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建强,阎 燕,冯光耀(.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北京 0400;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正畸科,北京 00034)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属于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我国青少年儿童乳牙期发病率为8.1%,替牙期发病率为4.9%,恒牙期发病则为4.9%[1],其对口腔功能和个人颜面美观产生明显负面影响,故患者均有迫切的治疗康复愿望。笔者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92例恒牙早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92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45例,女47例,年龄11~19岁,平均(12.42±1.08)岁。所有患者均恒牙早期,且前牙反颌、无法后退至对刃;ANB角度在-4°~-2°之间;下颌平面角在32°~39°之间;有家族性遗传病史;无任何全身系统类疾病。
选用上颌部位石膏模型,用以完成上颌前方牵引及快速扩弓器二者相联合的内口装置制作,待装置完成后,在佩戴使用期间要在每日早晚分别加力1次,1次转动1/4圈,共计0.25 mm,同时需要在上颌前方装戴使用牵引面具,并将牵引力设置为2.94~4.9 N之间,持续时间>14 h·d-1,待10个月后,去除扩弓器,并对直丝弓型矫治器做正确黏接,该过程中需遵循由上颌到下颌的更换顺序,其中上颌更换(0.019±0.025)英寸规格的不锈钢丝,下颌更换(0.017±0.025)英寸规格的不锈钢丝,在上下颌摇椅弓的配合作用下,Ⅲ类牵引能够对上、下牙弓颌进行位置调整。
通过头颅定位仪对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拍摄,并对其治疗前后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及分析。测量指标:1)SNA角:蝶鞍中心、上齿槽座点和鼻根点共同构成角;2)SNB角:蝶鞍中心、下齿槽座点和鼻根点共同构成角;3)ANB角:鼻根点同上、下齿槽座点构成角;4)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相交于SN平面构成角的下内角;5)SN/MP角:前颅底平面相交于下和平面构成角;6)OP/FH角:颌平面相交于眼耳平面构成角;7)Y轴角:蝶鞍中心、颏顶点间连线相交于眼耳平面所构成角的前角。
92例患者经过矫治,其牙性和骨性均有明显变化,其中SNA角扩大(2.85±1.04)°、SNB角缩减(-0.64±0.03)°、ANB角扩大(3.50±1.02)°、U1/SN角扩大(5.15±3.37)°、SN/MP角扩大(2.20±1.31)°、OP/FH角扩大(3.00±0.26)°、Y轴角扩大(3.54±0.11)°,治疗前后各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变化tPSNA角77.32±1.5080.17±1.282.85±1.043.860.000SNB角80.15±1.0279.51±1.17-0.64±0.033.950.000ANB角-2.79±0.630.71±0.603.50±1.028.590.000U1/SN角102.74±5.46107.89±3.325.15±3.377.730.000SN/MP角34.15±0.9136.35±1.712.20±1.315.460.000OP/FH角2.88±0.355.88±0.353.00±0.268.130.000Y轴角58.53±5.7062.07±6.823.54±0.113.820.000
处于恒牙早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通常会有程度不一的上颌骨发育不足现象,主要体现在上颌前后向、垂直向及宽度发育不足,其中的垂直向常与前后向不足情况相伴行,而宽度不足同样也常常伴随前后向不足情况出现,因此,在对恒牙早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正治疗时,需要采用三维方向控制方案[2]。
先上颌扩弓,再前方牵引,能够促使上牙槽座点的进一步向前位移,从而在生成更多骨改建变化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将牙变化降低至最低点。倘若不扩弓,而是直接牵引,就会引起上切牙发生更多前倾,除更大力度的牵引力之外,还需要更长的矫治时间。相比之下,将快速扩弓器用于前方牵引矫治当中,能够起到很好地启动骨缝和抑制上牙弓宽度过于狭窄的作用,能够促进前方牵引得到明显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对处在恒牙早期阶段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前方牵引法予以矫治的最佳年龄阶段是4~7岁,亦或7~10岁,尽早使用牵引段矫治器更能促进患者骨骼改变,并且其牙性代偿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也相对较少[1]。与此同时,也有学者[3]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应该选择最能客观反映个体生长及发育特点的年龄段,对前方牵引最有利时机进行判断,例如可通过骨龄对上颌前方牵引最恰当时机进行判断,骨龄评价对于计划制定和上颌前方的牵引器最佳使用时机都有着重要参考作用。处于恒牙早期的患者正处在青春生长及生理发育的高峰期,有着极度活跃的生长因子和发育潜能,在此期间采用上颌快速扩弓与前方牵引矫治法能获得最佳骨性反应。
在本研究中,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角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变,牙性及骨性变化明显,同时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上颌扩弓与前方牵引相联合,再配以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处在恒牙早期出现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矫治有良性效果,牙性及骨性变化较为明显。
[1] 姜洪涛,原工杰,于维娟,等.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2):80-84.
[2] 刘梅,胡小坤.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2,32(6):370-372.
[3] 赵丽娜.恒牙早期骨性III类错牙合矫治的临床研究[J].甘肃医药,2015,34(4):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