理的公有财产”[2]34。

拉法格进一步对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所有制进行考察。原始社会所有制为原始共产主义,“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头脑却不那么容易。当人们开始思想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当归大家”[2]46。拉法格以大量史料证明人类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这么一段漫长的、根本不知道私有制为何物的时期,有力地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自古已然”的理论。另一方面,拉法格也指出,原始社会中的部落的不断分化、土地的分散、劳动分工的细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私有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在氏族社会中,公有财产随着氏族的分化,逐渐演变为氏族家庭的集产制,随着氏族家庭的进一步分化,集产制也逐渐被家庭财产和个人财产所取代。土地的私有制也起源于这个历史时期,拉法格指出,土地私有制“是从房屋修建所占用的那些地段开始,因为房屋被认为是动产,可以归属于修建房屋和居住其中的个人所有”[2]67,房屋与个人自由一样,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房屋与房屋之间有着明显的边界划分,同时历代的法律也有专门的条款保护房屋的私有。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财产起源于建立在集产制之上的农村公社,通过对集产制财产的不断吞并逐渐成长起来,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才最终走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代形式。“封建的财产和由它所生的社会组织服务于使家庭的,正确些说血族的集产制过渡到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2]86,随着农村公社的不断进化和公社间的掠夺征服,封建主义逐渐建立起来,在封建制度条件下,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对公共财产的侵占和对农民土地、赋税等的掠夺,建立起农民对统治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使自己的财产不断扩大。但是封建财产制度对封建统治者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封建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土地的拥有者也无权让土地荒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农民也可以利用土地空闲的时间进行农牧业生产。

(二)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社会中的工厂手工业和小商业发生改变,一部分小工商业主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转变为资产阶级,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财产也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农业、工商业和金融业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高的农业效益,改变了原始的轮作制,在耕作方法上也采用更高效的种植方法,农业生产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这种改变夺去的是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带来的却是生态环境的被破坏和大量农产品向城市涌入。拉法格指出,“土地财产、耕作方法和农村人口成分的改变是因工业财产和金融财产中所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2]142,工业发展对人力巨大需求的背景下,资产阶级加紧对农民的剥削,使得农民“人力落进工业城市,而货币则落进金融家的保险箱”[2]142。在这一改变下,造成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出现。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无产阶级工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无法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无产阶级革命就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不断地孕育着。

在工商业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了满足对更高的生产效率的追求,不断进行分工的细化,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依据自身优势开始发展不同的生产,传统的地理和历史划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经济单位的划分。由于不同生产部门彼此之间生产的需要,各个城市开始更紧密地联结起来,拉法格更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它曾消灭了手工业生产的地方的和省区的单位,现在准备破坏自己的产儿——民族的单位和代之以更广泛的国际单位”[2]144,资本主义生产甚至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限制,发达国家将生产地搬到原料丰富的落后国家,但是落后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生活上的改善,相反却变得更穷了。对于这种国与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和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疯狂掠夺,拉法格预示道:“这种日益增长着的经济上的彼此依赖在未来将形成全人类政治统一的基础”[2]146。

在金融业方面,拉法格指出,“由公债中成长起来的金融乃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2]156,资本主义的金融业通过对人们经济上的剥削,为资本主义农业和工商业提供资金支持,维系着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占据着巨大财富的金融家也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媒体和政府,目的在于使自己的财富不断扩大,对于金融家的这种强力统治,拉法格指出“任何一个政治革命都不能推翻这个万恶的统治,因为它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资本主义剥削和公债上面”[2]159,只有依靠广大的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掌握国家政权,从物质上和制度上推翻资本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这些寄生在人民身上的资产阶级。

拉法格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农业、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具体分析,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的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准确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并结合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为下阶段的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和未来社会的构想

在拉法格看来,“资本主义的工厂生产,农业经济,商业和金融之所以能形成和发展只是由于消灭了私有财产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它从个人性质的财产变成非个人性质的财产,建立起资本主义的集产制”[2]160,拉法格这里所说的“财产”实际上是指劳动的成果。在资本主义的集产制下,财产变成简单的财富增值工具,财产拥有者并不参与它的创造和使用过程。

