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县第二中学 陈步鑫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和文人墨客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来展示三峡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欣赏三峡的奇山异水;学习《湖心亭看雪》时,让学生想象那种天地一白的美景;学习《岳阳楼记》时,通过反复朗读,和作者一起感受岳阳楼带给我们的或阴或晴,或悲或喜。在语文课本中,作者用生花妙笔将大自然的美景一幅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联想、想象,将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刻在脑海中,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的目的。
在缅怀革命先烈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革命先烈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同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学习富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要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黄土高原的风俗文化等资料,同时,也可以扩大收集的范围,就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文化、民风民俗等去了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大地上各个地方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热爱这宝贵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不珍惜生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令人痛心疾首的报道一次次挑战我们的神经。华东师大叶澜教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史铁生的生活经历来教育学生:双腿残疾的作家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身体健康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这宝贵的生命呢?
在学习《再塑生命》时,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凯勒让我们震撼。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扮演了一回聋哑人,让他们去感受这种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从海伦.凯勒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们直接感受过后,更能理解文中人物的种种情绪,从中还感悟到了人应该善待挫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热爱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我抓住契机,让学生课外阅读贝多芬、海伦.凯勒……收集整理资料,做成学习小报,写学习心得,课堂上交流学习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去学习他们虽然身体残疾,却珍爱生命的精神;他们身处逆境却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的奇迹,从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这既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美德却在被淡忘,感恩教育也存在缺失的现状。大多数中学生大把大把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却把它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父母没有一点感激;在学校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后,也不懂得说声谢谢……他们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还要回报,这种状况对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
那语文教师该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感恩,就是要“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接收思想教育的载体,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有所感悟,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能从朴实的语言中感受到那种浓浓的父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却感觉不到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正如文中的“我那时总觉得他说话不够漂亮”“觉得他有点迂”。父亲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就更感受不到这份爱了,就更谈不上要感恩父亲了。于是,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如山的父爱,给父亲写一段话来表达对他们的爱,课后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同时,让学生回去后为父亲做一件事来表达对父亲的感谢。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从这位著名的学者身上,去学习他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他的伟大的母亲的精神,他对母亲对他的培养的无限感激之情,让学生回忆自己受到了母亲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对母亲的感恩。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感恩父母而外,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让感恩成为每个学生做人的一种责任、习惯,只有这样,生活中处处有感恩,必然处处都充满爱。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明天和命运。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快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观的教育,润物于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和品德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