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湘茹 周冰冰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中国广州510275)
中级精读课文文化点对比研究
——基于对《博雅汉语·冲刺篇》I、II和《阶梯汉语·中级精读》3、4册的调查分析
颜湘茹 周冰冰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中国广州510275)
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针对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这不利于教材研究和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整体提高。因而本文选取《博雅汉语·冲刺篇》I、II和《阶梯汉语·中级精读》3、4册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的设置情况以及文化点的相关性和复现情况;然后对留学生进行了关于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设置的问卷调查;再结合问卷结果与文化点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两套教材在课文文化点设置上的建议及结论。
精读教材;文化点;课文;博雅汉语;阶梯汉语
如何更好地提高留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除了专门的文化课之外,作为中级汉语教学中比重最大的精读课其实也同时承担着提高留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任务,赵金铭(2004)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指出:“编写任何一种第二外语教材都无法也不应该回避如何处理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的问题,这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的”。但目前人们对文化内容如何与语言教材更好地融合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而且与之相对应的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大纲尚未制定完成,所以反映在精读教材编写中,文化点的选择和编排也缺乏统一标准,编者无法可依,编写的教材内容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可能就无法达成一致。然而,从伊志(2012)的调查研究中也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博雅汉语》教材中呈现的文化点他们感兴趣,而且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帮助,那么该教材在课文中如何具体编排和选取文化点,其他中级阶段精读教材课文中又是如何考虑文化点编排的,这些问题值得探讨。因此,本文选取了一套在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使用的中级精读教材《阶梯汉语·中级精读》与《博雅汉语》进行对比。之所以选择《博雅》和《阶梯》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一是因为这两套教材都是综合教材,而且从自序中得知编者在编写过程中贯彻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博雅》教材“内容丰富,突出人类共通文化,课文语料自然、严谨”。《阶梯》教材“在选材上,特别注意选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词语句式都实用的新鲜语料,注重文化方面,但是不把内容局限在文学和文化方面”。二是因为笔者对这两套教材比较了解,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进修班一直在使用这两套教材,中级班使用《阶梯》,初级班使用《博雅》。三是所选取教材的适用对象都是中级。这两套教材都是适合学完2399—3000个生词,且学习的课文长度都在1200—1800之间,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可以知道这两套教材都是中级汉语教材,所以使用对象也都是中级的学生。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择考察这两套被长期使用、在教材目标和针对人群方面都比较接近的教材,希望对比两者课文中文化点的编排情况,以期能发现中级教材文化点编选的问题,进而对其他精读教材在课文文化点选编上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一)两套教材文化点类别统计与分析
1.文化点的选择和统计
赵金铭(2004)指出:“作为第二语言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教学内容,语言教学本身不应该也不能脱离文化因素的教学。所谓的‘文化因素’,是指跟目的语的理解和用目的语表达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主要是隐含在目的语的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具体来说,这类文化因素体现在目的语的语汇系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规约作用。”
本文采用赵金铭(2004)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定义,即教材中反映中国人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句子、注释等形式的文化点。
