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2017-03-09 03:07
关键词:学社特区政府反对派

林 伟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教学部, 广东 广州 510400)

2010年以来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林 伟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教学部, 广东 广州 510400)

2010年以来,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经历了三次起伏,并呈现出频次增加、规模扩大、参与者自愿性强等特征。澳门青年运动的迅速发展与反对派的蓄意推动、台湾街头运动的负面影响与香港激进反对势力的恶意渗透、澳门青年对民生和民主事务的迫切性要求以及建制内缺乏有效的诉求表达途径不无关系。为此,有必要发展和扶持爱国爱澳新兴青年社团,改善特区政府施政,正确处理爱国爱澳青年社团进入建制与监察政府的关系,培养有潜质的爱国爱澳青年领袖,引导澳门青年理性地表达诉求。

澳门青年;澳门社团;澳门社会运动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澳门自1999年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一国两制”结出了丰硕成果。然而,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时所强调,澳门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面临着现实困难。其中,自2010年起,澳门青年逐渐成为社会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给特区政府的顺利施政带来了挑战。毋庸置疑,澳门青年社会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自身、社会基层和弱势群体争取了正当利益,但其中一些激进的政治取向和行动在过分标榜“民主”的掩盖下也影响着澳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引导澳门青年在建制内理性地表达诉求,进行政治参与,是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关键。

事实上,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发展及其负面影响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虽然澳门青年通过社会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是维护言论自由这一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但是他们于其中非理性的行为往往对澳门的法治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1-2];而且,一部分热衷于政治活动的澳门青年开始带有不良的政治动机,他们发起社会运动更多的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为日后参加立法会选举铺路[3]。然而,这些观点仅零碎分见于有关澳门青年政治参与或澳门公共决策的研究当中。本文关注2010年以来的澳门青年社会运动,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脉络及产生原因,并由此提出引导澳门青年理性务实表达政治诉求的对策思考。

二、2010年以来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发展及其特征

自澳门回归的第二年,游行示威成为了每年五一劳动节、国庆日和回归日的固定节目。而2010年的五一劳动节游行首次出现被认为是沉默一群的年轻人队伍。自此,澳门青年社会运动倏然进入急速发展阶段,并形成三次有规模的青年社会运动。

(一)2010年以来第一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

201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几名活跃于互联网政治论坛的年轻人决定策划发动以“关注青年困境”为主题的青年游行。[4]这是澳门回归以来首次以青年议题为主题的游行,吸引了近300名澳门青年参加。游行过后,在反对派“新澳门学社”成员的促使下,参与是次游行的发起者在2010年5月注册成立了名为“澳门青年动力”的青年社团,通过举办青年论坛、到特区政府递交请愿信、集会静坐等方式,鼓动澳门青年参与社会运动。同时,新兴青年社团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迅速崛起,并将这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从线下扩展至线上。成立于2010年10月的“澳门三十行动联盟”(简称“三十行动”)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社团的命名取意于《论语·为政》的“三十而立”,寓意30岁左右的社团成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5]与“澳门青年动力”不同,“三十行动”没有反对派背景,在拒绝成为特区政府传话筒的同时,也倡导青年提升对澳门和国家的归属感,因而被界定为“建制内的反对派”。①该社团通过制作网络视频短片、撰写针砭时弊的网络文章、设立实时开放社交网络平台、开通网络直播节目等方式,为自身成员积累政治资本,也客观推动澳门青年的政治参与。

相对于线下的社会运动,线上的政治参与更多地体现为辅助性的推动。因此,在2011年底,当“澳门青年动力”成员对社运主导权发生争执并暂时搁置发动社会运动时,这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渐渐陷入了低谷。

