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标准化的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2017-03-08 10:28刘力皲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安保评估人员

刘力皲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论基于标准化的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刘力皲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我国颁布施行《大型活动安全要求国家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活动承办者、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相关专业机构形成合力,更高效、更优质地确保大型活动的安全、顺利;另一方面又对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标准化语境下,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各方应与时俱进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好安全评估与许可措施,科学配置安保力量、搞好现场勤务,并将安全监管工作贯穿于大型活动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大型活动安全万无一失、造福社会。

大型活动;国家标准;安全管理;工作创新

大型活动作为政府组织或者法人(及其他非政府社会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非日常性群体活动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大型活动安全要求国家标准》(GB/I33170.1-2016)第一部分《安全评估要求》第1页“3.术语和定义”。,其安全管理工作综合性极强。近年来,国内大型活动越来越多,活动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有效规范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安全问题发生,2016年10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大型活动安全要求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此我国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正式进入标准化新阶段,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应严格基于国家标准进行。

一、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固有特征分析

(一)管理主体多元

大型活动大多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涉及社会面广、诱发安全问题的因素多,安全管理工作并非公安机关一家就可单独完成,它需要活动承办者、场所管理者、活动参与者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忠诚履职、共同完成,其安全管理主体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主体。其中:

1.活动承办者的安全职能。活动承办者(包括主办者、协办者)是指以自身名义发起并召集、或者受其他单位委托发起并召集大型活动的法人(机构)。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中承办者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并落实好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制度,为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配备好与活动安全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安全工作人员,保障好临建设施、建筑安全,并基于安全检查消除掉安全隐患,对妨碍活动安全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

2.场所管理者的安全职能。大型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均会使用、借用或租用一个或多个场所进行。场所管理者由于拥有场所管理权,应当保障场所出入口及场所内消防、疏散、应急、广播等安全设施完好有效,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及安全规定,为活动提供必要的停车场地,并维护好安全秩序。

3.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是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履行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应落实好活动的安全许可措施,制订活动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指导、监督承办者做好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查处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置好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类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4.活动所在地人民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活动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他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有关安全工作。这里指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文化广播电视新闻管理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卫生计生部门、电力部门、消防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等。这些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针对大型活动中与自身职能有关的安全事项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好相关指导、监督措施。

5.活动参与者。活动参与者包括团队参与者和个人自发参与者,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中所承担的安全职能主要是团队自律与个人自律,需要按照大型活动安全保卫指挥部的统一要求自觉遵守现场秩序和相关安保规定,服从现场安全勤务人员的安全指挥和约束。

(二)管理对象复杂

1.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大型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者的群众性和自发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少则上千人,动辄上万人,乃至数十万人,这些人大多自发而来,成员素质有高有低,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组织结构松散,相对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除了观摹群众外,既有地方政要,又有社会名流,还有媒体介入,一旦发生治安问题或突发性事件,信息迅速传播、扩散,极易造成不可阻挡的社会影响。

2.安全隐患多、容易诱发治安问题。大型活动的安全隐患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现场电器多,线路多为临时铺设,容易引发火灾;中心现场场地空间有限,群众为了抢占有利地形,喜欢扎堆,容易发生挤压伤亡事故;现场小摊小贩多,观摹群众情急之下不分优劣,购买劣质饮料、瓶装水、垃圾快餐等,容易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还有临时搭建的观礼台载重过重,容易垮塌等等。

3.人员流动性强、掌控难度大。大型活动社会观摹人员大多属自发参与,单个观摹人员什么时候到达观摹现场、在什么位置滞留、能否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缺乏统一、严谨的组织,导致了表面似为整体的参与者实质上内部不停在相对流动,这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组合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现场人员管控难度。

(三)管理措施专业

影响大型活动安全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既有人的因素,又有物的因素,还有周边环境因素;现场安全评估、人员管控、场地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临建设施、安保资源配置等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由专业人员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以解决,否则,难以全面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二、标准化对安全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标准化语境下,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新要求整体而言是四句话:安全管理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工作一定要超前,责任一定要落实,监管一定要到位。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安全评估、人员管控、场地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临建设施、安保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1]

(一)安全评估:责任更明、要求更清

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它既是公民社会的基本需求,也是大型活动安管理全必须提供与满足的公共产品。确保大型活动过程中的公共安全与个体安全的首要环节是安全评估。安全评估作为一项全面考察、辨析活动现场与周边可能存在并诱发安全问题的隐患、情形及后果的常用措施,其实质还是基于本质安全和系统安全具体分析、辨识活动现场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可靠性。[2]为此国家质监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刚刚发布的《标准》中对大型活动安全评估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要求。首先明确了安全评估的责任主体,明确指出大型活动安全评估的责任主体是大型活动承办者,规定承办者应当在活动前向活动所在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申请,并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不得使用非专业评估机构与无评估资质的人员进行评估。这样有效避免了以往安全评估责任主休不明确、承办者、协办者与行业系统上管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也有效解决了安全评估不专业、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清晰地界定了安全评估的基本功能。要求安全评估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方面的需求,即:为承办者安排活动、设计场地、布置设施提供依据;为安保服务单位编制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为行政许可和安保资源调配提供参考。三是全面固化了评估内容。明确要求评估者应对有可能影响大型活动安全举办者资质及活动人员、场地环境、设备设施及物品管理等因素综合考量,评估结论应当客观可靠。