从呈现方式的角度来看,前人对文化点的选取角度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参考了李鸿亮和杨晓玉(2011)的《试论对外汉语教材对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这篇文章。该文认为对外汉语教材对中华文化呈现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分别为直述式呈现、附带式呈现以及蕴含式呈现。这三种文化呈现方式都向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所以本文将这三种方式呈现的文化点都作为统计对象。
本文在进行文化点统计时采用了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基地在“国际汉语教材智能标定系统”项目中文化子项目研究时使用的“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类框架”。该框架将文化点分为四层,第一层包括5类:A、中国国情;B、成就文化;C、日常生活和习俗;D、交际活动;E、思想观念。第二层包括46类,第三层包括212类,第四层包括70类,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的文化分类框架。本文对文化点的统计到第三层。在统计时,本文严格按照分类框架,对两套教材的文化点进行了穷尽式地统计。
为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一性和客观性,本文对在同一篇课文中出现的同一类别的文化点不做合并处理。对于在不同课文中出现的同一个文化点也不做合并处理。此外,在文化点表述上除了少部分必须要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外,其他的都采用其在课文中的原文表述。
2.文化点数量统计及对比分析
从表1看出,两套教材的文化点总数相差较大,《博雅》包含的文化点相对多一些,但由于二者的课文数目略有不同,所以从每篇课文平均所包含的文化点数量来看,相差不是很大,不过,《博雅》的文化点出现率仍较高于《阶梯》。
表1 文化点总数量对比
表2 两套教材各分册所含文化点统计
从表2看出,两套教材在分册文化点的比重非常接近,而且都是后一册的文化点比前一册的文化点数量及比重多,可见这两套教材在文化点编写上应该都参考了相应的文化编排标准,考虑到了文化点分布的均衡性。
3.第一层文化点分类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两套教材所包含的文化点的总体情况,将两套教材出现的文化点按照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类框架的第一层五大类进行了统计。
(1)《博雅》文化点分布统计及分析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中中国国情类比例最高,为38%,其次是日常生活和习俗,占31%,成就文化19%,交际活动7%,思想观念最少只有5%。
(2)《阶梯》文化点分布统计及分析
根据统计发现,中国国情类文化点比例最高,占61%,其次是成就文化,为20%,日常生活和习俗,为12%,思想观念4%,交际活动最低,只占3%。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这两套精读教材的相同点是:“中国国情”类文化点呈现率最高,而“思想观念”和“交际活动”类文化点的呈现率都非常低。不同点是:《博雅》“中国国情”类文化点所占比重没有超过50%,而《阶梯》的大于50%。《博雅》“中国国情”类文化点和“日常生活和习俗”类文化点只相差7%,而《阶梯》的“中国国情”类文化点比“日常生活和习俗”类文化点多49%。
4.第二、三层文化点分布情况统计
为了进一步地考察第二、三层文化点的分布特点,本文下面对中国国情、成就文化、日常生活和习俗、交际活动以及思想观念五大类文化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1)两套教材中国国情类文化点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和《阶梯》中国国情类文化点中“地理”和“人民”的文化点是最多的,这两类文化点在这两套教材中相加的比例都超过了70%。其次在这两套教材中文化点较多的是“历史”和“家庭”。在《博雅》中最少的是“政治与法律”“经济”和“性别”,都为0。在《阶梯》中最少的是“中国体育”和“大众传媒”,都为0。
(2)两套教材文化成就类文化点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在《博雅》成就文化类项目中,“语言文字”和“文学”内容最多,分别占38%、35%,“艺术”类占24%。在《阶梯》中“文学”和“艺术”内容最多,分别占64.7%、13.7%,“语言文字”类占11.8%。
(3)两套教材日常生活和习俗类文化点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中“饮食及习俗”“休闲娱乐与健康”和“禁忌迷信与象征”最多,分别占67.3%、8.7%、8.7%;而服饰及习俗、节日节气、人生庆典、度量衡、交通、家庭生活、购物消费都很少,都没有超过4%;在《阶梯》中饮食及习俗、人生庆典、休闲娱乐与健康和节日节气最多,分别为43.3%、16.7%、13.3%、13.3%;服饰及习俗、度量衡和交通内容都为0。
(4)两套教材交际活动类文化点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和《阶梯》一样,在交际活动类文化点中“交际情景规范”内容最多,分别为70%和62.5%,其次是“跨文化交际”,在两套教材中分别占22%、37.5%。而“交际风格”和“非语言规范”在《阶梯》中没有。
(5)两套教材思想观念类文化点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思想观念类文化点中“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内容最多,分别占35.3%和23.5%。而《阶梯》中“哲学思想”和“时空观”分别占40%、60%,其他均为0。
(二)两套教材课文中文化点的呈现方式
中山大学的标定系统中文化部分列出的文化点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有五种:(1)准备活动; (2)课文及课文注释;(3)练习;(4)文化知识部分;(5)插图。本文结合标定系统所列举的文化点呈现形式,结合所研究的教材的实际情况,将本文所探讨的课文中文化点的呈现形式分为标题、课文内容和注释三种呈现方式。其中,“标题”包括两套教材中正副课文的标题;“课文内容”指两套教材正副课文内容;“注释”指两套教材正副课文内容后面或旁边出现的内容。
