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 郭梅静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什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评价手段和检验方式才更具有针对性,才更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基于教学经验和教育思考,我从品德与社会学科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在具备理性思维和时政意识两个大前提下的“四个会”的观点,即:会倾听、会提炼、会分析、会表达。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育人,育人有很多层面的内容,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要培育具备理性思维的社会人。现代社会受到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不断膨胀,社会风气稍显浮躁,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环境氛围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提到现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不遵守规则、容易感情用事、冲动易怒的行为等,这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缺乏一种理性的思维和理念。在处理问题时,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静心思考、可能不会选择简单粗暴处理问题的办法、可能会理性地分析社会现象。
时政意识的培养应该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可利用、可挖掘的有效资源,是培养学生新闻素养和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渠道和有利契机。我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中设计了“新闻播报”活动,即每节课邀请一至两名学生走上讲台,播报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事件或者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邀请三位学生以新闻评论员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新闻播报活动在开始之日便得到全体学生的一致喜爱,并纷纷在播报中“小露一手”,播报话题涵盖国际类新闻、社会类新闻、体育类新闻、娱乐类新闻、科技类新闻等。通过师生、生生集体探讨,学生明白了何为理性爱国、何为责任、何为担当,理解了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食品安全以及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性,他们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新闻评析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退居二线”,没有传统的说教,没有强硬的灌输,完全是学生借助分享和讨论搜集到的新闻咨询得出的结论。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讨论,语言表达能力、新闻评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和视野逐渐打开,价值判断与选择更加明确。
“四个会”即会倾听、会提炼、会分析、会表达。具体分析如下。
“会倾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从浅层次上来说,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表达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不在别人发言时窃窃私语或者接话茬,认真倾听他人表达观点的完整过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较高层次上来说,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表达的观点的基础上,尝试着获取有效信息或者找出他人发言的漏洞进行修正;从最高层次上来说,学生可以尝试着倾听春天的脚步,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倾听自我内心诚挚的呐喊,也就是说,学生要善于捕捉自我和自我以外的信息,倾听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要走出去,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我内心,用心、静心去感受自我、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世界的点滴变化和变幻莫测,开启倾心之旅。学生在倾听自我、倾听他人、倾听生活、倾听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内化为自我更加深刻、更加真实的认识,并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会提炼”要求学生学会提炼关键词、学会提炼观点、学会提炼“思想”。具体来说,学生在倾听课堂上老师和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尝试着根据发言内容提炼关键词,换句话说,学生能提炼出他人发言的核心内容和侧重点,提高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在进行新闻评析时,我会将新闻评论员发表的观点提炼出核心词、关键词或者侧重点、亮点写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在课堂上,我会向学生强调,将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提炼出关键词或者对你有启发的观点记录在“金色足迹成长笔记”上,因为每节课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所以“提炼”是锻炼每个不发言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闪光点的记录能够启发学生,开拓思维。
学生不仅需要提炼关键词,还要学会提炼观点,比如某位同学在发言时,他到底在表达什么,到底想说什么,不发言的学生要尝试着提炼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为什么反对,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此外,提炼观点不仅停留在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还要学会提炼教材中的观点,提炼观察到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观点。也就是说,通过课堂倾听、教材钻研、社会观察等形式,用心思考,形成自己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和真实思想。
分析问题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要通过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将真实的感受进行深入分析。“会分析”要求学生在遇到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时,能够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学生整合观点、说明问题的过程,考查学生掌握信息、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更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眼界、社会实践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有价值判断、有明确观点、有清晰思路,并结合自身体验和感悟进行分析。
“会表达”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清楚地表达、条理性地阐述,即说明白、讲清楚。会表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地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表述出来,在此基础上,观点尽可能全面、系统和有条理。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认知方面、体验和感悟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要学会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学、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明确会表达的前提是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素材积累,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以便在表达观点时更加全面、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引导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判断,以理性思维为前提,去情绪化表达,避免过激语言和攻击性语言。
明确育人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践行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检验、不断修正,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