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慕课实施策略研究

2017-03-08 11:40:07景日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原住民中等职业教室

景日东

(定西市教育局,甘肃 定西 743000)

中等职业学校慕课实施策略研究

景日东

(定西市教育局,甘肃 定西 743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如何把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共享等特性延续到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三大转变,即学生的转变、教学环境的转变和教师的转变,从建立组织机构、搭建平台、技术支持、资源建设及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慕课实施策略研究,为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慕课;互联网+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教育环境的改变,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以及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慕课”时代已经来临。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于 2008 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美国学者Bryan Alexander提出,是一种由视频讲授、作业、线上线下互动、讨论测试等教学环节组成的可以支持大量人群共同学习的新教育形式,是互联网和传统教育相结合的产物[1]。由于慕课内容精品化、碎片化、趣味性强等特点,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此外,受众的广泛性和公平性,评估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可以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特点,使慕课很快便风靡全球。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研究制定慕课实施策略,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引领者。

1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三大转变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正面临三大转变,一是学生的转变,二是教学环境的转变,三是教师的转变。这三大转变是慕课实施的基础,大大促进了慕课的崛起及推广。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为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积极创建慕课教学环境。

1.1 学生的转变

美国著名软件设计专家马克·普连斯基(Marc Prensky)于2001年在《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一文中将学习者按人类信息技术接受与应用程度分为“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和“数字难民”三大类。“数字原住民”是指在数字时代成长的新生代,他们能易如反掌地应用数字工具和现代通讯方法。“数字移民”指年纪较大的成年学习者,他们成长时没有数字技术工具的陪伴,成年后开始接触数字科技,只有经历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才能适应新的数字化环境,与周围的“数字原住民”有效沟通。“数字难民”则指社会上选择逃离而不是融入本土文化的老年学习者,他们逃避甚至反感数字化生活方式[2]。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手机、电脑、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工具与环境,数字化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其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模式、情感交流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1.2 教学环境的转变

在“互联网+”模式下,学校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室也逐渐被多媒体教室甚至智慧教室所取代,黑板也逐渐被电子黑板、电子白板取代,教室有线网络全接入、无线网络全覆盖也成为可能。

1.3 教师的转变

中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使用计算机备课、教学和教研的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加紧密。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慕课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具有优势,教学效果更明显,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慕课的推行必是一场新的教育革命[3],慕课必将成为中职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积极拟定慕课实施方案,以保障慕课顺利实施。

2 中等职业学校慕课实施策略

2.1 建立组织机构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建立学校慕课组织机构。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教科研、技术中心等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以保障慕课的顺利实施。

2.2 搭建平台

学校应争取资金,搭建慕课平台。慕课平台包括慕课软件平台和慕课硬件平台。

慕课软件平台包括慕课资源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为更好地实现慕课随时随地随处可学的功能,还应配备手机端,方便师生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一次性购买平台,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租用方式完成慕课平台搭建。

慕课硬件平台包括网络搭建和设备购买两方面。在网络搭建方面,为完成课堂实时信息收集及传输,应在教室设置无线网络,并实现有效全覆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大多占地面积较广,学生活动、学习场所分散,要实现全校范围的无线网络有效全覆盖,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没有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可先对1~2栋实验楼进行有线网络接入及无线网络有效全覆盖,以满足慕课教学需要。待时机成熟,再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有线网络全接入及无线网络有效全覆盖。购买设备时,学校应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校园电视台、精品课程录播教室、虚拟录播教室,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实时场景拍摄以及后期处理完成慕课的设计与制作。

2.3 技术支持

学校成立专门的技术支撑团队,包括慕课设计团队、慕课制作团队及慕课后期使用推广团队,为慕课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慕课设计团队应由本门课程的慕课讲师、对本门课程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组成,由他们完成慕课前期脚本编辑与设计工作。慕课制作团队应由1~2名摄像人员、1名灯光师、1名化妆师、1~2名设计制作人员以及1名勤杂人员组成,以完成多机位拍摄并保障后期制作质量。慕课后期使用推广团队应由慕课讲师、慕课助理以及该课程任课教师组成。由慕课讲师督促学生完成线上线下的学习,慕课助理除了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做好网络连接、数据统计、资料发放工作外,还应和教师一起完成慕课发布、资料收集以及作业批改等工作。

2.4 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应该由一个团队来完成。深入实际,了解该课程的工作岗位需求,确定工作任务,将本课程所有知识点贯穿到工作任务之中,设计教学任务单,然后把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也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5 分配制度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制作慕课至少要用1.5倍甚至2倍的时间,也就是说每期40学时的慕课制作要用到60~80学时。同时,慕课讲授也需要投入成倍课时,也就是说,每期40学时的慕课教学,实际上需要80学时甚至更多。所以如何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慕课建设和实施的积极性是一个难题。学校必须出台相应政策,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向积极参与慕课建设的教师倾斜,以保证慕课顺利实施。

在“互联网+”教育改革浪潮下,学校只有顺应潮流,才能在新一轮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

[1]解德渤,王洪才.“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J].江苏高教,2015(3):77-80.

[2]毛姣艳.“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广场,2016(3):90-92.

[3]赵艳波.“慕课”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3):121-123.

G420

A

1671-1246(2017)21-0019-02

猜你喜欢
原住民中等职业教室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12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19:31:41
“313”教室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8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5期)2021-07-08 17:57:0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6期)2021-07-08 13:01: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4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4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从原住民地权判例看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的变迁——从灭绝、同化到多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