(二)2010年以来第二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

在2012年年初,特区政府提出了“加二加二加一百”(即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增加两席、特首选举委员会增加一百人)的政改方案。该方案因直选议席增加过少且官委议席得以原数保留而招致反对派青年的强烈反对。各青年社团均通过各种社会运动方式指责政改方案“不进反退”,甚至提出全面落实普选的政改目标。第二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由此拉开序幕。尽管如此,在特区政府的主导下,政改方案顺利通过立法会的表决。此结果进一步引发反对派青年的不满。2012 年 5 月 8 日,部分“新澳门学社”青年成员在立法会展示反对标语进行现场抗议,另一群反对派青年更是在会议期间突然高声喧哗并向议员专用区投掷物件,导致立法会会议暂停,[1]创下了澳门回归以来反对派激进对抗建制的历史。此后,“新澳门学社”的周庭希和苏嘉豪联同部分参与反政改方案的青年在2012年7月注册成立了网上动员组织“澳门良心”,试图继续推进激进街头运动。

可幸的是,在2013年立法会选举中,“新澳门学社”因为内讧而出现配票失误,企图以激进路线吸引青年支持的周庭希以败选告终。这令周庭希的支持者开始质疑激进“抗争路线”在澳门是否可行。为挽留支持者,新上任的学社理事长苏嘉豪不得不对激进街头运动有所收敛。[6]至此,第二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归复平静。

(三)2010年以来第三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

这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发端归咎于《候任、现任及离任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的保障制度》(简称“离补法”)草案条例在立法会得到细节性通过。该法案建议,澳门特首任职满五年即可在卸任后获得月薪70%的“长俸”,特区政府主要官员离职后也可获得一次性“离任补偿”,且该制度可追溯至前任特首及官员。此法案立即引起澳门社会的激烈争议。多数青年认为,他们不仅无法从中获益,还可能因此承担更多的税赋。藉此契机,“澳门良心”发动了“5·25反离补”大游行。高达2万人的游行队伍引发了澳门回归以来第三次青年社会运动浪潮。

在争议声中,特区政府撤回了备受争议的“离补法”,“澳门良心”也因此而“声名大噪”。2014年下半年,“澳门良心”效仿香港发起了“民间公投”行动,企图突破基本法框架选举特首。但这次“公投计划”不仅招致建制内人士的一致谴责,而且也备受普通市民诟病。[7]特区政府部门更是以通知书的形式告诫周庭希停止“公投”行动,并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制止了这场“公投”闹剧。

违法“公投”被依法取缔使第三次澳门青年社会运动浪潮迅速退却。尽管此后反对派青年仍然抓住每一个可兹发挥的政治议题,试图再次挑起一定规模的社会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

(四)2010年以来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特征

肇始于2010年的澳门青年社会运动呈现出四点特征:第一,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最开始几年,澳门各青年社团及“新澳门学社”的青年骨干只是在传统的游行日(如五一劳动节、国庆日和澳门回归纪念日)动员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行;近两年来,基于提升社团知名度和积累政治资本的考虑,反对派青年在传统游行日之外也极力促成由特定社会事件或政治议题引发的社会运动。[8]第二,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由“澳门青年动力”发起的五一游行仅300余人参加,而2014年“5·25反离补”游行的参与人数则高达上万人[9]。参与人数的增加给特区政府带来的管治压力也随之上升。第三,参与社会运动的澳门青年自愿性较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发起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动员方式。参与者亦通过互联网获取动员信息再自行决定是否响应号召。这种在群体结构上十分松散的参与模式彰显了参与者自愿性强的特征,而参与人数的增加也表明澳门青年倾向于选择社会运动表达民生民主诉求。第四,反对派青年阵营的动员力量不可小觑。尽管反对派青年社团尚未形成大气候,但在特区政府出现决策或施政失误时,其支持率将显著上升并引发大规模社会运动。

三、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成因分析

曾被视为沉默一群的澳门青年,逐步变得有立场、有诉求,并试图通过制度外较大规模的游行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一)反对派的蓄意推动

在长期具有深厚爱国传统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澳门青年却在数年间成为社会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参加者,这与澳门传统反对派的蓄意推动不无关系。自回归以来,面对特区政府对青年事务的重视以及建制青年阵营的不断巩固,澳门反对派社团也一直在加强吸纳年轻人的工作。反对派有意识地培养青年社运骨干,并通过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促成澳门青年社团发起青年社会运动。