1.文化点以标题形式出现
在两套教材中文化点在标题中直接出现的课文有很多。根据统计发现,《博雅》两册教材共22课,44篇课文,其中以文化点作标题的有17篇课文,占38.6%。
根据统计发现,《阶梯》共24课,48篇课文,其中以文化点作标题的有22篇课文,占45.8%。
2.文化点在课文内容中出现
本文所研究的“课文内容”指两套教材的正副课文内容,详见表3。
表3 两套教材文化点在课文内容呈现的情况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两套教材中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占教材总文化点的比例都很大。
3.文化点在注释中出现
本文所研究的“注释”指两套教材正副课文内容后面或旁边出现的内容,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两套教材文化点在注释中呈现的情况统计
由表4可以看出,两套教材注释中出现的文化点占教材总文化点的比例不是很高。
(一)两套教材主副课文文化点相关性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文化点相关性以同一课为单位,以主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为依据,判断主副课文文化点是否相关,主要看有没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点。下面就对两套教材的主副课文的相关性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
表5 两套教材主副课文文化点相关性统计
由表5可以看出,《博雅》18.2%的课具有相关性,《阶梯》37.5%的课具有相关性,二者文化点具有相关性的课都没有超过50%。《博雅》中文化点不相关的课居然达到81.8%,而《阶梯》中文化点不相关的课也有62.5%。
(二)两套教材文化点复现情况考察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复现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每课主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如果在同一课的副课文再次出现或在其他课的主副课文中再次出现算作复现。二是每课副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如果在其他课的主副课文中再次出现也算作复现。复现形式包括四种:第一,同一文化点,只在同一课复现;第二,同一文化点,只在不同课复现;第三,同一文化点,在同一课复现,又在不同课复现;第四,同一文化点在教材中零复现。下面就详细分析各类复现形式的情况。
1.同一文化点,只在同一课复现
同一文化点只在同一课复现实际上就是指在两套教材的主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点又在其副课文中出现的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在《博雅》I、II共22课中只有2课出现了同一文化点只在同一课中复现,占了9.1%。而在《阶梯》3、4册共24课中有6课出现了同一文化点只在同一课中复现,占25%。由此看来,这种复现形式的比例《阶梯》略高于《博雅》,但二者的比例都偏低。
2.同一文化点,只在不同课复现
同一文化点只在不同课复现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文化点先在前面的课的主课文中出现,在该课的副课文中没有复现,却在后面的课的主/副课文中复现。另一种是同一文化点先在前面的课的副课文中出现,再在后面的课的主/副课文中出现。
第一种类型,根据统计发现在《博雅》I、II共22课中有7课出现了同一文化点只在不同课中复现,占教材课总数的31.8%。而在《阶梯》3、4册共24课中有8课出现了这种情况,占教材总课数的33.3%。两套教材差别不是很大。
另一种类型,根据统计发现,在《博雅》I、II共22课中有4课出现了这种复现形式,占18.1%。在《阶梯》3、4册共24课中只有1课出现了这种情况,占4.2%。两套教材差别较大。
3.同一文化点,在同一课复现,在不同课再次复现
也就是说,同一文化点既在该课的副课文出现过,又在其他课的主/副课文中出现。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22课中只有1课出现了这种复现形式,占4.5%。《阶梯》共24课中有3课出现了这种情况,占12.5%。两套教材这种复现形式差别较大。
4.同一文化点在教材中零复现
零复现就是指某一个文化点在整套教材中只出现了一次,没有再次出现的情况。
根据统计发现《博雅》有非常多的文化点都是零复现的,22课中,18课都存在这种情况,占81.8%。零复现的文化点总数为287个,占教材总文化点的86.7%。《阶梯》也有非常多的文化点都是零复现的,24课中,17课都存在这种情况,占70.8%。零复现的文化点总数为198个,占教材总文化点的78.3%。
5.小结
下面对前三种复现形式进行对比,百分比指的是每种复现形式文化点的数量占复现文化点总数的比例,详见表6。
表6 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复现情况对比
由表6可以看出来,《博雅》和《阶梯》的课文中文化点主要是在不同课复现。但是相比较而言,《阶梯》也兼顾了其他两种复现形式。
下面将对《博雅》和《阶梯》教材课文中复现的文化点和零复现的文化点进行统计对比,百分比指的是两种复现的文化点占教材文化点总数的比例。详细情况见表7。
表7 两套教材复现的文化点和零复现的文化点的统计
由表7可以看出来,《博雅》和《阶梯》课文中大部分的文化点都没有复现,相对来说,《阶梯》复现的文化点比《博雅》的多。
两套教材课文中文化点的复现率都不高,复现形式都以在不同课复现为主。
(一)调查问卷及实施情况介绍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2006年陈运香、王海华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现状的问卷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李习文(2012)关于《博雅》和《中文听说读写》中文化输入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旨在考察学生对语言学习中文化导入的看法,对所使用的精读教材课文内容所含文化知识方面的看法以及学习者自身文化知识学习情况。
