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力军
内容摘要: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对市场链接和消费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城乡一体发展而言,其最突出的作用体现在推动城乡间消费要素的流通,促进城乡间产业的联系互动,有效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动。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更优秀的创造性与更多元的发展选择。本文通过对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城乡一体化与商贸流通业间的互动影响,最后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商贸流通业 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对城乡间的发展进行干预,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力下,城乡的发展步调逐渐缩小差距,实现统筹发展。因此,在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也实现了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我国多个城市的实践经验得知,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是相互作用的,对于如何成功构筑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角度
城乡一体化要做到城乡、工农统筹发展,在城乡发展存在差异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公共资源会向城市倾斜,市场的消费资源会向城市地区集中。我国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重点指出城乡商贸流通的建设,落实各种利于乡镇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意见,使农村与城镇化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从国家角度来看,对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发展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城镇化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开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经过3年的时间,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见表1)。城镇化率的提升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国的各省市城镇化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城镇化率最高的上海高达88%,城镇化率最低的西藏仅为22.75%。而这两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也从侧面反映出城镇化率会影响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发展水平。
其次是公共资源分配,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资源在农村分配的比例极低。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例,根据我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用于农业农村建设预算为17242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10%,同比2014年增长16.9%(见图1)。虽然我国对农业农村建设的公共预算投入显著增加,但是非农建设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远远要高于农业农村建设的公共预算支出。而公共财政预算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水平,也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可见国家层面的公共资源分配对于提升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最后是国家关于产业城乡联系的相关政策。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对于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优势、行业准入门槛、行业投资等方面。
(二)地方政府
要实现商贸流通的良好发展,城乡流通体系的建设是必然的发展环节。政府的积极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指导依据,自2004年以来,商务部不断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其中,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建设是政策的侧重点。我国农村的经济与城市的经济存在差距,政策的侧重能促进农村地区现代化的发展,例如实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政策,对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均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城乡经济的协调互助发展,以及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给予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三)市场经济
推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需要财政的支持。在“十二五”阶段,我国继续实施农村建设商贸流通的市场工程,推动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政策出台后,各级政府都给予农村现代化工程财政的支持,至2013年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投入已达34.5亿元,为农村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了改善,农民收入得到提升,缩小了城乡间消费和收入的差距。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重点实现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对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缓存收入已经达到11422元,比2014年名义上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见表2)。而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281元,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
(一)城乡一体化对于商贸流通市场的价值挖掘
我国长期“城乡脱节、供求不一”的市場经济环境,导致市场商贸流通没有发挥其带动市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消费的作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给予了商贸流通业增值的空间与机遇。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进入平缓发展的阶段,城市的消费环境和资源占用率都存在过度开发与使用的情况,此时,乡镇的发展环境对于城市的发展意味着消费网络的辐射与扩张,有利于挖掘市场的价值。城乡一体化对于流通市场价值的挖掘,关键问题在于提升农村的消费水平,消费是带动流通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农村地区消费层次的上升,表明农村地区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商业交易集聚地,消费水平提高,使商贸流通的方向不再聚集在城市,开始向农村地区扩张,农村开始逐步分担了城市的消费压力,通过流通,城乡间的公共物资可以平等分享,消费资源开始通过流通网络由城市向农村辐射(张如意,2011)。城市与乡镇的协调发展使得“三农”产品能积极对外流通,城乡一体化增加了流通的渠道,给予了流通业创造市场热点的机遇。