(二)人员管控:综合性更强、流程更畅

大型活动说到底还是人的活动,无论是现场秩序,还是场地、临建设施、现场器材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安全,均依附于现场人员活动的安全而安全。所以人员管控在活动安全管理中既是根本,也是核心与基础。大型活动的人员管控包括出入活动现场人员、人流的管控与进入活动现场人员所携带物品的管理两个方面。为强化人员管控、保证大型活动安全顺利,《标准》明确要求:大型活动安保机构应当对进入活动现场的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物品综合运用安检、监测、检查、引导、控制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应基于安全评估的结论落实分类、分级管控,紧紧围绕人员安检、人流监控、问题预警、应急处置四个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级别人员的活动范围、禁带物品及相关安全事项全程管控、有序进行。

(三)场地布局和安全标识:更严格、更规范

场地布局是指活动现场的场内空间划分与功能安排,包括现场及所处环境之间的协调、场内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安放及出入口、安全通道安排等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大型活动安全要求国家标准》(GB/I33170.1-2016)第三部分《场地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要求》第1页“3.术语和定义”。。安全标识则是指为参与活动的人员或车辆进出现场、场内流动所提供安全引导等导向性图形、文字或符号标识。场地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对确保大型活动能否顺利、有序进行至关重要,合理的布局能有效保障活动各环节有序进行、确保活动现场的场内秩序安定详和。安全标识醒目、明了,能有效保证场内人员、车辆有序流动,当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不致于盲目、混乱、拥堵,可以快速疏散、撤离。为此,《标准》有针对性地围绕场地选择、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提出了比以往更具体、更专业的要求。一是要求场地选择应根据活动需要因地制宜,所选择的场地应符合相关建筑、电力、卫生、消防、交通、地质、安防、特种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安全规定,有效避开自然灾害和重大社会不稳定区域,避开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质等危险源,既能在使用中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事故,又能以人为本、为活动管理人员、参与人员提供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二是要求场地布局应适合当次活动的特点与要求,充分考虑当次活动规模、规格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态,尽可能多地利用己有安全设施与设备,在谋划场地布局时全面考虑场内的通行能力与应急疏散能力,设置好相应的安全缓冲区,尽量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现象;三是要求安全导向标识简单、准确,便于快速理解,能有效传达安全信息,明确警示危险,能实现对人流合理引导和对人群紧急疏散的功能。

(四)临建设施:更专业、更安全

临建设施是指大型活动过程中在活动现场所构建的各类临时建筑物及设施。《标准》一方面明确了临建设施安全责任主体是承办者、临建设施搭建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制,要求承办者搭建临建设施时应事先获得安监、质检、消防等相关部门行政许可,并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好专职现场施工、安全监督、应急联络等安全管理人员,聘用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和人员进行;另一方面还明确规定临建设施的整体设计(包括使用期限、结构安排、电气安装和防火、防雷、通风、采光、环境保护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临建设施搭建完毕后,有关监管部门、鉴定机构、施工单位和场地提供单位应会同承办者一道,共同对临建设施进行检查验收,如果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临建设施运行期间,应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与维护,并建立相应的使用台账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大型活动安全要求国家标准》(GB/I33170.1-2016)第四部分《临建设施要求》第1页“3.术语和定义”。。

(五)安保资源配置:更具体、更科学

大型活动的安保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三个方面。过来工作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在大型活动安保资源配置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好各地在大型活动安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安保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此次颁发的国家《标准》专门明确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按需设立安保机构。要求举办大型活动时承办者应自觉服从当地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按需设立安保指挥、现场勤务、通信保障、消防、安检排爆等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保人员,基于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方案与工作责任制度整合好活动其他工作部门的力量,形成安保工作合力。二是优先选用专业人员。要求举办者选配活动安保人员时优先从公共安全执法领域、保安服务领域、经常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内保领域及治安志愿者组织选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安保工作经验的安保人员,同时还明确要求凡参与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的安保人员应当统一着装与岗位标识。三是逐次作好技能培训。要求多管齐下,综合运用网络讲解、随岗体验、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练习等方式组织参与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以此帮助他们全面了解、熟悉、掌握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使用、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提高他们的单兵素质和团队整体素质。四是做好安保设备器材的保障工作。要求承办者必须紧紧围绕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外围管控、现场维护、应急处置等环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安检、探测、隔离、消防、运输及应急救援、医疗卫生、防毒等器材设备,并保证其状态良好、运行可靠。