拉法格预言:“复活了的集产制的资本主义文明必然会把人类引向共产主义”[2]163。在集产制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失去了个人的性质,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工厂里共同生产,生产工具共同使用,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成为共同劳动的成果,这种生产就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首先,资产阶级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实际的劳动生产过程却需要多数的无产阶级参与,随着资产阶级数量的不断减少,伴随以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这种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无法负担起他们生产的产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资产阶级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次,资本主义的集中化生产也使得广大的无产阶级集中起来,无产阶级的集中更便于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集中地开展革命斗争。在思想方面,社会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的宣传使得无产阶级在思想上也具备了革命的条件。

再次,“机器消灭了劳动的分工和使男女在劳动中平等起来”[2]166,机械化的生产消除了男女老幼在劳动过程中的体力差距,从而消灭了生产力较低阶段的劳动分工。当一切生产部门都采用机器生产时,将只有“机械师”这一种职业,使得工人从固定的专业中解放出来,他们也将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得到健康发展。

最后,“预定了共产主义的经济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也将共产主义的制度和习惯引进政治和社会的领域”[2]167。资本主义恢复了原始社会时期的普选制度,使得公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平等,资本主义所推行的公共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共产主义色彩。资本主义为满足自身利益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推行的这些措施,虽然消灭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但却使得他们更适应于共产主义的风俗习惯。

拉法格在《财产及其起源》的最后作出总结,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利益的追逐,使得同样具有反抗精神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经济的力量和历史的规律将使得共产主义再次出现,在革命的时机到来后,人类将回到共产主义,“他们将找到自己的失去的幸福和洗掉私有制时代的底下的利益和情欲、自私的和反社会的道德。这时人们将战胜尚未受管束的经济力量,人类的优美的和高贵的品质将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2]169。

拉法格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现实,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在,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已经具备的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科学地预示了共产主义的未来。拉法格还对空想社会主义等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导。但是拉法格对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及未来的发展缺乏具体的论述,尽管强调了革命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指出革命的具体路径,他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就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也表现出一定的理想主义,这些都是拉法格的理论缺陷所在。但是总的来说,拉法格遵从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内涵,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社会现实分析得十分精彩,对我们认识当前的资本主义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二、资本主义批判视域下对道德观发展历程的探究

拉法格指出,“资产阶级善于使一切适合于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利益,他们用‘文明’的美名来装饰自己的社会制度,用‘人道’的美名来装饰自己对待活人的方法”[3]18,因此拉法格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观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究,揭示了资产阶级道德观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从意识形态领域给予了资本主义强力的批判。

(一)对资本主义道德观探究的历史背景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末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在范围和深度上的加强等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也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与此伴随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市场的争夺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各阶级间关系的恶化,尤其表现在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群体与剥削程度愈深的资产阶级之间。为了缓和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稳定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社会秩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建立起唯一的道德标准,资产阶级竭力让全社会接受这种道德观。在这种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下,资产阶级的一切剥削行为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都被披上了道德的外衣,不仅如此,资产阶级还利用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加强人们对这种道德观的认同。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的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宣传所蒙蔽,革命斗争热情被消解,无产阶级革命面临着危机。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着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受新康德主义的影响,试图对康德的伦理学思想加以系统化,对其中的先验性和抽象性加以辩护,用改造后的康德的伦理学对当前的社会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历史唯物主义在康德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改造。他们反对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只有在人们自身“道德的自我完善”之后,才有可能走向社会主义运动。

在此背景下,拉法格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探究,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永恒的道德观”,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二)对资本主义道德观的历史性批判

拉法格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历史性批判主要集中在“正义思想”和“善的思想”两个方面。