本问卷只采用中文版。调查对象是正在使用这两套教材的学习者。笔者在问卷题目确定之后首先在中级班进行了一次试测。《博雅》冲刺篇的调查在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展开,由于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笔者共发放问卷30份。关于《阶梯》的调查在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中级3A、3B班进行,发放问卷30份。两所学校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83.3%。其中《博雅》有效问卷26份,《阶梯》24份。10份无效问卷中7份问卷有1题未完成,2份问卷有2题未完成,1份问卷有3题未完成。
(二)调查结果统计并与文化点考察结果对比分析
参与调查的学生国籍有韩国、伊朗、印度尼西亚、越南、俄罗斯、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日本、墨西哥、英国、刚果、美国、泰国等13个国家,其中亚洲学生占90%,其他洲的学生相对较少。此外,男女生比例较适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参加调查的留学生年龄在18—40岁之间,其中80%的学生年龄在20—25岁之间,目前在学习汉语的人群中处于该年龄阶段的较多,因而他们对于精读教材课文文化点设置的看法具有代表性。95%的被调查者学习汉语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他们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对中国文化也已经开始有所了解,对问卷内容应该可以理解。此外,笔者也进行了试测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对问卷内容做了相应修改,因而,可以确保学生理解问卷内容。同时,也可以确保问卷结果的真实性。
1.对汉语学习过程中文化和文化点导入的态度
(1)问卷1-3题调查了学习者对汉语学习过程中文化和文化点导入的态度,统计方式为人数/问卷有效份数50。关于“文化知识学习对汉语学习重要”的观点,50%的人选择“同意”,28%的人选择“非常同意”,没有人选择“完全不同意”,只有6%的人选择“不太同意”。
(2)对“精读教材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介绍有必要”的问题,50%的人选择“同意”,14%的人选择“非常同意”,36%的人选择“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
(3)对“精读教材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介绍重要”的问题,54%的人选择“同意”,12%的人选择“非常同意”,34%的人选择“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
2.对两套精读教材中文化点导入情况的反馈
问卷第4-8题所调查的是学习者对本文研究的两套教材课文中文化点设置的评价,统计方式为人数/《阶梯》有效问卷份数24,人数/《博雅》有效问卷份数26。
(1)对于“课文内容对学习掌握中国文化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参与《阶梯》调查的54.2%的人选择“同意”,12.5%的人选择“非常同意”,29.2%的人选择“一般”,没有人选“不太同意”,但是有4.2%的人选择“完全不同意”。与此同时参与《博雅》调查的46.2%的人选择“同意”,而选择“非常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人都有3.8%,34.6%的人选择“一般”,11.5%的人选择“不太同意”。由此大体上看来,大部分学习者认为两套教材的课文内容对学习掌握中国文化是重要的,只有极少部分人认为不重要。
(2)对于“课文中的文化内容包括了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的观点,参与《阶梯》调查的50%的人选择“同意”,12.5%的人选择“非常同意”,37.5%的人选择“一般”,没有人选择“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参与《博雅》调查的也有50%人选择“同意”,选择“非常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都有3.8%的人,26.9%的人选择“一般”,15.4%的人选择“不太同意”。由此看来,多数学生认为两套教材课文文化内容包括了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但是有少部分学生不太同意《博雅》课文文化内容包括了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
(3)“对课文中的文化内容感兴趣”的观点,参与《阶梯》调查的45.8%的人选择“同意”,16.7%的人选择“非常同意”,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都有4.2%,29.2%的人选择“一般”。参与《博雅》调查的30.8%人选择“同意”,7.7%的人选择“非常同意”,有23.1%的人选择“不太同意”,但没有人选择“完全不同意”,有38.5%的人选择“一般”。由此看来,大部分《阶梯》的被调查者对课文的文化内容感兴趣,而只有少部分《博雅》的被调查者对课文文化内容感兴趣,甚至有23.1%的人对《博雅》课文文化内容不太感兴趣。
(4)54.2%的人认为《阶梯》课文中如果有插图帮助理解课文比较好,25%的人选择“非常同意”,12.5%的人选择“一般”,8.3%的人选择“不太同意”。认为《博雅》课文中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和不太有帮助的人都有26.9%的人,而选择“非常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各有11.5%的人,23.1%的人选择“一般”。由此可见,由于《阶梯》中没有插图,大部分人都认为有插图对于理解课文比较好,而《博雅》有插图,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觉得有帮助,一部分人觉得没有帮助。
