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漫谈

2017-03-09 15:43江保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研员校本学科

江保成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课程结构的调整等,在这一重大转变过程中,教研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理应发挥课程领导者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做课程理念的引领者

深化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扎下根,教研员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要通过课程培训传达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引导教师深刻领会核心素养提出的重要意义。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学生成长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重点,调整和改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也就是说,课程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克服当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现象。

其次,引导教师弄清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有哪些。我国当前还是以分科教学为主,指导教师弄清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数学为例,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给出了十大核心概念,并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数学课程教学时将重点围绕这十大核心概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指导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学在传统意义上是以知识为核心的,而学科教育则是关于人的教育,除学科知识、技能外,还应包括品德教育、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以及人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等多方面教育,学科教学只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一个平台,却是培育学生形成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引领教师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科融合”。在儿童的认识世界里是没有学科之分的,知识的应用更是如此。我们说一个人要想干好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这个人的综合能力,是这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打破学科本位壁垒,走学科融合之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低年级中可以尝试把知识相近的学科进行整合,也可以专门设立涉及各个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做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化者

在十多年的课程改革中,广大教育者经过艰苦探索和实践,已经就课程改革方向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是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这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关联,需要教研员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创新性地提出改进和优化育人办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化。

转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多种方法,但最为有效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通过课例研究引导转化。课例研究通常是指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为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而开展的研究,研究者需要对一节课的教育效果追溯其教与学行为的影响,而后采取修正办法。在当前背景下,教研员的作用就是引导教师处理课程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学生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是课例研究的一般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转化。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而开展的研究。这种研究有时是专题式的,如: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还有一些研究是综合性的,如: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研究;项目式教学研究等。就谷城教育来说,曾以“区域推进‘357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为课题,研究方案是从课堂管理、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三个维度对学校和教师提出要求,力求让课堂的管理者、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行动者形成合力,解决课堂学习低效和无效的问题,促进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通过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探究问题,具备了新的成长能力。

三、做校本课程开发的导航者

当前,大家都在做校本课程,但是课程结构不够合理或者落实不够到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还是绝大多数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力不从心。教研员在课程开发方面要比一线教师有更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经验,教研员为学校导航时应该促其明确以下基本要求:

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指向。国家虽然明确指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但同时指出“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这就需要开发者必须用“全人”发展的眼光去规划校本课程,指导各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人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整合,指导学校利用和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尽可能把国家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表达。

明确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开发校本课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要指导学校根据本校开发能力,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一是重视学科内的内容整合。比如:有些学校推行的“单元整体教学”实验;“主题化教学”改革实验等。二是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比如:旨在帮助教师沟通学科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增加教学的广度、深度、厚度,为促进基础教育的系统化、简约化、高效性和长久性而专门编写的教材,这种整合主要适合小学中低年级;三是不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比如:为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而编写的教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而编写的教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编写的教材,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而编写的教材,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而编写的教材,等等。

明确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种路径入手:A.学科拓展。省教科院开发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素材来自数学教材之外的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光;B.学校文化。如,襄阳市米公小学的前身是“鸿文书院”,学校又地处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故里——米公祠的旁边,依据学校传统文化开发“书法艺术”课程很有必要,开发起来也很容易;C.教师特长。学校根据教师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促进学校社团活动有质量开展,专门开发的教材,如果善加利用、滚动发展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从个性需求、德育创新、学科融合、学段衔接、活动延伸、实践技能、主题统整等方面入手。

总之,教研员课程领导力的彰显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不断进取,就一定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教研员校本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超学科”来啦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