(二)台湾街头运动的负面影响和香港激进反对势力的恶意渗透

自回归以来,反对派青年阵营的政治光谱愈发趋向激进与澳门反对派青年骨干在台湾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新澳门学社”三任“80后”理事长当中,有两位具有台湾大学学籍。他们在台就读期间陆续参与了冲撞行政院等台湾地区大型社会运动,并在加入“新澳门学社”之后不断“总结台湾经验”并思量如何将其适用于澳门;而此后他们发动的“5·25反离补”大游行以及“民间公投”等行动均“受到台湾经验的启发”。[10]

与此同时,香港激进本土主义运动也积极影响澳门反对派青年的政治取向。2009年香港激进反对派唆使澳门基层劳工组织发起“反23条立法”运动。这次政治运动不仅给当时刚步入反对派阵营的澳门青年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更促使他们纷纷效仿展开激进形式的街头运动。[11]对此,香港激进反对派不仅派成员予以支持,而且还推动国外反对势力对澳门青年进行渗透。如2014年,有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支持的“非法占领中环”发起者黄之锋亲赴新澳门学社与学社成员及澳门青年动力成员开展研讨。如此一来,香港激进反对派对澳门青年反对派的诱导逐渐发展成双方的频繁互动与相互“支持”,澳门反对派青年也因此敢于突破“一国两制”底线而表现出激进的政治倾向。

(三)澳门青年对民生和民主事务有迫切性诉求

随着自由行的继续深入与博彩业的不断开放,澳门开始进入社会关系持续调整、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的转型期,居民从回归后相对安定富足逐渐转入到不得不面对各种社会压力的生活状态。在通胀高企、交通阻塞、楼价飞扬、就业竞争强度增加、向上流动空间相对不足等压力面前,澳门居民难免产生怨气和不满,这其中以刚刚加入竞争的年轻人感觉最为明显。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澳门青年自主意识和本土意识亦不断增强。这些意识在新媒体的刺激和交流下不断积聚,必然引发澳门青年对各种民生、民主事务的诉求。在这种背景下,澳门青年一旦面对不利于其切身利益的政策时,容易对政府产生不满,并在反对派的唆使下,透过制度外的社会运动施压于特区政府。

(四)澳门青年缺乏建制内有效诉求表达途径

回归以来,建制内并没有向澳门青年提供足够有效的表达诉求渠道。一方面,特区政府基于每年财政盈余较多的情况,逐渐习惯了“钱多好办事”的作风,通过派发福利来舒缓澳门青年对政府施政不满的负面影响,因而忽视与青年的沟通以及对青年诉求的回应。另一方面,曾在官民沟通方面扮演过重要桥梁角色的爱国爱澳社团通过参与选举和接受委任等方式实际上分享了特区的政治权力,以致于在监察政府作用方面有所弱化,[12]而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也因为害怕对政府的批评被解读为对政府的不支持而难以有效监督政府。因此,当意识到这一问题时,部分澳门青年选择放弃建制内的诉求表达途径,转为走上街头直接发声。

四、应对澳门青年运动的对策思考

澳门青年社会运动的迅速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建议建制力量采取以下措施,切实把握澳门青年政治发展的主动权,进一步推进“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发展和扶持爱国爱澳新兴青年社团,遏制反对力量对澳门青年群体的蓄意渗透

特区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爱国爱澳的新兴青年社团,使其在政府与青年之间发挥联系沟通作用并肩负起培养建制青年政治精英以及提升全体澳门青年理性参与政治的责任。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应谨慎对待反对派所主导的青年社会运动。一旦反对派社团与境外反对势力相勾结,特区政府应坚决采取法律措施,及时、果断地遏制反对势力通过大型社会运动挑衅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切实维护澳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改善特区政府施政,响应青年基本诉求

必须承认,绝大多数参与社会运动的澳门青年有关心天下之志,也有追求真理的心。因此,面对青年的诉求,特区政府应积极响应并认真改善施政。这要求特区政府就澳门青年所提出的民生问题加以检讨,对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加以研究和完善;同时,在制定政策前要做好充分事前咨询,在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青年的接受程度。一旦新出台政策引起青年不满,特区政府应迅速予以解释或回应,最大限度地避免激进青年利用社会对政策实施的不满发起和动员社会运动。

