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

2017-03-09 16:08雷爽方秋景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逻辑环节

雷爽 方秋景

我校英语组以《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为课题,探索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下我们将以剑桥小学英语Join in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 story—The monster》为例进行展示。

一、从理论到方法的渗透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Bloom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提出:思维层次由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组成。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并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便于學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故事提供的语境能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主动想象和思考的机会。故事教学尤其注重逻辑和层次,因此在设计故事教学的环节步骤、目标内容时,在思维上都是层层递进的。此外,对教学问题的设计,也融入了批判性思维要素,如经验、推理、证据、看法等,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使用了“苏格拉底问答法”,不追求绝对的正确答案,而是将“问答”变为“对话”,在对话中启发思考、引导智慧。

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批判性思考,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沃土。

二、教学过程中的逐步渗透

《A story—The monster》借助故事的语言背景,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还启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第一个“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故事的脉络和逻辑层次。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片段图片感知故事梗概,理解故事主线“房屋主人的变化”,并对故事的内容和脉络进行了预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在学生表达观点的时候,要求他们简单阐述理由,批判性思维就表现在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上。不同的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如此,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想要继续阅读整个故事的兴趣。在对故事的脉络和逻辑层次进行预测之后,通过整体输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整体感知,看故事的发展是否和刚才想象、预测的一样,从而了解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自行梳理故事梗概。

在第二个“分”的教学环节中,以每个部分中主人公们的情绪变化为暗线,通过对话方式,让学生自行分析感知人物情感,了解故事的具体推进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手段之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这同平时课堂中的问答不同,平时问答是假设教师心中已经有正确答案,而苏格拉底对话则假设没有正确答案,教师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在对话中启发学生思考。在充分体会主人公的人物个性及情绪变化后加以模仿,在有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基础上,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最后一个“总”的教学环节,是在回顾整个故事的基础上,让课堂学习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学生在完成故事的学习后,能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经过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在接下来的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逻辑环节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