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子病员服的升级与应用探讨

2017-03-08 20:51:3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4期
关键词:病员检测仪心电

翟 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2015级日语专业,辽宁 大连 116052)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扩大了全面医疗的覆范围和促进了养老机构场所的快速发展,住院人数猛增,由此增加了医护工作压力和医院的管理难度。因此,强化住院设备并促进科技的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1 临床资料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已逐渐成为新的技术潮流,其中,智能化服装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们广泛的关注。

而现在医院传统的病员服与普通服装在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宽大一些而已,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临床实用性和方便性明显不足,常不能满足临床护理与治疗的需要,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便。因此传统的住院病员服装,已无法满足病人的要求。另外,医院由于设备的紧张和费用等原因,非重症患者并不会配有专门的身体数据的监控仪器和自动呼叫系统。尤其是夜间,即使护士定时到每个床位前进行检查,病人也可能出现由于睡着而没有即使发现自己高烧从而加剧病情。这无形中为患者增加了风险,为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如何提高患者住院后智能化体验感,减少患者住院中的风险,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已成为当今住院装备方面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生病的时候,经常需要测量自身体温,以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但是高频次地测量体温非常麻烦,尤其是在夜间,病人和看护人员都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如果穿在身上的病员服装具备测量体温的功能,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朋友们,需要每天清晨测量体温,通过观察体温变化来确定排卵期以求优生优育;或是为了避孕的女性也要在每天早上测体温。因此能够测量并记录体温的智能化服装,也将会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极大的方便。

美国Holter于1949年首创动态心电图(DCG),又称之为Holter心电图,国外80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上,仪器记录逐渐由之前的磁带式逐渐发展为固态式和闪光卡。传统的DCG电极片是用抗过敏材质贴在皮肤上的,透气性很差,异物感比较强,夏天天热出汗容易脱落。

并且,传统的心电检测仪都是独立的仪器,不方便长时间佩戴在人体皮肤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能随时随地监测人体的心电信号;传统的心电检测仪在检测时,将仪器放在胸口,检测到的心电信号不够清晰和完整;传统的心电检测仪检测数据单一,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并且传统的心电检测仪不便于在运动过程中检测人体心率等信息,无法获得人体运动心率数据。

2 讨 论

发热作为一种代偿性的机体防御疾病的反应,长时间的发热会致使惊厥。根据相关研究报道, 高热惊厥在各类小儿惊厥中大约占30%,由于高热惊厥所造成很难过的儿童智力下降与癫痫的发病率分别,惊厥在三岁以下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更高。同时,高热时会降低消化酶的活力,减缓胃肠道蠕动,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便秘、腹胀和食欲不振等。如果医生能及时监测体温变化,迅速采取安全有效地退热治疗,可大大减少患者的风险性。

体温为基本生命体征之一,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对体温的测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诊断,在急性感染当中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持续性发作导致机体出现功能性紊乱的可能性更大,如恶心呕吐、精神恍惚和食欲不振等,尤其是对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来说,儿童出现热惊厥的可能性大约为2%~5%,复发率高达33%,在此基础上会严重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如何及时有效的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检测,确保能够进行安全且有效的退热,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以来所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众所周知,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为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医生平衡效果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用药风险到最低。基于此,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与身体状况进行正确判断,随时监测患者心电与体温变化,针对性地选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与给药途径,掌握好适宜的疗程。

目前现有的病员服装,缺少对患者的体温监控,自动呼叫等功能的设计和研究。本研究是针对这一研究空白而创新设计的,也是本项目负责人在原有专利(多功能电子病员服专利号:zl 2012 20245043 2)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进和创新研究的智能化病员服装,力图设计和研发出一款能够动态测量人体心电与人体体温,并具有自动呼救功能又穿带方便的智能化病员服装。为临床药理研究及观察心电图与人体体温变化提供方便,为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临床使用提供了诸多方便。在研究内容上实现心电与体温动态检测与自动呼叫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改进病员服结构设计的漏洞与临床使用中的缺陷,为新一代多功能电子病员服的批量生产使用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本研究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力求实现心电、体温、呼叫器的智能化与小型化,使监控与呼叫设备在病员服的布局更趋合理。主要包括温度计的安置与固定;照明灯的人性化设置;电池位置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进行市场调查,寻求与先进的服装和医疗厂家共同合作开发,为最终批量生产使用做好实践观察与临床研究,当前计算机技术及智能化终端技术逐步渗透至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相信升级后的智能化病员服装更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病员检测仪心电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40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一种防雷接地装置的便携式检测仪电路
电子制作(2019年7期)2019-04-25 13:16:56
更正启事
心电与循环(2019年2期)2019-02-19 13:40:02
基于555振荡器的地沟油频率检测仪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7:32
巧用故障检测仪中的Reset功能
加强护理员规范化管理 提高病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