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炜,王 莹*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呼吸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近况
刘 炜,王 莹*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呼吸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射频消融(RFA)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因其适应证相对较广、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时间短、重复操作性强、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成为治疗实体肿瘤的有效方法,尤其作为治疗肺癌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射频消融;肺癌;治疗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1],随着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吸烟人群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肺癌发病人群的数量不断在增加。因肺癌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差,在加上病情处于晚期,很多患者不能实施手术治疗[2,3],射频消融(RFA)作为一种新兴微创治疗,已成为众多姑息疗法中的新热点,下面就RFA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并发症、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CT是肺部病变经皮穿刺和控制治疗过程的最佳影像技术,治疗是在CT的导向下,通过射频电极针直接插进肿瘤组织发出高射频波460-500KHZ的射频交变电流诱导组织中离子共振,相邻分子互相摩擦和撞击,产生高达90~100℃,甚至大于100℃的温度,并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就能让肿瘤细胞产生热凝固效果;而肿瘤细胞由于具备不可逆坏死以及凋亡特点因此能够消除肿瘤细胞。
一些报道指出胸廓切开可以通过超声引导实施,但是RFA则能够在CT下实施,在临床上肺组织本身特点也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RFA操作,它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在CT影像学与电极针下正常肺组织与肿瘤组织体现相对明显,这对 调整以及 控制位置有重要作用。正常的肺组织它含有的空气成分量较多,能起到隔热、散热作用,使热量容易在肿瘤组织传递和蓄积,使消融区温度达到60~100℃,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而靶区周围组织热能迅速下降,能很好的保护正常组织,这对于治疗肺癌有重要作用。
RFA治疗肺癌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可根据治疗目的选择。
(1)不能够切除周围型非小细胞的患者;
(2)由于心脏的、肺功能差等问题,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是高龄不愿意实施手术患者;
(3)病灶距心脏大血管、支气管等重要结构1 cm以上。以姑息性治疗为目的,其主要的作用在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用于病灶最大径>5 cm,单侧肺病灶数目>3个或双肺均有病灶者。针对病灶大的患者,使用重复消融能够改善病灶,并且能够联合其他手段实施治疗;
(4)不能实施手术患者在经过防化治疗后,疾病复发;
(5)不接受手术患者;
(6)病灶最大径≤5 cm,病灶数目≤3个,病灶周边有0.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
单纯RRA治疗肺癌----RFA治疗原发性早期肺癌的临床数据大多数来自于回顾性分析,包含了原发性肺癌和肺转移癌,相关报道报道了50例I期NSCLC患者行RFA治疗的结果,在随访时间88个月内,患者生存周期为67个月,在前1.2.3年的成活率分别是94%、86%、74%,肿瘤生存率为100%、93%、80%;无病患者生存率依次是2%、64%、53%。总体上看来生存结果较好,但是局部进程发生率却到达了31%。将100例晚期NSCLC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放疗和化疗同步进行。观察组患者给予CT引导RFA治疗。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P<0.05)、治疗后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高、体力改善率(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4.0%)(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各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指标,结果显示,虽然RFA患者的年龄偏大,肺功能受损严重,但是三足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针对早期的NSCLC患者,使用RFA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局部复发率要比其他两组要高。RFA在资料肺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虽然该方式存在复发率高特点,但是对患者的生存率不会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FRA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胸痛、气胸、胸腔积液、出血、咯血、肺炎、膈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及死亡等和心包填塞等。其中气胸发生率最高,气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术中电极针穿刺所致,大多数气胸患者均可自行吸收缓解,仅少数气胸患者需要行闭式胸腔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可痊愈。胸腔积液和胸膜温度有关胸腔温度在治疗过程中升高可能引起热损伤性胸膜炎,从而引起胸腔积液。因此,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应该避免电极针过分接近胸膜,缩短每次消融时间。发热一般<38.5℃,少数超过39.0℃,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由于肿瘤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就会对患者造成影响,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肿瘤细胞生长有变快,这就直接导致病情的恶化与复发。主要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主要作用。CD4+T细胞是效应T细胞的重要成分。CD4+T细胞主要由Treg、Th17、Th2、Thl组成,而Thl细胞主要分泌γ-干扰素、白介素-2等,活化Th1细胞与细胞因子都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性质以及调节功能,RFA术后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现为Thl水平及Thl/Th2比值较术前升高,Th2、Th17、Treg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可以把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作为肺癌RFA术后临床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RFA是治疗肺癌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为无手术指征的患者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FRA作为新技术仍需进一步对技术进行研究,要对规范治疗原则进行优化,从而在优化技术以及规范的基础上,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康复。
[1] 杨 海.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s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叽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7):38-40.
[2] SchreinerW,SemrauS,FietkauRandSirbuH:Oligometastaticn on-smallcelllungcancer-surgicaloptionsandtherapystrategies. ZentralblChir139:335-341,2014(InGerman).
[3] 勇 刚,周成伟,卢 斌,等.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829-830.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36.7125.02
王莹,E-mail:w19y29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