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欣 WONG Shwuhuey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加影43000)
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睿欣 WONG Shwuhuey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加影43000)
2015年9月在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召开了“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不仅使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幼儿华语文教学的理念、方法等课题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而且集中反映了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华语文;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幼儿华语文教学
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9月5日、6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加影市召开。来自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华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60余人共济一堂,重点就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本次研讨会由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主办,并得到了新纪元学院的大力支持。本次研讨会是在华语教学日益走向国际化、日益走向本土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刘国强、洪历建,2011:37-38;朱志平,2006:114-120),研讨会就“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议题展开讨论,研讨范围广泛,针对性较强。在研讨内容上,涵盖了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幼儿华语文教学三个方面;在研讨方向上,不仅有华语文的教育功能、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发展、教师发展等宏观视野,而且有华语文教学法、教材以及汉字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等微观视角。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篇,并设3场专题演讲,有近40位学者进行了论文发表。各位与会者围绕华语文教学这一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许多具有创建性的观点及看法。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应辉以“汉语国际传播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功能的新定位与新拓展”为题发表了专题演讲。他提出在汉语快速向世界传播的趋势下,东南亚是全球汉语传播状况最好的地区,马来西亚又是该地区汉语传播最好的国家,在该地区的汉语传播中可以扮演“准母语国”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优势和功能进行新的认识和定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有五大优势:完整的教育体系、规范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母语生源充足、社会基础坚实、组织保障有力。在审视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功能的传统定位是华人内部的母语和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吴应辉强调在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马及其邻国合作深化的世界新格局下,马来西亚华语作为本国华人的民族语言、马来西亚的外国语、东南亚各国华人的共同语,这三重性决定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功能的三重性:(1)继续履行华人华侨母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教育功能;(2)努力开拓面向马来人及其他族裔的华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功能;(3)对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引领和服务功能。最后,吴应辉教授提出了拓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思路:(1)将发展华文教育上升到马来西亚国家战略高度来谋划; (2)将马来西亚华语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开发利用;(3)将马来西亚建成中国以外的主要服务“南洋各国”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4)把马来西亚建成“南洋各国”华文教育理论、标准研究开发基地;(5)把马来西亚建成中国与“南洋各国”华文教育合作交流的示范和桥梁。
在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理念上,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副院长文平强博士对西方“成果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儒家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应将两种教学理念进行结合,藉以找到改进、提升和完善本国华文教育的有效方式;马来西亚董总考试局主任梁怀蔚老师、马来西亚芙蓉中华中学教务主任蓝志东老师、台湾师范大学张辉诚老师分别从“成功教育”教学模式、“学思达”教学法的探讨中找到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积极影响。在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习理论方面,台湾草屯高级商工职业学校庄璧阡老师、马来西亚芙蓉中华中学副校长曾飞焕及钟美玲老师探讨了家长参与、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模式、学生的时间管理等要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在华语文教学法方面,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学术顾问莫顺生老师、马来西亚董总研究员林国安老师、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师范大学陈添来博士、黄妙芸博士则具体讨论了汉语拼音与唐诗、汉字、阅读理解在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的教学方法问题。此外,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主任王淑慧博士、中国吉林师范大学张春梅老师、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彭进财博士探讨了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教师发展等问题;来自台湾及马来西亚中学的邱名谦、潘保惠、林秀珠等老师则分享了在运用华语教授英语、地理等科目中的经验及研究。
在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议题下,各专家就如何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推动华人子弟学习华语文,港澳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如何实现华语文及其教学的规范化,马来西亚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与中国的对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马来西亚作为中、港、台以外唯一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应该从更具战略性的角度来提升华文教育的素质和水平,从而发挥其更大的功能和价值。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智弘在“适用于语言学习之动机理论研究”的演讲中指出,近年来许多第二语言学习的文献愈强调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除了传统的动机研究显示动机与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成效有正相关之外,也发现了源自西方的动机理论在跨东、西方不同语言学习的情形之下,其动机结构的心理特性也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形成状态。他指出,新近的动机理论,如自主动机、学习投入理论等,除了在原先的理论架构上继续发展之外,也陆续运用于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领域,探究它们对于语言学习成效的关联性。在对学习动机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王智弘以传统的动机理论为起点,分析和探讨了自主动机、学习投入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每一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自主动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在于让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选择,而选择帮助个体变得更加独立,进而运用自我导向学习。他认为,可借由提供支持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以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动机,加以认知、情意、行为与原动力参与等学习投入要素,未来研究则可超越基本理论命题,以实证的观点探讨自主动机与学习投入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与潜力。
