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里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成都6117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陈里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成都611731
目的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校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校就读大学生1 000例,发放心理测试问卷。结果1 000例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有100例,其中包括紧张心理22例,自卑心理25例,消沉封闭心理10例,愤怒心理12例,焦虑心理19例,绝望偏执心理12例。在有效对症心理健康教育后,心理问题明显较教育前改善,心理逐渐趋于成熟(P<0.05)。结论在校的大学生正处于特定的生理发育、思想成长、心理交替变化的特殊时期,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给予对症护理,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在校的大学生对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不足,常常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困扰,而给自身带来不小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困扰[1]。为此该文将探究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对其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之更好认知社会与自我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校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校就读大学生1 000例,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2±0.5)岁,其中男性652例,女性348例。
1.2 方法
对1 000例大学生发放心理问卷,问卷内容由本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编写修订,问卷形式为选择题。发放问卷共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观察指标
观察1 000份问卷调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例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后心理改善情况。问卷结果由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统计;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通过心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健康教育后心理改善情况,问卷内容同初次调查内容,结果由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统计。
1.4 健康教育措施
1.4.1 紧张心理紧张心理多来自考试或面对课堂问答等场面时,对此心理改变老师与学生要多加交流,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严格要求,同时要建立良好关系,在问答与考试的时候先给予学生心理暗示,尽力即可,不必紧张,不要怕犯错,错了改正后记忆更深刻[2]。
1.4.2 自卑心理此心理多数是由于学生有自身隐疾或女性学生的生理周期变化、传染性疾病害怕传染给同学等,导致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心理。对于此类学生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询问疾病情况,鼓励积极治疗,正确引导学生了解生理周期变化,解除紧张心理,安抚患病学生焦虑自卑的心理,让学生能够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3]。
1.4.3 消沉封闭心理此心理多数体现在新生方面,新生由于刚刚入校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且没有关系网,容易产生孤独、消沉、封闭的心理,基于以上心理变化对初次离家上学的大学生应及早建立他们的朋友圈,通过互相传播同学情谊,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尽快消除消沉封闭的心理,适应新环境与新关系网[4]。
1.4.4 愤怒心理愤怒心理多数是由于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或家长对自己某些行为干预而产生的敌对、愤怒心理,指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家长的干预行为,并针对性对学生心中纠结的症结给予人性化心理咨询,通过亦师亦友的谈话,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指导,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明确家长的用心所在,同时给予家长一定的行为建议,正确引导孩子,避免强制[5]。
1.4.5 焦虑心理焦虑心理多数发生在临近毕业面临就业的学生,由于就业紧张,对未来的抉择不定,或多种就业机会都难以选择,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建议性的给出选择供学生参考,并聆听学生的疑虑,耐心开导解答,给予正确的指导,消除焦虑心理。
1.4.6 绝望偏执大学生时期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谈恋爱是较普遍的,难免出现失恋或单相思的情况,针对此类学生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入手,将学生的心思与注意力转移,尽快摆脱绝望偏执的心理,恢复正常生活[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结果
该结果显示1 000例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有100例,其中包括紧张心理22例,自卑心理25例,消沉封闭心理10例,愤怒心理12例,焦虑心理19例,绝望偏执心理12例,详见表1。
表1 该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2 健康教育前后心理健康改善情况
通过6个月的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后,心理问题明显得以改善,心理逐渐趋于成熟,与教育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心理健康改善情况[n(%)]
3.1 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特殊人群,心理上即趋于成熟,又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不稳定心理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易兴奋,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轻狂易激进,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会呈现出较强的利己性,不利于自身的发展。②波动性大,控制力低。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会表现出超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在求知过程中,常会努力进取,但是一旦考试受打击,考级没通过,往往承受不住挫折带来的打击,而心灰意冷,厌倦学习,心理变化过程经历了兴奋期待与忧郁失落的转变,控制力较差,化解心理矛盾能力较差。③封闭性。有的大学生属于过于控制自己心理变化的人群,遇到情绪矛盾,当时没有立即自行化解,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郁闷等不良心理。
这些不稳定的心理变化,会影响青年人的健康心理,若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而且会影响到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3.2 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心理需求较一般患者的所需程度较高。目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初次离家上学对外界的陌生与不适、对自身隐疾产生焦虑自卑心理、对学业、爱情打击的承受度低、对生活经济支出捉襟见肘的不安、对当前就业形势不好的焦虑等,这些外部因素均会直接或间接作用到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发展的进程,也会影响到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能力。为此护理人员对大学生患者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掌握学生患者的心理需求,依据患者心理活动具体情况,做好护理工作,以此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3.3 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因种种心理因素产生的负面情绪,以此促进改善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精神面貌和维护身体健康,该文结合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多年心理干预实践,提出消除负面情绪,缓解心理负面变化的干预措施。由于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变化较为复杂,常会表现焦虑、紧张、烦躁、无助、失败感等负面精神压力,因此常会使产生自卑、情绪低落等内在特点,为此护理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中,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和心理所需,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大学生阐述的问题,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真诚相待,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稳定大学生的心理情绪,释放心理压力,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护理干预目的。
该研究中的100例大学生,在有效对症心理健康护理之下,明显得以改善,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焦虑、紧张、自卑、偏执心理变化改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当代大学生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解除学生患者的心结,将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林新霞.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学生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0):257.
[2]西宪民.对自杀未遂大学生心理护理的个案实践与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8,8(2):384.
[3]黄曼.军训期间大学生癔症多发的心理原因及心理护理[J].新西部,2007,4(12):238.
[4]李锋华.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淮海医药,2005,6(11):162.
[5]申越魁,王晓烁.学生心理失衡与自我心理调适[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4):367.
[6]于梅.大学生住院期间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2007,5(13):220.
R395
A
1672-5654(2017)01(c)-004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3.043
2016-10-25)
陈里(1986.7-),女,四川富顺人,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