(5)58.3%的人认为《阶梯》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内容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选择“非常同意”和“一般”的人都有16.7%,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都有4.2%的人。然而,相比之下,有46.2%的人认为《博雅》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内容对学习和生活一般,15.4%的人选择“非常同意”,选择“同意”和“不太同意”的都有19.2%的人,没有人选择“完全不同意”。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人认为《阶梯》的课文文化内容对生活和学习有帮助,而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博雅》的课文文化内容对生活和学习有帮助。
3.对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复现态度的考察及对比分析
问卷中9-12题是留学生对课文中文化点复现态度的调查,统计方式为人数/问卷有效份数50。
对于课文中的文化点,大部分人认为“只在同一课复现”比较好,36%的人认为“在同一课和其他课都复现”比较好,26%的人认为“只在不同课复现”比较好,大部分人认为零复现不太好。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文化点复现情况考察的结果发现:除了零复现形式外,在前三种复现形式中《博雅》和《阶梯》的课文中文化点主要是以在不同课复现为主,分别占了87.5%、55.9%。《阶梯》在同一课复现的形式占了23.5%,而《博雅》只占了8.3%。《阶梯》在同一课和其他课都复现的形式占了20.6%,而《博雅》只占了4.2%。此外,《博雅》和《阶梯》课文中大部分的文化点都没有复现。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复现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就复现形式而言,两套教材都更偏向于同一文化点只在不同课复现的形式,而与《博雅》相比,《阶梯》又较好地兼顾了在同一课复现的形式。但是学习者更倾向于文化点只在同一课复现,且大部分人认为零复现不太好。可见,在复现形式上两套教材的设置与学习者的喜好不太一致。但是相比较而言,《阶梯》较《博雅》好一些。
4.对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相关性及呈现方式的调查与对比分析
(1)对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相关性的调查与对比分析
对于主课文是关于“中国谚语种类”的介绍,副课文是关于“谚语举例”的内容,46%的人选择“比较好”,18%的人选择“非常好”,22%的人选择“一般”,12%的人选择“不太好”,2%的人选择“非常不好”。可见,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内容比较接近的复现是比较好的。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文化点相关性的考察,发现两套教材文化点相关的课都不多,《博雅》只有18.2%的课具有相关性,《阶梯》有37.5%的课具有相关性,二者文化点具有相关性的课都没有超过50%。《博雅》中文化点不相关的课达到81.8%,而《阶梯》中文化点不相关的课也有62.5%。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相关性考察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习者认为内容相近的复现是比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学习者持否定态度。因此,主副课文中设置内容相关的文化点是与学习者的偏好一致的,但是两套教材文化点相关的主副课文都不多。
(2)对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呈现方式的调查与对比分析
对于“精读教材课文中文化点以什么方式呈现最好”的回答,14%的学习者选择“注释”,选择“课文内容”的占48%,选择“图片”的占30%,选择“标题”的占8%。由此可见,大多数学习者认为课文内容是呈现课文文化点最好的方式。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文化点呈现方式的考察,发现两套教材都是以课文内容为文化点的主要呈现形式,占文化点总数都超过了85%,以注释的形式呈现的文化点比较少,占文化点总数都不超过15%。此外,《阶梯》中没有以图片形式展示文化点的情况,而《博雅》课文中虽然有图片,但是只有很少的图片呈现了文化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呈现方式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在文化点呈现形式上是与学习者的偏好倾向一致,都是以课文内容为文化点的主要呈现形式。此外,有30%的学生选择了“图片”的呈现方式,而《阶梯》中没有以图片形式展示文化点的情况。《博雅》课文中虽然有图片,但是只有很少的图片呈现了文化点。结合问卷第7题,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习者认为《阶梯》中有插图会比较好,而《博雅》虽有插图,却只有少部分人觉得有帮助。只有8%的学生选择了以文化点作标题的呈现方式好,可见比例不高,学生并不是很看重这方面。因此在课文中设置文化点内容的时候不一定要设置在标题上,要根据文章的需求来决定。
5.对两套精读教材课文中解释文化点方式的调查
关于课文中解释文化点的方式,问卷中通过计分的形式调查了他们对几种文化点解释的方式的喜欢程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留学生对课文中解释文化点的方式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在文化点的词语后面用括号的形式进行解释,在课文下面注释,在课文后单独列出“文化知识”的部分介绍,最后是其他方式。
