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江
(山东省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600)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张长江
(山东省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60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90例分别行CT与MRI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CT诊断出骨质椎间盘损伤以及椎旁出现肿块的几率与MRI诊断出的几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出硬膜囊肿、韧带扩散、脊膜强化以及钙化几率与MRI诊断出的几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均能对患者的脊柱结核进行反映,综合比较MR诊断几率更高,在临床上可以结合这两种诊断方式来提高临床诊断率。
脊柱结核;CT诊断;MRI诊断;影像分析;临床价值
在临床上脊柱结核的患病率比较高,再加上该病的隐秘性比较强,病程也比较长因而患者在患病早起基本上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这也就加大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临床上主要采用CT与MRI技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行诊断[1]。为了进一步的探究这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对选取的脊柱结核90例患者分别行CT检查与MRI检查,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0~69岁,平均(40.25±8.56)岁,患者90例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乏力、腰背不适以及腰疼等症状。
1.2 诊断方法
1.2.1 CT诊断
利用16层螺旋CT机,设置球管电压为130 KV,甚至电流150~270 mA,设置层厚6~9 mm,之后对骨窗进行重建,选用100 mL造影剂,静脉团注选择碘氟醇。
1.2.2 MRI诊断
利用超导性磁共振,SE自旋回波以及脊柱线圈对患者的矢状位、轴位进行平扫,对少数患者的病灶选择T1W1,其层厚为4 mm左右,间隔距离为1.5 mm左右,在扫描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需加强扫描,选择Gd—DTPA作为造影剂,静脉推注剂量0.1 mmol/kg[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像学表现
采用CT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后能够大概遇见患者椎骨骨质损伤,从影像中能够看出呈现不规则以及圆形的骨质缺损,并且损伤部位的边缘是毛糙的。采用MRI技术对患者行坚持之后,能够发现患者的椎骨位置的骨质存在损伤现象,另外T1WI表现出中低信号,T2W2表现高信号,针对全椎体的患者而言,在MRI技术下能够看到患者椎体呈现楔形变,在靠近椎体周围出现嵌入现象,并且T1WI表现出低中信号,T2WI表现出高信号。
2.2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几率比较
行CT诊断,90例脊柱结核患者诊断出骨质椎间盘损伤90例(100%),椎旁出现肿块85例(94.44%),硬膜囊肿18例(20%),韧带扩散20例(22.22%),脊膜强化16例(17.78%),钙化60例(66.67%)。行MRI诊断之后,90例脊柱结核患者诊断出骨质椎间盘损伤90例(100%),椎旁出现肿块85例(94.44%),硬膜囊肿70例(77.78%),韧带扩散65例(72.22%),脊膜强化55例(61.11%),钙化15例(16.67%)。诊断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式在骨质椎间盘损伤以及椎旁出现肿块的诊断上诊断几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囊肿、韧带扩散、脊膜强化以及钙化的诊断上差异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是最为普遍的,在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发病。近些年,脊柱结核随着结合发病率的上升而逐渐的上升。肺结核以及淋巴结核疾病很容易诱发脊柱结核,脊柱结核的病情发展的比较缓慢,患者一旦染上就很容易出现低烧、消瘦以及疲倦等不良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贫血的症状。目前脊柱结核的诊断手段主要是CT技术以及MRI技术,本次研究选择的90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用的诊断方式就是CT以及MRI,通过分析研究得知,两种诊断手段在骨质椎间盘损伤以及椎旁出现肿块的诊断上诊断几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硬膜囊肿、韧带扩散、脊膜强化以及钙化的诊断上差异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种诊断方式也是各有千秋,比如钙化可有优先选择CT,而硬膜囊肿以及韧带扩散等可以优先选择MRI。总之,CT与MRI均能对患者的脊柱结核进行反映,综合比较MR诊断几率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1] 赵绿洲,杨守珍,王志永,吴晓玲.19例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06:978-980.
[2] 卢东霞,张凤翔,晨 曦,李文华. 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14,05:13-14.
[3] 李福明,张 奎,荣桂山,姜 磐.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附47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07:822-824.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29.2
B
ISSN.2095-8242.2017.23.44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