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与“思”

2017-03-08 14:24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六中李昕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日本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六中 李昕平

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刚”,将“诱”调到“思”的频率上,才会发生师生的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思”反映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开启学生主体思维闸门的金钥匙,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

笔者在讲古今中日关系专题时进行问题多层次,层层递进的设计。

设计一:古代部分由学生课前通过查询收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图片有在日本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铜镜,中国钱币开元通宝;在中国出土的日本钱币和开同珎;唐都长安和日本的京都平城京的组合图片……

学生阅读大量直观的图片材料,通过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古代唐宋以前中日交往表现在那些方面,其特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图片所示的内容便可归纳出:主要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往来,其交往的特点是友好的。

设计二:让学生回顾史实说明明清中日的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原因?教师为给学生搭建知识平台和学生一起回顾明朝倭寇的侵扰情况,让学生归纳出中日的交往中此时出现了摩擦的史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此时中日交往特点的原因。

初三的学生在前期复习的知识原点上,继续深入思考结合中外历史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西方资本主义的正在崛起,明清封建制度的开始走向衰落。中日关系虽然出现摩擦,但当时的中国处于康乾盛世,中日的交往友好是主流。

设计三:展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大量图片,对学生形成强烈心灵震撼,使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但历史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此层面,更主要的是要以史为鉴,不让悲剧重演。在此历史教师作如下处理。

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利玛窦向明皇帝献《坤舆万国全图》、并讲述了1793年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图片及过程;鸦片战争中,清道光皇帝对英战俘提出的无知问题:“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 用材料说话,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件认识到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清王朝统治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第二,展示图片:1873年日本旅欧使团的成员,讲述使团的旅欧的行程和所到国家,提出问题:结合当时各国的历史现状,日本代表团途经以上国家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悟?回国途中他们也路过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大城市上海、广州,亲眼目睹遭受西方列强践踏的东方文明惨状,他们又怎么想?

一位学生结合自己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做了如下思考:此时英、法、美完成工业革命,美国进行南北战争,形成统一的市场,进一步促进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意大利结束了分裂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本国经济进步;日本访问团成员惊叹美国西部的重大变化、仰慕英国的工业先进、德国的军事强大……但是途径中国的上海,广州目睹了外国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惨状,心生不悦之情,自然发出“脱亚入欧”之感悟了……

结合当时世界的形势,日本访问团到欧美考察一年的经历及所到之处所思所想,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感悟、体会历史,通过此段历史揭示与回顾,中国当时状况与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在解了新的历史情境之时,积极参与思考分析,学生自然体悟到日本提出“脱亚入欧”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原因,也就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中国的深层因素。

设计四: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中日关系的变化的原因谈日本民族在学习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成功经验?国与国之间变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古今中日关系变化给你的启示有哪些?”

学生在丰厚的史实积淀前提下,对历史再一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日本民族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之时,是有选择和甄别的,要符合本国国情的;体会到古今中日关系的变化体现的是国家的利益至上的原则,而变化的依据是国家的力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此国的对外政策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谈到古今中日关系的变化启示时学生展开了思维的翅膀,畅所欲言,最终得出结论:只有和平才能发展的主题。

历史课堂要让学生乐学、会学,历史教师就要烘景激情,诱思交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起点

教师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本着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实际认知设计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石,高屋建瓴走出教材,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运用中,而且使自己成为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建者、开发者。

(三)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在历史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有思考性,问题既与原有学生认知水平有关,但要有一定高度,能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发现”历史结论;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

(四)注重历史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结论,而且了解结论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通过烘景激情,最终达到诱思交融,使教学活动达到教师与学生同思共想的境地。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历史日本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