(二)商贸流通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力
商贸流通业是市场经济的发动机,要实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需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同时也是建立在城乡交通和物流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关键因素。交通一体化是商贸流通的组成部分,交通枢纽的建设反映了城乡流通体系的建设程度,以重庆为例,该市公路网的建设程度远远领先于西部地区其他城市,更是处于我国前列,推动了长江上游地区交通体系的建设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公路建设,城乡的双向流通网络也基本建设完成,这为农产品进入城市,建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平台,有效改善了农村的贸易环境,吸引了城市的消费向农村地区分散,促进了农村贸易市场发展。农村市场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道路,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向展望
(一)实现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的意义
1.农村市场的开拓。“三农”问题一直是发展农村地区经济的关键问题,我国推行城乡一体格局有利于将城镇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统一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忻红等,2012)。一体化环境下的商贸流通实现了城乡间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后,农村市场逐渐成为流通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产品的价值、市场的前景均给商贸流通带来了新的交易突破口。农村快速建设,在总体上拉动了旅游、消费、交通的需求提高。
2.城乡发展中农村角色的转型。农村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属者,作为城市发展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消费市场一直没有充分发展。但是,由于城市的过度开发与消费,拥挤的消费资源开始向农村转移,城乡一体化后,农村的经济角色开始转型,作为城乡商贸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共同分享市场的经济资源,并分担了城市的消费压力,农业结构开始以发展农产品的流通贸易经营为主。农村城市化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支撑,制造业有利于扩大城市外延,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消费质量,二者互相辅助,共同推进城市化进程。商贸流通业通过与工业园区、旅游业、房地产业联动,推动产业升级改革,增加就业和税收,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
3.有利于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农村商业网点匮乏、分散,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有助于增强城镇活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形象、满足城镇居民和农村消费者综合消费的需要。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将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利用其回旋空间大的优势,发挥商贸流通集聚辐射功能,连接城乡群区域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二)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可行性发展
1.发展原则。在现有的商贸流通体系上,需要进一步完成城乡间商贸网点的建设,网点建设需要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在面对城乡商贸未来发展时,需要依据当地地理位置环境以及城市发展的情况(孟雷,2013)进行规划。在城镇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的商贸服务功能,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在规划未来发展时,需要依照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超前预判规划。我国国土面积广泛,南北间消费习惯、风土人情有巨大的差异,在统筹城乡规划时首先需要以政府对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托,然后依据城市周边的农村特色建立郊区小城市特色,重新对商业重镇进行商业规划,组建不同业态,在规划时要预留多余的地域空位,以保存调整的空间。第二是协调业态原则。对商贸流通的发展,需要组建不同的业态以完善城镇商业中心的服务要素,逐步提高流量、资金、物流的集聚能力。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的发展规划已经成熟,即使有某个地区重新规划,但是其商贸流通的中心不会改变,建立在农村的整体布局上,合理的分配农村内不同街道的网点建设数量,避开农业区域,以维护环境生态的发展,防止过度的商业发展破坏农村农业发展的环境以及网点建设重复等资源浪费。
2.布局形式。第一是聚集式。主要指以郊区区域中心和乡镇商业中心作为依托,在交通枢纽点、人流密集地点,形成一条街区主商业中心为主要形式,突出多元化的商业功能,实现不同流通业态间的互补,以饮料、农产品、连锁超市等商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是群落式。主要指以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业中心为主的布局形态。一般选择在交通发达、商业集中的地域作为主要的开发中心,汇聚多种商业、物流、展览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充分发挥郊区地域面积广泛的特点,有利于创造规模化的、商业空间集中的经营业态群体,实现辐射型商业空间,例如建立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等。
第三是庭院式。主要指以旅游景点为中心的商业流通布局,主要以自然为主题,创造集购物、度假、休闲、娱乐、交流、观赏于一体的商业空间,体现自然、建筑、文化与商业的巧妙融合。
第四是多点式。主要指分布在同一个区域,网点数量众多的布局形态。该种形态以学校、工业开发区为主,由于区域集中,因此布局特点为交通便利及时,满足本地区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服务的商业设施呈多点分散型分布,结合当地环境衔接娱乐、餐饮、休闲、教育等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三)引导城乡商贸流通产业转型
商贸流通业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真正主导流通市场发展的是各个流通企业,尽管农村市场的发展已开始步入重點发展的道路,但是纯粹依靠当前的市场力量,在短时间内不足以吸引有实力的流通企业主动进入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农村地区。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市场机制来辅助流通企业进入发展环境薄弱的农村地区,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合理定位自身的职责,通过引导企业进入农村发展实现产业转型。以政府为主体,依靠政策介入并引导企业进入农村发展网点,促进农村商贸流通的市场建设。