关于“正义思想”,拉法格认为文明社会时期的正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在人类的本性中取得自己的来源,另一方面又从建立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社会环境中取得自己的起源”[3]67。拉法格认为,来源于人的正义起源于人们对报复和平等的追求,例如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同等报复法”,即一方受到伤害时可以对施暴者进行同等的伤。当私有制建立以后,“同等报复法”便发生了改变,“流血不再要求用流血来抵偿:它要求的是财产”[3]80,传统的“同等报复法”为经济的平等所替代,这种财产与伤害之间的平衡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报酬的正义”的思想。不仅在受到伤害方面,人们还追求在财富分配方面的正义。拉法格认为,抑制人们“攫取的本能”是文明的任务之一,“这种原始的本能的克制促成了正义观念的建立,而正义观念已由复仇的克制预作准备”[3]85,例如人们为了维护全体成员的利益而抑制对大自然的攫取,保持部落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这种平等精神下对正义的追求在土地分配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当私有制出现之后,人们在这种平等精神下对正义的追求便发生了改变,伴随私有制而生的人们头脑中的贪欲扭曲了传统的正义观念,拉法格指出“正义的观念就它的起源来说只不过是平等精神的表现而已,以后由于受了它所促使形成的私有财产的影响,致使财产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不平等神圣化”[3]96,正义的观念变成了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传统的正义观念中限制人们贪欲的成分被抹除,平等精神下产生的正义观念变成了维护不平等的手段。

关于“善的思想”,拉法格认为“善的思想”的最早雏形是古代社会的“英雄理想”。在古代,由于经常处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当中,因此“力量和勇敢后来必然体现出美德的全部总和”[3]99,人们只有拥有了英雄所具有的这种美德,才能够获取相应的物质财富。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过程和由它所产生的政治事件破坏了英雄的理想和取消了道德的美德同物质财富的联合”[3]105-106,英雄所具有的传统美德不再为其带来物质上的财富,甚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成为“富人的雇佣兵”,于是人们所崇尚的“英雄理想”宣告解体。相应的,私有制基础上的符合资本主义社会条件的道德理想建立了起来。资产阶级将“英雄理想”改造为“柏拉图式的满足”(指存在于思想上,而不是存在于实际上——拉法格注),这便导致了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理想生活的纯洁和现实生活的不纯洁,在拉法格看来,“一切基于商品生产的社会的道德都不能避免这种矛盾”[3]116,资产阶级之间的丑恶竞争、资产阶级为了商业利益对人们的欺骗,都用这种资产阶级的美德来进行掩饰,以此来讨好社会舆论,稳定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在考察完道德的发展历程后,拉法格引用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的论述进行总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一般地规定社会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生活过程”[4]591,我们可以看出,拉法格对于资本主义道德观的批判总体上符合了马克思的论述,并充分地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道德观的虚伪性,适应了当时社会主义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道德观起源考证中的不足

虽然拉法格通过对道德观起源的考证,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但是在理论研究和阐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

忽视道德的历史性。拉法格在对道德思想起源的研究中,尤其是在研究古代道德时,存在着浪漫主义倾向,认为古代道德是完美的,忽视了资产阶级道德相对于古代道德的优越性。尽管拉法格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古代道德存在着维护落后的奴隶制的作用,但是他主要还是从道德适应于社会环境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述,没有认识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意识形态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机械地阐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道路。这体现了拉法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上,对上层建筑反作用于历史发展这一基本原理认识的不足。拉法格的这一缺陷在其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中或多或少地都有体现,这也反映出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以及简单、片面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倾向。在拉法格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各种道德也将消失,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观念也将失去自己的调节作用。拉法格还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被消灭之后,正义等道德观念也将随之消灭,因为在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不需要这些道德观念存在。拉法格的这些观点与认为共产主义就是“道德完美”的伦理社会主义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反映出拉法格思想中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

三、对资本主义宗教批判下的无神论思想

纵观拉法格的一生,宗教问题始终是他批判资本主义、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拉法格就已经是一名无神论者,他最开始是启蒙主义的无神论,之后便进入无政府主义的反宗教阶段,发表于1866年的《至圣的雅科宾教会的通谕》是拉法格最早的无神论著作,尽管这个时候的拉法格还深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但他彻底的反宗教的无神论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展现。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拉法格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开始对宗教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拉法格认为,宗教思想的危害不仅在于对现实的歪曲,还在于对人们认识和实践的错误引导、对人们变革社会关系的束缚。拉法格曾明确指出:“宗教是压迫、束缚被压迫阶级的主要精神力量之一”[5],拉法格将对宗教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结合起来,深刻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阶段宗教的变化和宗教作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对人们的欺骗。拉法格对宗教的批判性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极大地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当然拉法格的宗教著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表述上的不准确和观点上的错误,因此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客观地理解和评判拉法格的无神论思想。

