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林,汪照函,陈朋果,胡坚方(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昌 33000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1992年人群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达9.75%,2006年下降至7.18%,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已降低至1%以内[1-2]。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数仍然巨大,至少有二三千万。为帮助了解现阶段南昌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本调查对2015年度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2015年度在本院体检中心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员10 643人,其中男性6075人、女性4568人,男女性别比为1.33:1,高于人口比例;年龄6~93岁,其中6~20岁92人、21~30岁2020人、31~40岁2818人、41~50岁2551人、51~60岁1549人、61~70岁932人、71~93岁681人,中青年(21~60岁)占83.98%。
采集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检测试剂盒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定过程和结果判定均严格遵照试剂说明书。
1)HBsAg阳性情况:31~4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为14.51%,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71~93岁组最低,为4.11%;中青年(21~60岁)HBsAg阳性率为12.49%,全体人群HBsAg阳性率为11.70%。2)HBsAb阳性情况:6~20岁组HBsAb阳性率最低,为47.83%,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全人群HBsAb阳性率为66.67%,提示33.33%人群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3)HBeAg阳性情况:6~20岁组HBeAg阳性率最低,为0.00%;21~60岁各组HBe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中21~30岁、31~40岁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4)HBcAb阳性情况:各年龄组HBcAb阳性率均在24.00%~32.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BeAb阳性情况:6~20岁组HBeAb阳性率最低,为10.87%,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HBV血清学标志物感染情况比较
*P<0.05与其他年龄组比较。
男性HBsAg、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HBsAb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P<0.01);其他标志物阳性率及五项全阴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HBV血清学标志物感染情况比较
*P<0.01与女性比较。
HBsAg阳性1245人,主要模式以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小三阳)为主,共993人,占79.76%;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83人,占6.65%;其他173人,占13.9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3]。每年约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4]。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5]。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推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例[6]。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抗-HBs检出率分别为71.63%、52.88%和56.94%[5]。提示我国30岁以下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持续、显著地下降。
本调查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人员年龄相对集中,以成年为主,21~60岁者占83.98%,这可能与本院体检中心多为单位组织在职职工集体体检有关。虽然人保部早在2010年12号文件中已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型肝炎检测项目,但本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仍将HBV血清学指标作为常规体检必检项目,对员工个人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本调查结果显示:1)本院2015年健康体检人员HBsAg阳性率达11.70%,特别是21~60岁组高达12.49%,较2006年全国流行病调查时我省调查结果15~59岁组的HBsAg阳性率13.87%稍有降低[7],仍属于高度流行区[8],高于现阶段全国各地成年人水平[9-13],也高于全国同年龄组平均水平(8.5%~10.5%)[14]。我省HBsAg阳性率居高不下,原因可能有:健康意识较差,对乙型肝炎防控意识不强,经济生活水平不高,往往由于繁重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及精神压力等,让身体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导致免疫力下降,并通过各种途径感染乙型肝炎[15-16]。结果表明南昌市乙型肝炎防控水平落后、任务艰巨,需要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综合防控措施、出台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控策略,或者完善的公共卫生战略。对HBsAg阳性者应加强监测,达到治疗标准时应及时正规抗病毒治疗,预防和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也需要媒体和医务工作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大众人群更多地了解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否则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健康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2)调查人群HBsAb阳性率为66.67%,高于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50.1%)[3],也高于同年江西省水平(15~59岁组为57.42%)[8]。提示约2/3人群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说明自1992年我省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全省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效阻断了HBV的母婴传播,提高了全人群的HBsAb阳性率。也可能与南昌市HBsAg阳性率高,导致较高的少量隐性感染致HBsAb产生有关。3)21~60岁各组HBe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病程相吻合。随年龄增长,时间延长,人体免疫力逐渐消除e抗原,体内产生e抗体。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共2188例(占20.56%),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人群,可能包括疫苗接种无效个体,说明继续加强成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保护是今后不可忽视的一个侧重点。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0-14],原因可能与男性社会活动多、压力大,通过各种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机会多于女性有关。
[1] Liang X,Bi S,Y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47):6550-6557.
[2] Liang X,Bi S,Yang W,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children born during 1992-2005 in China[J].J Infect Dis,2009,200(1):39-47.
[3] Ott J J,Stevens G A,Groeger J,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HBsAg seroprevalence and endemicity[J].Vaccine,2012,30(12):2212-2219.
[4] Lozano R,Naghavi M,Foreman K,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2095-2128.
[5] Wang F S,Fan J G,Zhang Z,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liver disease:the major impact of China[J].Hepatology,2014,60(6):2099-2108.
[6] Lu F M,Zhuang 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Chin Med J,2009,122(1):3-4.
[7] 成慧,王东海,郭世成,等.江西省2006 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江西医药,2008,43(11):1240-1242.
[8] WHO.Worldwide implementation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of newborns,2006[J].Wkly Epidemiol Rec,2008,83(48):429-434.
[9] 张晓丽,郑振喜,钟晓,等.2014年深圳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6):72-73.
[10] 陈钦艳,杨进业,方钟燎,等.广西农村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280-3283.
[11] 郭万申,刘倩,郭永豪,等.河南省2012年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1):53-58.
[12] 黄敏,郑艳清.海口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5,43(5):41-44.
[13] 杨北方.湖北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乙型肝炎疫苗效果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14] 催福强.中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341-353.
[15] 金生.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7):659-661.
[16] 徐东平.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6):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