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吉县第一小学 樊维江
依据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居民以平均每年2.7%速度递增,其中宁夏从2005年至2010年期间城镇人口增加了63万,随之而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或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照顾。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
课题研究的总目标:
真实全面地了解西吉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现状,通过研究,总结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以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班主任为主体,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主要目标:
1.深入了解西吉县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档案,为课题研究提供素材。
2.探寻在西吉县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
3.努力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制度,提出相应的关爱教育对策。
4.通过研究,培养一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骨干教师,保障和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深入开展。
课题研究内容:
1.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
2.探究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3.探究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
4.通过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将结果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
1.西吉县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西吉县是宁夏是宁夏最大的劳务输出大县,常住人口有51万,其中农业人口46.8万,占人口总数的90.7%以上。全县共有中小学394所,其中普通中学25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364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83220人,其中小学生47164人,(农村34583人)。
目前,全县共有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4679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304人。被调查的20所小学学生总数为2215人,其中女童为984人。回族儿童1035人。
2.西吉县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据调查,西吉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15万人,现有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4679人。他们在学习上无人关心,在生活上缺少照顾,在安全上得不到保障,在心理上孤独苦闷,由于缺乏亲情关爱。通过分析对西吉一小、吉强镇、新营乡、偏城乡384名留守儿童展开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西吉县留守儿童现主要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关爱缺失,放热自流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由于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长期在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性格孤僻、自卑、胆小怕事等。55.1%的儿童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65.4%的儿童不能按时吃饭,69.4%的儿童感到自己孤独,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2)溺爱教育,畸形发展
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不加以分辨地全部满足。76.5%的儿童承认自己会和自己的监护人经常产生矛盾;68.4%的儿童不爱和人交往;这样的孩子缺乏自制力,是非观念较差,在困难面前缺少自信,受挫能力也极差。
(3)教育无方,徒劳无功
大多数留守儿童长年寄居于爷爷奶奶家,而这些人群中大多数又属于文化程度低下的年老体弱者,而且思想也比较陈旧,不能正确教育孩子。
(4)无力监管,得过且过
在留守儿童中,其中一部分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家中的。58.3%的儿童认为身边的人对她(他)不够关心。这些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甚至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不尊敬他人、固执偏激的性格。
探索并归纳出了西吉县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策略:
1.政府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一,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增加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第二,相关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孩子年龄未满16岁的家长不可离开监护人,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
第三,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力度
第一,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学校应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相应的关爱制度,从学习、生活以及习惯的养成个个方面给予他们跟多的关注。
第二,在学校开设“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第三,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给予他们心灵关怀。
3.引导外出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
第一,父母虽然在外务工,但经常要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走出用物质代替责任的误区。要帮助家长转变物质大于一切观念,配合学校,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第三,改变在外务工家长重智轻德的错误观点。
4.强化社会关爱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共青团、少先队要挖掘组织优势,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的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