(一)对宗教信仰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

拉法格认为,只有分析出宗教所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才能从根源上揭露宗教的虚伪面目,才能使人真正地意识到一切所谓的超自然力量的虚假,也才能真正地接受科学的无神论思想。与对资本主义道德观的研究一样,拉法格对宗教信仰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还原出宗教的真实发展过程。

拉法格指出:“原始人从梦的错误解释出发,发明了促成往后创造出唯一的上帝的元素,所谓上帝归根结底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比其它的灵魂更强大有力的灵魂而已”[3]194。在拉法格看来,“灵魂及灵魂不朽的观念是野蛮人发明的”[3]194,由于野蛮人无法解释做梦的现象,他们便给自己创造了“一个非物质的和不朽的灵魂”。野蛮人在梦里可能有各种或真实或奇幻的活动,但是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还停留在睡觉的地点,为了做出解释,野蛮人便想象出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存在——灵魂,灵魂看不见、摸不着,在人们入睡后就可以离开肉体去进行各种活动。野蛮人还经常能在梦里见到已经去世的人,所以他们就认为灵魂比肉身存在得更久,这也便衍生出之后的灵魂不朽的认识。

在灵魂的观念产生出以后,很快在野蛮人的头脑中得到进化并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拉法格指出,野蛮人和儿童一样幼稚,“他以为他能像指挥自己的手足一样去指挥自然现象,他能呼风唤雨等等”[3]194,例如,野蛮人为了阻止黑夜,就按规定的方法把某种草结起来,以阻止太阳落下。野蛮人还通过召唤和供奉更强力的灵魂,比如死者的灵魂、战士的灵魂和魔法师的灵魂,祈祷风调雨顺、消除苦难。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拉法格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灵魂观念曾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消失。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从原始共产主义阶段进入了氏族社会,家庭的出现和人们实践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关注点开始更多地转移到自身和家庭的生活中,对灵魂观念的迷信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但是,当“统一于家长权力之下的配偶联盟一经解体和瓜分了不能让渡的家庭财产之后,灵魂观念又告复活”[3]148。公元前六、七世纪,一些神秘的宗教仪式开始出现,这些宗教仪式在人们中不断扩散,并复活了父权制以前的宗教。复活后的宗教开始逐渐不断进化,清除过去的宗教思想中的一些明显的幼稚、虚假的成分,创造出“天堂”“地狱”和“上帝”等一系列新的内容作为补充,他们无法解释这些观念的来源,于是便赋予其先验的性质。对此,拉法格指出:“上帝的观念既不是天赋的观念,也不是先天的观念,而是后天的观念;一切观念都是如此,因为人只有同他所能解释的真实世界的现象发生接触时才能思想”[3]195。

(二)对资本主义宗教本质的深刻揭示

在拉法格深入研究宗教信仰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在资本主义阶段,宗教逐渐变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以及在此背景下宗教所产生的新变化。

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前,曾竭力反对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旧宗教,他们的反宗教思想甚至在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那里发展成为无神论。但是,当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社会、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之后,却开始极力维护宗教的存在,甚至将宗教变为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资产阶级常常用基督教来掩盖自己所追求其胜利的物质利益,他们声言要改革宗教和使它恢复圣主的纯洁的教义”[3]190,资产阶级对宗教的利用更是“为了安定自己的社会秩序,有产者所关心的是使雇佣劳动者相信他的财富是他的无数的美德的成果”[3]199。在拉法格看来,这是因为基督教“主要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和剥削雇佣劳动上面的社会的宗教;所以不论人们怎么说和怎么做,它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都是资产阶级的宗教”[3]190,基督教的这一本质从根本上符合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拉法格还指出,之所以在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中宗教依然能够存在并得到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它迎合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久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流传下来的灵魂和神灵等唯灵论观念,以及人们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和传播的不足,拉法格认为“他们的唯灵主义的观念和信仰上帝应当归因于对社会界的无知”[3]203,不仅是广大劳动人民,资产阶级也是如此。

