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7-03-09 13:53徐红宁矿凤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体系软件

徐红 宁矿凤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形式下,“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使软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形势,使高职院校面临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发展转变。高职院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具有符合现有国情的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必修课题。

一、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定位纸上谈兵

“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是得到了高职院校的一致认同。但学校教育不仅仅需要有定位,还应有具体体现。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真实体现的核心,课程体系凝聚着学校的教育理想与办学定位。目前,在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处于纸上谈兵状态,没有主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或改革无显著成效,流于形式。具体主要表现为有盲目套用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盲目跟进市场,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等,甚至一些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学生还处于负责听课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软件行业发展更新节奏,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学习没有遵循“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技术技能人才”,没有校企合作,或没有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使得学生很难把握学习知识的重点与目标,难以满足企业实际要求。以至于高职生质量不出众、特色不鲜明,在人才市场上难免遭遇尴尬。

2.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不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为较好的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然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多年来并无过多变化,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但具体教学选择时仍然是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的过渡与衔接,缺乏对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更加缺乏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市场观念、开拓精神等。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只遵循知识系统上的衔接性,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不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软件行业的技术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蔳弱。

3.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规范的职业行为。为较好的实现此目标,必需依靠良好的师资队伍与实训实操平台。然而,缺少职业培训,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缺乏教育创新的机制、技术更新滞后等,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产业界飞速发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师的技术能力及认识问题的能力都与现实技术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高职院校开始积极引进企业人才,但是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个人的影响是渺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状态大多是各自为政,闭门自行琢磨。缺乏整合资源,结构的优化,另外教师之间缺乏主动的交流、沟通与培训。以至于,同一门课程 ,教师不同,教学质量也明显不同。

软件人才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实操实训。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專业实训条件以及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大多数没有专业实训基地。几乎没有校企合作,更谈不上“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过程缺乏企业真实案例与项目的开发,使学生难以理解真实岗位技能,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被动,教学质量自然高不了。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1. 落实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使得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强,明确、具体等特点,在制定培养目标中应结合企业与市场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以特定的岗位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清晰,明确商位需求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高职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探索职业素养、职场文化与专业课程如何对接;突出专业文化建设这个灵魂,以提高专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遵循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商位的定位,培养高职软件人才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技术技能与应用技能相结合,还应结合职业素养、职场文化等特点,整个课程体系可设置为基础课(含公共与专业)、专业选修课(分岗位)、任选课以及认证课四个技术培养和应用模块体系。

基础课模块以适应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为目的。注重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尽早使学生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力求专业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相结合;专业选修课模块教学要以岗位的就业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突出实训、实操。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查等多种途径来精心设置与搭配多种专业课程链,在学校的指导与调控下供学生选择学习。这种“活模块、窄模块”多种专业课程链的设置,不仅便于实施订单式培养和学生的专业发展。也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路线图,并且能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培养方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任选课模块的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软件文档写作、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电脑组装和维护、英语口语、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服装CAD制图、数学(二)、企业管理、演讲与口才、人际交流、文献检索等。提高了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 ;认证课模块包括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考试、等级考试和IT厂商的产品认证等。以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采取人文科学系列讲座和其他素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例如:数据库管理专业:第一学期可开设基础课计算机数学和英语等;同时可开设专业基础课C程序设计,第二学期可以同时开设数据库原理、Java、综合素质训练、软件文档写作等,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可由浅入深的开设围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项目,如阶段性开设Microsoft SQL Server和PB等程序设计的项目实训,如Oracle数据库与java等结合的项目实训,第五学期与第六学期可以围绕资质认证开设课程,以便学生掌握更如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如,可开设Microsoft SQL Server认证数据库管理师或Oracle数据库管理能手等认证。通过几年连续不断的以学生为主体,从问题出发、从应用出发,从做中学借助真实企业案例教学或者项目驱动方式强化训练,学生就会对程序开发更加熟悉,能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2. “产、学、研”结合,加强实训实操

以市场导向,面向行业企业建立开放合作的机制,校企合作,提出“出海捕鱼”的人才培养战略,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拓宽眼界,提升执教能力与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努力打造高职的科研高地,从而更好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建立校企协同平台,通过平台学院组织相关教师与企业人员组成课程改革小组来组织安排课程和教学,积极探索以应用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或实训指导,加强实训,实操,采用企业中的真实案例做好案例库等方面的建设工作。通过由浅入深的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的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以供学生上网查询,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之后,课程改革小组要对教学教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力求其更加完善。使校企协同平台成为学生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成为形成教师“双师”素质锻造和科研的平台、成为教师在应用研发方面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

在专业课程的实训实操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问题出发、从应用出发,从做中学借助案例来整合教学内容。采用真实企业案例教学或者项目驱动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精心选择与企业应用相关的项目、密切联系实际,跟踪技术发展动向,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反映出新技术、新动态。教学培养模式可为按提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设计、完成任务、归纳与总结、实践应用的步骤来组织。使他们在解决真实企业案例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到软件开发方法,便于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学习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尽早培养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休会企业真正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改革考核制度

为了全面的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必然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在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开放性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以完善考核制度,如,可根据资质认证与合作企业的任务考核结果等完成学分积累与转换,其中学分认定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与标准。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改革考核制度,围绕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设置多无化的考核,考核中关注岗位技能与社会能力,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专业素养相结合。可采用阶段性团队考核,项目评审,综合作业,机试、软件大赛情况、与资质证书获取情况与毕业设计考核等多样化的考试评价方式与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不拘一格,要求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评价,高职院校要健全内部质量评价保证机制,实施对教学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实现自我及时诊断,自主随时改进。

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发展模式从注重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软件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发挥改革创新的主体作用。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以能够满足软件产业人才培养需要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把握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为基础,抓住教学模式改革这个突破口,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形式为主线,将更多的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来,实现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成功转变。(责编 陈颖)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体系软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有趣的识花软件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