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时空演化研究

2017-03-09 17:17文超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时空演变空间分布协调发展

文超 等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收集2003-2014年间我国制造业总产出的各项数据,在空间上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进行横向对比考察,构建相对基尼系数衡量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间我国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间因为资源依赖或技术扩散等因素出现明显分化现象,各产业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东、中、西部的格局差异。

关键词:制造业 区域格局 时空演变 空间分布 协调发展

引言

国外对于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基于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不同,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也很难被模仿与复制。国内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研究也比较普及,但是由于切入视角和研究方法不同也导致研究成果各有千秋。贺灿飞、谢秀珍(2006)根据1980-2003年间我国制造业数据,运用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测量我国产业区位集聚情况,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经历了先分散后集聚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集聚效应更趋明显,同时在各大区域内部其产业结构也呈多元化、均衡化的发展态势。樊福卓(2007)根据我国1985-2004年29个省份的33个产业数据进行分析,构造地区专业化系数进行计量,结论显示我国各产业区域专业化程度缓慢提升,同时发现在考察区域产业集聚时,若忽略各区域经济体量差别,会高估我国区域专业化水平。

但在近年出口疲软、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经济状态下,我国制造业分布的区域格局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本文拟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2015)》和《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5)》的产业数据,收集过去12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产业总产值作为基础数据,构建相对基尼系数来考察近年来我国各产业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和时间上的变化趋势。

研究方法

(一)产业区位基尼系数

为了方便与国内外大多数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这里采用国际惯用的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将传统基尼系数加以变化,运用于产业空间分布差异程度的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xi代表某产业在区域i的总产值。G值越大,表明该产业越集聚。将其用于各产业间的横向计量可反映我国各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用于各区域间的纵向计量也可反映各区域产业专业化差异程度。

(二)相对基尼系数

传统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在考察各产业空间分布的时候无法剔除由于区域经济体量差异而导致的区域产业构成的差异。因此将每个区域的各产业总量Zi引入到模型中,构建相对基尼系数如下:

G`的取值在1/n-1之间,其值越大表示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越高。由于在计量过程中考虑了区域经济体量差异因素,使得相对基尼系数在具体比较区域间产业分布差异的时候更加客观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出增长与空间集聚的时间趋同现象

庇古曾主张国民经济的均等化,并认为这样是实现国民效用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但区位理论则揭示产业结构和分布的相对集中更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的发挥,最终实现更大的产出。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与其产出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这里根据2003-2014年间我国31个省市28个产业总产值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过去十二年间我国各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遇到资源、效率与污染等方面的瓶颈,亟需一场新型的工业革命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格局与分布的调整。同时我国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整体也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过去十多年间各产业呈协调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更趋均衡。

从图1中还可以发现,过去十二年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的走势有相似之处。计算两者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616,说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制造业产值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保持我国各产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集聚布局,有助于我国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产出的高速增长。

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的行业分化

虽然在过去十二年间,我国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业都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均衡。对比2004年和2014年我国各产业空间分布的差异性,这里运用相对基尼系数计算,以便剔除因省市经济差距而产生的产业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2014年相对基尼系数最小的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值变大为0.2221,后续依次是“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等,可见近年来由于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等因素,使日常生活相关的制造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2014年相对基尼系数最大的为“化学纤维制造业”,其值为0.8119,后续排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等,可见产业集聚现象对于资源的依赖日益严峻,同时由于近年来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掌握基础制造业的基本技术。

对比2004与2014年我国各产业相对基尼系数的差异可以发现,2014年相对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4895,略高于2004年的0.4872,意味着剔除掉省域经济体量的差距后,我国产业空间布局更趋集聚,事实上这是有益于我国产业发展与产出增长的。同时也可发现不同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间的空间集聚性的改变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产业空间布局明显呈分散趋势的行业主要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表明這些行业已经基本突破了技术的瓶颈和区域的限制,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与覆盖;相比之下,产业空间布局明显呈集聚趋势的行业主要有“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表明我国的资源依赖型产业进一步聚集于资源丰盛地,并且这些行业内部的垄断现象也日益突出。

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的空间分异

除了制造业的行业分化现象之外,我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制造业的空间分异现象。根据2004年和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内产业的总产值计算出我国省域相对基尼系数,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2014年省域制造业结构相对基尼系数最小的省市为安徽,其值变小为0.2403,后续排列依次是山东、四川、河南、湖北等,可见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更趋均衡,且过去十多年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并不明显。2014年省域产业结构相对基尼系数最大的省市为西藏,其值增加到0.9143,后续排列依次是山西、青海、云南、海南等,可见产业结构不均衡的地区依旧不均衡,且有恶化趋势,这将影响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剧贫困。在我国准备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背景下,只有加强对落后区域的产业扶持,使其产业更趋均衡才是发展区域经济、帮助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和根本手段。

对比2004与2014年我国省域制造业结构相对基尼系数的差异,可以发现2014年相对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5093略高于2004年的0.5028,意味着剔除掉省域经济体量的差距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更趋集聚,根据前面分析的结论,这种集聚趋势是有益于我国产业发展与产出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相对基尼系数的变异性逐渐增大,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分化,这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的根源。

研究结论

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我国过去十二年间的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过去十多年间各产业呈协调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相对均衡。得益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近三年来稍有集聚趋向。

根据我国各产业总产值增长率与其基尼系数正向相关结论显示,保持我国各产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集聚布局,有助于我国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产出的高速增长。

通过考察我国产业集聚过程中的行业分化现象,发现我国部分产业已基本突破了技术瓶颈和区域限制,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与覆盖,同时我国的资源依赖型产业进一步聚集于资源丰盛地,且这些产业内部的垄断现象也日益突出。

从空间维度上考察,我国制造业空间布局呈现出东部相对集聚、中部相对均衡、西部高度集聚的格局。根据历史经验,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集聚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经济差距;区域产业结构过于平均也会导致由于缺乏支柱产业的带动而缺乏动力,难以实现高速发展;只有区域产业结构相对集聚与专业化,才是最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局面。

参考文献:

1.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2

2.王业强,魏后凯.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4

3.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2

4.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5.張建华,程文.中国地区产业专业化演变的U型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12,1

6.樊福卓.地区专业化的度量[J].经济研究,2007,9

猜你喜欢
时空演变空间分布协调发展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