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东
(四川省阆中市三陈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南充 637400)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新生儿病理性胎黄193例分析
袁旭东
(四川省阆中市三陈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南充 637400)
新生儿病理性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24小时出现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黄色,并排除生理性胎黄3周以后黄不退者,血清胆红素》205~257 μmol/L,或黄色退而复现或黄进行性加重,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 μmol/L,婴儿一般状态不好,精神萎糜,食欲不振,笔者于2015~2017年运用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退黄之法,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本病193例,发病年龄均在新生儿出生~32天之间,其临床表现为周身皮肤、粘膜,面目巩膜出现黄色,血清胆红素均在》205 μmol/L,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糜,食欲不振,其中黄色鲜明伴有热象者属阳黄114例,黄色晦暗伴有畏寒且四肢欠温者属阴黄76例,发黄进行性加重,伴肚腹膨胀,腹壁青筋怒张,胁下有积聚痞块者属血瘀发黄3例。193例中治愈169例,显故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5%。
新生儿病理性黄胆;茵陈蒿汤加味
新生儿病理性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24小时出现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黄色,并排
除生理性胎黄3周以后黄不退者,或黄色退而复现或黄进行性加重,婴儿一般状态不好,精神萎糜,食欲不振,笔者于2015~2017年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本病19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发病年龄均在新生儿出生~32天之间,其临床表现为周身皮肤、粘膜、面目膜出现黄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糜,食欲不振。其中黄色鲜明伴有热象者属阳黄114例,黄色晦暗伴有畏寒且四肢欠温者属阴黄76例,了黄进行性加重,伴肚腹膨胀,腹壁青盘怒张,胁下有积聚痞块者属血瘀发黄3例。
1.2 基本方
茵陈10 g,,栀子8 g,大黄3 g;辨证加味:了黄兼发热、舌苔黄者加银花民、莲翅、虎丈根;兼小便短赤者加金钱草、茯苓;精神疲倦不欲吮乳者加黄芪、党参、山楂、内金;兼畏寒四肢欠温者加干姜、白术、猪苓;兼大便不实者加黄苓、莲米、苍术;兼神昏脉沉者加水牛角、金箔、玄参;兼吐者加法非夏、竹茹;兼腹胀者加厚朴、积壳、郁金;兼腹壁青筋恕张,胁下有积聚痞块者加桃仁、丹参、红花、牡蛎、鳖甲等随症加减。处方用药以婴儿治疗量为宜,每天一剂,煎3次顿(适量),一周为一疗程,一般观察二个疗程。
治愈(1~2周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态良好,不复发,便食正常)169例,占87.6%;显效(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或治疗中症状减轻后部分症状加重,观察治疗时间超过三个疗程)21例,占10.9%,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98.5%。
患儿314天,2015年8月12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出生后2天面部微黄,4天加重,出现周身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当地医生诊断为生理黄疸,未治疗;10天后婴儿精神状态不好,但吮奶尚可;16天后,婴儿周身、面目色淡变暗,不欲吮乳,当地医院采取肌注板兰根针、V-K3针,清开灵针,并加服西药(不祥),治疗15天无效。刻诊患儿,周身皮肤、面目、巩膜、粘膜发黄,色淡而晦暗,精神状态差,吐奶,四肢欠温,大便溏白,小便少,舌淡、苔白腻,指纹微青透气关。拟为阴黄,辨为先天下不足,脾阳虚弱,寒湿留滞中焦,肝胆气机不畅发为本病,治以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退黄。处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9 g,栀子8 g,干姜3 g,党参8 g,白术6 g,茯苓5 g,法夏3 g,大枣3枝,甘草1 g。服上方一闻程后(8月19)复诊,患儿肤色转鲜变浅,神态转佳,吮奶正常,吐止,但大便时溏,嘱原方去干姜加黄苓6克,焦山壳7克,再进一疗程痊愈。随访未发。
古人故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又云“有生下者,面身深黄者……,因母脏气有热“。遵古人之言,结合临床实际,本病多因,母体素温湿热,或因婴儿先天禀赋不足,将湿热邪气或因母体传人,或生后诊断,加之小儿本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造成机体脾阳本虚,中运不健,湿热之邪不能及时输泄,郁结于中,借经络之机,由胃而肝,波及于胆,胆道不利,胆汁内淤,逆流人血,泛溢肌肤而发黄。
新生儿病理性胎黄有阳黄、阴黄、血瘀之分。阳黄者,湿热交蒸,胆汁外湿于皮肤,其临床表现为:面目周身皮肤发黄,其色鲜明如橘皮,精神疲倦,或有发热,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阴黄者,寒湿留滞于中焦,肝胆气机不畅,胆液外溢,其临床表现为:面目周身皮肤发黄,其色淡而晦暗,神疲畏寒,大便不实,舌苔白厚,脉沉无力,治以健脾化湿,利胆退黄为主。血瘀者,湿热邪毒内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渐瘀交阻,肝胆渝泄失常,胆液横溢肌肤,其临床表现为:面目周身皮肤发黄,色深而晦暗无华,日益加重,大右胁下痞块质硬,腹部满胀,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小便黄短,大便灰白,胎黄,并伴有出血体征,此乃胎黄重症,多预后不良,治以活血化瘀消积退黄为主。
“胎黄者,遍体面目皆黄……乃孕妇湿热太盛,小儿在胎受母热毒,法当利湿清热,须分轻重治之“。为此,茵陈蒿汤随症加味,调剂于清热利湿,温中化湿,活血化瘀,消积散郁,使邪气祛,元气复,形气充脾胃健,机枢利,肝胆和,黄退而愈。
[1]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
[2] 丁国芳,朴梅花.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5-187.
[3] 赵青萍.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8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36.7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