引导产业转型需要调整市场监管的产业组织机构,有政府的支持,大型的现代流通企业才会有信心进入农村地区建设网点,通过鼓励企业在农村建立网点,带动城乡互动的企业进行市场扩张。我国农村的特殊环境,导致了商贸流通发展的组织结构需要由具有实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作为主导,并配合中小企业,积极开扩农村市场,将农村现有的传统流通渠道与企业现有的现代化流通渠道相结合,农村利用城市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成熟的商贸理念,不断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模式。
合理布局农村商贸流通交通网络。城乡一体化市场能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流通,即使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缩小,但农村的发展环境仍然不能达到与城市完全协调发展。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市场分布散乱的情况仍然存在于农村消费市场中,这主要是由于城乡的交通及物流配送设施建设不平衡,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在城乡间的分配不均匀,造成城乡流通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城市道路规划由各个省市的规划公路局进行主要的设计,每个省市均有自身流通系统,但是跨区域环境下的流通网路布局与道路规划仍然达不到城乡一体的程度。商贸流通未来的发展,必然将实现跨区域道路体系建设一体化,在规划和布局上,实现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村的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模式的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不同地域的农村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经营传统,但是网点分散的特质是我国农村共有的特点之一。首先需要引导居民集中聚集,形成基础性的农村商业中心,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村镇间已进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流通体系特点的流通网络。而对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应集中居民居住,刺激居民对消费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的建设,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地区需要与当地传统的经营相结合,逐渐消除农村地区自产自销的生活方式,通过集中居住,形成商业中心的形式来引导农村的市场建设,有利于现代化流通市场网点在农村的布局。
(四)培育优良市场消费
在未来的商贸流通业中,通过市场的自主作用机制,市场流通需要多元化的主体,多元化主体给予流通消费市场不同的作用,有利于创造不同的市场活力,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培育市场消费是未来流通商贸必然的选择。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培育优质消费主体、扩大消费的基础性工作,单纯的连锁经营会导致市场格局单一、主体单一,多种性质的流通主体对城乡商贸一体化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城市内工艺品、消费品进入农村,形成第二个商业消费中心,农产品进入城市,创造了农业新消费市场。在产品流通领域,大型国有的流通企业起着主导作用,吸引内外知名流通企业品牌参与,形成城乡间联动的市场,以重点专业化的农村交易市场为中心,联动周边的小型批零市场。优良的市场还包括扩大信息服务、商旅、信用、餐饮消费领域。拓展延伸流通渠道,引导农村对汽车、家电、家具等热点商品消费;促进农业绿色环保型商品消费;发展大众化服务消费,引导通讯运营企业实施宽带市场价格有序竞争,督促通讯企业积极在农村铺设网路,加快推进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速度,适当增加智能终端产品的宽带流量;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充分挖掘农村的信息消费潜力。加快实现城乡间信用支付的一体化,鼓励乡镇居民使用信用卡等多种信用消费方式,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丰富银行卡支付范围,推动发展集手机、电视、网络为一体多种渠道的银行卡支付服务。“农家乐”是农村地区常见的餐饮形式,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后,需要引导餐饮企业转换经营思路,积极发展“大众晚餐”,在农村的商业中心建设服务大众的餐饮餐厅,组织茶楼、咖啡、酒吧、夜排挡等休闲美食企业积极在农村开设网店;鼓励企业利用网络团购、微博打折、微信促销、刷二维码等新型营销方式,增强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拓展新的增长点,从而吸引城市居民在农村地区积极地消费。
(五)规范商贸流通业管理
首先需要着力于电子商务建设进行规范管理,为电商公共服务创建一个服务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在这一领域的监管力度,面对顾客与群众的举报投诉要及时受理、强化便民服务的专业指导、加强相关政策及业务的咨询与交流以及反馈管理监督等相关功能,力求构建一个覆盖全市范围并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且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紧急状况的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其次要完善优惠与扶持政策,制定出能够推动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工商、信贷、财税的政策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随后要建立健全各类商贸流通行业协会,让其在商贸流通行业之中起到引领行业协会发展,使其充分发挥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作用,为商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最后要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商贸行业的综合治理,推崇诚信为本,在各行业的交流发展之中建立起经济诚信的高大形象,让商贸流通业能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之下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论
国内外的实践研究表明,商贸流通对推动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主导生产、引导市场、促进消费这些流通业的普遍特性上,在推动城乡要素之间的流動、密切联系城乡间产业的互动、加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必然要成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着力点。而实现城乡间由单项流通转向双向流通,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规划、调控、监督、推进服务,努力建立起城乡互动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为推动我国流通业组织创新发挥重大的作用,让我国真正实现一体化的商贸流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