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王 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坚定不移的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阅读。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是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具有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功能、丰富学生知识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和作为写作示范的功能。作为语文教师,去探索阅读教学并随时总结经验教训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体会。
巧妙地导语能唤起学生与作品一致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这是完成一切阅读任务的前提。如在教学流沙河的《理想》时导语:同学们从小学生变成初中生,心中都充满了憧憬,希望自己三年后做什么,希望自己长大后做什么,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什么作用呢?作家流沙河又是怎么看待理想的呢?接下来,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去学习课文,一节课都在为流沙河的看法而激动。难道说这对他们的心灵乃至将来的人生没有影响吗?
当你的导语让你的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去专注的倾听全文。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魅力景色,再用范读领学生与朱自清同去春天自然界,他们会神情专注,听着,听着,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似乎那一幅幅美妙的“春天草地玩耍图”“春天百花盛开图”“春天和风吹拂图”“春天烟雨朦胧图”“春天人们迎春图”——显现在他们的脑子里。在倾听中学生可以品味作品蕴含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可以说是一举几得。
课堂教学要落实语文素质的教育任务,即:能正确使用字词、标点;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能独立写出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感情健康、结构合理、语言畅达的文章;要有一定的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如果我们想在阅读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作品,设计不同的教法。
如对语言极其精炼,字里行间有蕴含沉痛凝重感情的《石壕吏》设计“创设情景教学法”,先听配乐朗读创设情景。然后学生想象细节进行对话来创设情景。三步创情景能使学生领会其间感情又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教学与教育高度统一的效果。
又如,行文线索清晰地文言文《桃花源记》设计的三步朗读法进行教学。三步教学:直译、理线索、品意境。三步朗读:疏通文意的朗读、推究文理的朗读、品味意境的朗读。两者结合,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课文的理解、赏析、背诵任务,达到本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再如,对感情真挚的散文《散步》则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因为《散步》写一家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没有铺开来写,只选取了几个细节,但读后令人超脱,愉悦,审美时可以让学生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感受散步中的环境美——初春的田野、阳光、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金黄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等作者描绘的一切景物让你如身临其境,不由得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二是感受细节中的亲情美。本文没有铺开写,只写了散步中的四个细节。细节一:小家伙喊道“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细节二: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不过一切取决于“我”。细节三:当“我”决定走大路时,“我”的母亲怕委屈儿子,决定走小路。细节四:在走到小路泥泞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妻子背上的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每个细节中都可以感受到他们三代人之间那深沉的爱,感受到那和谐幸福的气氛。
成功的阅读教学除设计最佳方法,让学生学好课文之外,还要联系生活,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对文学作品审美的最高境界。如《紫藤萝瀑布》教学后设疑:“花和人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你有同感吗,想象你的生活中,你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他们也遇到了不幸,但也坚强的像长河一样继续流着,无止境的流着?他们激动地思索着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惊奇的发现,生活在身边的人,有好多人像这株紫藤萝,曾经遭遇不幸,现在依然开得那么茂盛,这样语文与生活就连在了一起,学语文,也学做人。《紫藤萝瀑布》教学后,还可仿写汉源梨花,学会用眼睛看花,用心去感悟花,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写作示范功能。《故宫博物院》教后,让学生画教室平面图,自家房子平面图,家到学校路线示意图,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可训练空间思维。在教学席慕容的《贝壳》后,问学生:小小贝壳能在死后给人们留下精致的外壳,你呢,怎样才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呢?这样一问,也激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会有各种各样的思索和回答。这就是语文课堂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要善于探索教学规律,并结合课文特点,设计阅读教学的艺术方法,就能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就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真正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