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梧州市溪市梨木镇第二中学 黄汉彬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拨响每个学生心中的琴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非常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不强,阅读时往往一带而过,不能充分地形成表象,怎么办?课堂上我让学生去画一画,在画的同时加强理解,加深感悟。《春》一文中,第二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第三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两段景色描写非常美丽。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春之美,我要求学生根据文字用水彩笔画出这两幅画,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边读边画,边想边画,在作画中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春的色彩,春的活力。再如,我在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对文中出现的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这段,我没有多讲,而是让学生读,读懂后把赵州桥画出来。这样课堂教学密度大、效率高、效果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学生是好动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课文当剧本让学生表演。学生为了表演好,就会主动的学习,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了“舞台”,并将试衣镜、剪刀、梳子、腰带等道具带进课堂,在全体同学自学课文后,我要求一组同学上台来,分别扮演骗子、皇帝、大臣小孩进行表演,这样课堂上就成了热闹的剧场,“台上台下”都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
利用多媒体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自然景物的美。因为有的文章,作者往往会通过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来再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并借以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等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祖国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济南冬天的薄雪和温情,黄山山峰的奇险高峻,三峡中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湍急的激流等画面,各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类写景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现,学生易于理解,也十分爱读,能够激发起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作者总是采用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时,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者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因而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使读者在艺术美的熏陶中加深对文学美学价值的认识。这类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比比皆是,如朱自清的《背影》,小说运用朴实的语言,简洁的人物对话,最具感染力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点出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思念背影。尤其是对车站惜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的刻画,运用特写的镜头,细膩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激励学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这一课时,我提出和学生朗读课文比赛。一名平时学习不怎么好,性格较内向的男生在自己座位上很认真地准备着,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与我进行比赛,为了增强他的信心,也为了让他有竞争意识,我在朗读时,有些句子故意放慢语速,读出优美,只见他也不甘示弱,抑扬顿挫,有模有样。结果他不负众望,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兴奋得满脸通红,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时我采用成功激励的方法,激励这位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
学生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教学的灵魂在于如何将他们的潜力全部开发出来。他们习惯表扬,害怕批评,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在课堂上我们应以表扬为主。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觉得你欣赏他,相信他的能力,这样他就会和你建立起一种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教《珍珠鸟》这一文,在总结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珍珠鸟来到你家,你会怎么做?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作声,只有几个大胆的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讲的也是与问题无关的话。当时,我没有去批评那几位同学,相反,我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我对其中一个学生说:“小明,你刚才说得没错,你能大声一点说给大家听吗?”他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响亮地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而且说到了点子上,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当即表扬了他,同学们在他的带领下,越说越起劲,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总之,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上,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合适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