6.关于学习者对精读课堂教学中文化点导入看法的调查
问卷主要从两个方面整体考察了学习者对精读课堂中文化点导入的看法,一是课堂教学对文化学习的影响,二是教师在其中的作用,问卷的16、17题考察了这方面的内容。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习者认为精读课堂教学对掌握中国文化有帮助,而且他们认为教师在精读课上讲授的文化知识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7.关于学习者自身获得文化知识的渠道和兴趣点的调查与对比分析
问卷通过18题考察了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渠道,根据统计一半人认为“和中国朋友交流”对获得中国文化知识更重要,而只有20%的人选择“课本和看报纸资料”,30%的人更倾向于“看电影或其他电视节目”。
问卷通过19、20题考察了学生对文化点的感兴趣程度,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五大类文化点感兴趣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日常生活与习俗、交际活动、思想观念、中国国情、成就文化。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第一层文化点的统计可以发现:《博雅》中文化点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国情、日常生活和习俗、成就文化、交际活动、思想观念,而《阶梯》是中国国情、成就文化、日常生活和习俗、思想观念、交际活动。
通过对比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交际活动和思想观念类文化点的感兴趣成度都高于中国国情类文化点,而两套教材都以中国国情类文化点为主,由此可见,两套教材的文化点设置比例与学生的喜好不太一致,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中国国情类文化点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历史、家庭、人民、教育和经济(得分一样)、大众传媒、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地理、社会保障、性别、政治与法律、中国体育。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中中国国情类文化点的统计,可以发现“地理”和“人民”两类文化点在这两套教材中相加的比例都超过了70%。其次较多的文化点是“历史”和“家庭”。
通过对比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统计结果,可以知道学习者对“历史”和“家庭”类文化点最感兴趣,对“人民”类文化点感兴趣程度排第三,而两套教材中出现最多的文化点是“地理”和“人民”,由此可见,两套教材的中国国情类文化点设置和学生的兴趣不太一致。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成就文化类文化点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语言文字、艺术、文学、科技。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中成就文化类文化点的统计,可以发现在《博雅》成就文化类文化点中,“语言文字”和“文学”内容最多,分别占38%、35%,在《阶梯》中“文学”和“艺术”内容最多,分别占64.7%、13.7%。
对比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统计结果,可以知道学习者最感兴趣的成就文化点是“语言文字”,其次是“艺术”、“文学”、“科技”。而《博雅》成就文化类文化点中,“语言文字”和“文学”内容最多,可见,《博雅》成就文化类文化点的设置和学生的兴趣更趋一致。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日常生活与习俗类文化点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饮食及习俗、节日节气、学习与工作、休闲娱乐与健康、服饰及习俗、人生庆典、购物消费、居住、通讯、交通、禁忌迷信与象征、安全。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中日常生活与习俗类文化点的统计,可以发现《博雅》中“饮食及习俗”、“休闲娱乐与健康”和“禁忌迷信与象征”最多,《阶梯》中“饮食及习俗”、“人生庆典”、“休闲娱乐与健康”、“节日节气”最多。
对比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统计结果,可以知道学习者最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习俗类文化点是饮食及习俗、节日节气、学习与工作、休闲娱乐与健康,最不感兴趣的是禁忌迷信与象征、安全。可见《阶梯》日常生活和习俗类文化点的设置和学生的兴趣更趋一致。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交际活动类类文化点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非语言规范、交际情景规范、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中交际活动类文化点的统计,可以发现《博雅》和《阶梯》一样,在交际活动类文化点中“交际情景规范”内容最多,其次是“跨文化交际”,而“交际风格”和“非语言规范”在《阶梯》中没有。
对比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交际活动类项目中,学习者最感兴趣的是“非语言规范”其次是“交际情景规范”。由此可见,两套教材交际活动类文化点的设置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学习者对于思想观念类文化点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审美观、财富观念和教育观念(分数一样)、价值观、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分数一样)、时空观、宗教信仰。