在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上,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何富腾提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华语词序图表法,通过该图表法马来裔学生可以根据交际需要快速地造出正确的华语句子,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语法学习困难等华语学习问题;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洪丽芬博士探讨了在马来西亚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和马来语经常以语码转换或翻译的形式在华语口语教学中的使用,以此来说明翻译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实用性。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技能教学方面的探讨体现在:(1)语音教学上,马来西亚苏丹伊德里斯教育大学蔡棋斌和林翠嬿对马来裔小学生的华语声调进行了偏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2)词汇教学上,马来西亚彭亨大学郑靖而、玛拉工艺大学杨建生博士结合汉语词汇教学的实例,说明了词汇教学中的选词原则和跨文化交际问题。(3)汉字教学上,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陈朝义博士、新纪元学院张伟隆就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字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汉字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李璘博士则探讨了马来西亚国民型小学的华语选字的状况及原则。(4)在写作教学上,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杜玲霖通过对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学生预考作文的考查,分析了华裔生掌握“华语文高阶思维”的能力与隐忧。此外,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郑远量、飞优国际学校黄敏诗分别以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和国际学校为对象,考察了马来西亚华语课课程设置和华语文教学的状况;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冯建邺、新纪元学院叶俊杰、拉曼大学叶婷婷等分别探讨了马来西亚的本土华语教材、华语水平考试、华语交流项目等问题。
如何激发学习者学习华语的兴趣与动机、如何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华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了讨论焦点。学者们分享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交流,如翻译法、联想法、词序图表法的使用,声调、汉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学习内容的本土化与规范化如何解决,怎样通过课外活动和国际交流来促进学习者对华语的学习等问题。大家认为,应通过具体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从而不断推进马来西亚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台湾屏东大学幼儿教育学系主任陈雅铃与陈仁富共同发表了“创新幼儿华语文教材及教法”的专题演讲。他们介绍了屏东大学幼教系在台湾推行幼儿园客语沉浸式教学九年的经历,说明了研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专业客语教材和客语教学模式及师资培育方式。基于幼儿客语教学的成功经验,他们将此项研究延伸到了学龄前幼儿华语文教材及教法的研发上。两位教授以配套教材《华语真好玩》为例,详细说明了幼儿华语学习教材的设计理念、教材的主要元素及如何运用教材等问题,重点阐释了如何将华语文教学与幼教课程模式结合起来,发展出适合幼儿的不同的华语文教学模式:华语沉浸式教学(完全沉浸及部份沉浸)、华英双语教学及华语单科教学模式。他们介绍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原理、实际运用方式以及各项配套条件同时也讨论了运用这一教材及不同教学模式的可行方式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在幼儿华语文教学的观念上,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辅导与咨商心理学系主任蔡苔芬针对当今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父母教养态度的变化所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出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价值观和华语文学习产生直接又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孩子首要的教育园地,父母正确的价值观和教养态度则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在幼儿华语文的教学方法上,新纪元学院张溧芳以六岁幼儿学习华语的课堂观察为例,探讨与分析了将“主题统整”课程应用于幼儿华语文学习的可行性,同时也讨论了环境和教学技巧对母语非华语的幼儿学习华语的关键作用;新纪元学院叶嘉宾则具体讨论了综合运用不同方式的成语教学法对幼儿华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对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本次研讨会还举行了主题为“华语文教学在马来西亚的实践”的座谈会。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马来西亚的华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意见。座谈讨论的热点集中反映出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马来西亚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而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借助于华语文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良好经验和资源来推动华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未来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利用一定的语言政策、社会资源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激发马来西亚社会大众特别是非华裔学习华语的兴趣,将学习华语的工具性动机引向融合性动机,是今后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三,建立一个适合马来西亚国情的标准化华语文教学系统,包括本土化的华语水平考试、标准化的华语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华语教师的水平与资质认证等,是目前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华语文教学法、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应建立在与马来西亚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并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华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此次关于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研讨会,研讨范围之广、研讨课题之深,是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界前所未有的。它不仅让华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得到了交流和推广,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这次研讨会也被马来西亚的新闻媒体所报道,并引起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成为推动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助力。
刘国强、洪历建:《全球语境下的大学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5期。
朱志平:《21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展望——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研讨会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A Review of the Conference of"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in M alaysia
WANG Ruixin&WONG Shwuhuey
(New Era College,Kajang 43000 Malaysi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nferenc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held on September 2015 in New Era College,Malaysia.The topic covered in the concepts,themethod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was:teaching Chinese as a first language,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for early child.The issue has been discussed widely and deeply,and centred on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in Malaysia.
Chinese language;first language teaching;second 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for early child
H195
:A
:2221-9056(2017)02-0285-04
10.14095/j.cnki.oce.2017.02.016
2015-11-24
王睿欣,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华语教学、西方哲学等。Email:ruixin.wang@newera.edu.my
WONG Shwuhuey(王淑慧),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讲师兼系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Email:shwuhuey.wong@newera.edu.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