拉法格还以资本主义宗教的主要代表——基督教为例,揭示了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在拉法格看来,“基督教没有带来什么新东西;它甚至连自己的荒诞不经之谈和自己的粗俗的迷信也没有发明一点,但是它占有为秘密神教和阿尔非教所不知道的无可比拟的技巧,借以满足民主群众的智慧的和感情的,欲望的和嗜好的需要”[3]189。基督教通过构建起的“天堂”“地狱”等观念,把人们在人间的所有善行和恶行的结果以及他们对平等的追求都推到了虚构的另一个世界,拉法格指出基督教的这一变化“违反了自己当初的爱煽动的作风,现在它成了有产阶级的安全阀”[3]189;基督教没有像过去的宗教一样,将人们对宗教的崇拜限定在某个城市或是某个民族范围内,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教会的组织中来,这样一来人们便处于牧师的统治之下;基督教还废除了过去宗教中所存在的旧的宗教仪式,使得自身具备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色彩。

拉法格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宗教的所有这些新变化,只是为了更大程度地麻痹广大群众,使人们被动地接受资产阶级对人们的剥削和统治,从而满足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宗教在本质上依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但是,宗教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的存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拉法格指出,“资产阶级的信仰上帝和灵魂不朽是他的社会环境的意识形态现象之一;只有当他被剥夺了他从雇佣劳动者窃取来的财富和从寄生阶级变成生产阶级之时,才能使他摆脱那种信仰”[3]207,“当它们处于社会的占有和社会的控制之下,不再有‘不可知的’社会秩序的时候,这时候,也只有这时候才能从人的头脑中消灭上帝的信仰”[3]220①拉法格在这里所说的“它们”主要是指生产资料,这句话也就是说只有推翻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宗教才能从人们的头脑中消失。,宗教的消灭是推翻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想消灭宗教,就必须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

(三)拉法格无神论思想的缺陷

拉法格的无神论思想,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问题深入分析的成果,是对正处于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沉重批判,也是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科学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又一次深入拓展,客观上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

尽管如此,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拉法格无神论思想中的不足。例如,恩格斯在看完拉法格的《亚当和夏娃的神话》后就曾回信给拉法格说:“您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文章写得很俏皮。此文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您在阐述时似乎说得过分了。特别是在历数挪亚的历代祖先时。尽管对挪亚的后裔来说十分清楚,这是历数部落”[6]。

对于宗教观念的产生,拉法格认为,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是原始人产生宗教观念的主要原因,这种心理因素驱使原始人不断试图在无法解释的现象与想象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构建起了越来越完整的虚幻的思想体系。拉法格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原始人的意识的产生是与他们的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正是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了所谓的“哲学思考”,所以宗教观念的产生从根本上还是来源于具体的实践。

在对待宗教的信仰问题上,拉法格笼统地将全部资产阶级归入信仰宗教的行列,忽视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存在的反宗教的情绪,忽视了资产阶级阵营中历来存在的反教权主义的思潮。拉法格认为,“正当宗教的感情在资产阶级的一切阶层中继续活跃和表现着千姿万态的时候,工业无产阶级却表现着对宗教的没有根据的,但又是不可动摇的冷淡”[3]192。从这里可以看出,拉法格在过分夸大资产阶级对宗教的信仰的同时,也存在着对无产阶级的无神论思想的夸大。尽管无产阶级在理论上和原则上是不信教的,而且无产阶级身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决定了其反宗教的性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列宁就曾指出:“被剥削阶级由于没有力量同剥削者进行斗争,必然会产生对死后的幸福生活的憧憬,正如野蛮人出于没有力量同大自然搏斗而产生对上帝、魔鬼、奇迹等的信仰一样”[7]。

尽管拉法格的无神论思想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时甚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但在实际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坚定地站在反宗教的阵营中,积极地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无神论思想,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更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1]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拉法格.财产及其起源[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2.

[3] 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3.

[4]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拉法格.拉法格选集:第3卷[M]//哈·尼·莫姆江.拉法格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张大翔,张凡琪,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6]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7] 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B03

A

2095-4476(2017)10-0035-07

2017-08-11;

2017-09-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ZX003)

马 宁(1992—),男,河南安阳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徐 杰)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财产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村委会可否擅自处理集体财产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要不要留财产给孩子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