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中思想观念类文化点的统计,可以知道《博雅》思想观念类文化点中“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内容最多,而《阶梯》中“哲学思想”和“时空观”分别占40%、60%,其他均为0。
对比问卷调查结果和文化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思想观念类文化点中,学习者最感兴趣的是“审美观”、“财富观念”和“教育观念”。而两套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到“审美观”和“教育观念”的文化内容。由此可见,两套教材设置情况与学习者的兴趣不太一致。
综上,本文考察了两套教材课文文化点选取、正副课文文化点相关性和复现情况,并结合问卷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文化点五大类的设置比例方面,两套教材设置了过多的中国国情类的文化点,而日常生活和习俗的文化点的比例不够高,对于学习者感兴趣的交际活动和思想观念类的文化点设置的非常低,应当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增加相关的文化点。
在文化点的呈现形式上,两套教材在课文内容中呈现的文化点占文化点总数的比例最高,这个和学习者的喜好一致。但是《阶梯》需要增加图片形式呈现文化点,《博雅》需要提高图片呈现文化点的质量,要注意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在文化点的相关性和复现上,两套教材正副课文文化点的相关性低,课文中文化点的复现率都不高,复现形式都以在不同课复现为主,零复现的文化点占很大比例。
陈运香、王海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再透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李鸿亮、杨晓玉:《试论对外汉语教材对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李习文:《<博雅汉语>与<中文听说读写>中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伊志:《基于<博雅汉语>教材的文化因素调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ultural Points of IntermediateⅠ、ⅡLevel of Boya Chinese andⅢ、ⅣLevel of Step By Step Chines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YAN Xiangru&ZHOU Bingbing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researches on textbook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re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however,researches on the cultural aspect of intermediate intensive reading textbooks are very limited so far,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studying textbooks and facilitating students’cultur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entirely.Therefore,the author selects IntermediateⅠ、ⅡLevel of Boya Chinese andⅢ、ⅣLevel of Step by Step Chinese as subjects,Firstly,the author adopt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methods to analyze the setof cultural points in the two textbooks,their correlation and recurrence.Secondly,the author asks overseas students to finish a questionnaire on the set of cultural points in their respective textbook.And then,the autho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and cultural points’statistics.Finally,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et of cultural points in the two textbooks are given.
Intensiv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cultural point setting;text;Boya Chinese;Step By Step Chinese
H195.4
:A
:2221-9056(2017)02-0247-11
10.14095/j.cnki.oce.2017.02.012
2015-07-10
颜湘茹,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对外汉语教学等。Email:yanxr@ mail.sysu.edu.cn
周冰冰,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mail:zbb15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