(三)正确处理爱国爱澳社团进入建制与监察政府的关系,减少青年通过建制外激进力量的动员行动表达要求

澳门建制派社团因为受到政府的资助而在参政议政时有诸多顾忌,而且因为他们不敢大胆批评政府,一旦政府施政出现失误,他们在青年中的支持度将急剧下降,客观上为反对派积累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因此,如何在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时加强对政府的监察,是爱国爱澳青年社团今后参政议政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对此,特区政府应该有广开言路、兼听则明的自信,敢于接受爱国爱澳青年社团提出的要求和批评。与此同时,建制内的社团要注重谏言的实效,懂得如何有预见性地看到问题并提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办法,懂得在问题发生时如何协助特区政府做好青年群体的危机管理工作,懂得在问题发生之后检讨处理问题的办法并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当建制内社团在政府和青年之间处理好进入建制与监察政府的关系,青年便会减少通过反对力量动员的行动来表达诉求。

(四)培养有潜质的爱国爱澳青年领袖,用青年人来影响青年人

从澳门青年群体中寻找具有爱国爱澳思想的青年领袖,通过他们来处理青年问题。一旦找到合适人选,要尽快培养,让他们在基层和社团工作中为青年多做实事,在参政议政中多为青年人发声,在竞选中充分打拼、竞争和磨练,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政绩和知名度,使其获得绝大多数澳门青年的认同,通过这些爱国爱澳青年领袖,“润物细无声”地做好澳门青年人心回归工作。

注释:

① 笔者在2016年9月18日通过微信对澳门社团专家娄胜华教授进行了访谈。

[1]姚瀛志.澳门青年议政行为与青年培育探讨 [J].青年探索,2012(5):27-31.

[2]潘冠瑾. 澳门青年的价值观及其政治意识[C]//志良,郝雨凡.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2-94.

[3]冷铁勋.对公众与公共政策的认识误区及矫正对策[M]//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阳光政府与公民社会建设”一国两制文库. 澳门: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10.

[4]澳门青年动力.“五一青年站出来”游行声明 [EB/OL].(2010-05-01)[2016-10-27]. http://macauyd.blogspot.hk/2010/06/152010.html.

[5]建烨.论近年来的澳门青年政治参与 [EB/OL]. (2015-06-05) [2015-09-16].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4904.

[6]哲庐.学社前路,如何迈步?——专访新澳门学社理事长苏嘉豪[EB/OL]. (2014-07-26)[2015-09-20].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4723.

[7]吕国明. 解读澳门特首民间“公投”[EB/OL]. (2016-10-05) [2014-09-05]. http://www2.hkej.com/commentary/finanalytics/article/893693/解读澳门特首民间“公投”.

[8]蔡永君.从2009─2013年的社会运动看回归:后澳门公民社会的发展 [J].行政,2014(01):29-44.

[9]余永逸.澳门青年运动的浪接浪[EB/OL]. (2015-05-28)[2015-09-20]. http://aamacau.com/2015/05/21/澳门青年运动的浪接浪/.

[10]永逸.陈为廷模式将对澳门社运领袖产生影响?[EB/OL]. (2015-09-17)[2016-10-11].http://www. waou.com.mo/news_a/shownews.php?lang=cn&id=4137.

[11]哲卢. 苏嘉豪:社运路上,无畏无惧[EB/OL]. (2014-05-12)[2016-09-20]. http://aamacau.com/2014/05/12/苏嘉豪:社运路上,无畏无惧/.

[12]林伟. 澳门社团的整合与培育研究[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5):25-29.

[责任编辑 李夕菲]

2016-10-08

林 伟(1979—), 女,广东陆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港澳理论、参政党理论研究。

D676.59;D693.79

A

1009-1513(2017)01-0079-04

猜你喜欢
学社特区政府反对派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漩涡中的俄罗斯:社会、政权和反对派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