三、标准化语境下强化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路径

(一)与时俱进深化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初衷与终极目标是活动的安全,而安全又总是常常和危险、风险、事故相伴。人们主观上对安全认知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安全操作与行为上的差异,安全认知不同,对同一行为对象是否安全的感知与判断也会不同,对同一行为对象不同感知与判断下的安全效果同样也不会同,这往往会导致安全漏洞或隐患。人机交叉理论认为,安全问题是否发生取决于人和物两个基本因素,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于同一体系并且相遇时,安全事故终于发生。根据亚当斯因果连锁模型,人类活动中之所发生安全问题,是因为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管理失误或现场失误。其中,管理失误一方面来自领导者在政策、目标、权威、责任、职责、规范和权限授予方面的决策失误或根本未作决策,另一方面来自安全人员在行为、责任、权威、规则、指导、主动性、积极性方面的失误或疏忽;现场失误则与人机交叉理论看法一致,要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么是物的不安全状态。[3]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国家《标准》的制定与颁行,基于目标、责任、职责、规范与权限、要求、行为等角度统一界定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在安全评估、人员管控、场地布局与安全标识、临建设施搭建、安保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涵与规则,有助于统一不同地域、不同场次、不同活动举办者、场地提供者和职能部门的不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认知与判断,从而有效消除大型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大型活动的安全、顺利。因此,作为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者,无论是活动个体举办者、承办者、协办者、场所提供者,还是活动所在公安机关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均应与时俱进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好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国家《标准》,并将之作为行为底线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次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只有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二)全面细致综合评估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安全风险是可以识别、评价、控制或规避的。基于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是识别、评价风险常用方法,大型活动的安全评估是指通过实地察看、考证来发现、识别大型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可能诱发安全问题的概率进行判定,进而为有针对性地选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相对某个具体大型活动而言,安全管理者、活动参与者——现场设施、临建建筑、仪器设备——场内布局、安全通道、周边环境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安全评估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判定该系统中的所有人员、所有仪器设备及建筑设、所有内外环境是否在本质上符合安全要求、达到安全条件。[4]准确的评估结论可以为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反之就会形成误导,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举办大型活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估,多维度评估大型活动所涉及的人、场地、事件、环境的安全性。

1.严格落实专业评估。大型活动安全评估涉及到活动的人、事、物等多方面,其中的场地布局、临建设施、电气使用、器材设备安装等专业性极强,非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难以作出全面、正确的考量与预判,因此,大型活动的安全评估应当严格杜绝非专业机构与非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必须聘请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实施。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强化指导监督,对安全评估实行全程监管,活动举办者、承办者也应当自觉、主动落实专业评估,不能以成本控制、时间核算等任何借口让非专业机构与非专业人员滥竽充数、越俎代庖,以此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

2.全面优化评估流程。好的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安全管理人员大脑的生理极限,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思维清晰地高效梳理、合理归纳安全事项,从而减少失误与疏漏。行政管理培训大师戴维·艾伦认为“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工作及生活中各种事物、行为的优化、协调,资源越是有限,良好的规划与专注越有必要。[5]大型活动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的开放式活动,危害活动安全的安全因素极其复杂,既有静态物的因素,又有动态人的因素;既有物质危险源,又有精神危险源;这些危害因素或危险源有可能来自传统安全领域,也有可能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安全无小事,复杂的安全环境要求安全管理者主要精力必须高度聚焦于活动本身,包括活动各个场地、各项内容、各个环节、各个环境及其相关的人、物、事,未雨绸缪地辨识安全状况、选择安全对策、消除安全短板、打好安全基础。果如此,安全评估不可或缺,安全评估的流程管理同样不可或缺。大型活动安全评估的流程优化,应当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纵向优化。无论是评估的前期准备,还是评估中的危险因素辨识、风险等级分析,以及评估结束时的结论定性、对策建议,应当环环相扣、有序落实。评估方案制定应当切实可行、详尽周密;评价方法选择应立足实际、有的放矢;评估器材、设备要提前到位,能够满足当次活动安全评价的实际需求;危险因素及风险等级的辨识、分析及所作出的结论应当客观、真实、全面,没有漏洞和盲区。二是模向优化。要注重评估系统性与特殊性、专业性与综合性,对一切有可能影响活动整体安全的人员、场地、资质、设备、设施、环境、物品等因素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考量,辨析其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演化态势,评估其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状态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则,一旦发现有不符合安全要求者,立即提请承办者或安全管理者予以纠正。

3.正确把握评估内涵。大型活动的安全评估,是用专业的眼光对与活动相关的人、事、物、时空的安全性、安全关系及其安全变量进行综合考量。作为承办者应当要求、公安等职能部门应当指导监督承担安全评估责任的专业评估机构依法依规、对照相关安全标准客观评价,评价的重点主要是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其中,合法性包括举办(承办)活动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方式方法合法、申办程序合法、行政许可合法等;合理性主要是指活动整体设计合理、场地布局规划合理、出入口设置合理、人员接纳数量控制合理、设备器材选配合理、电气安装使用合理及相关消防、疏散通道安排合理、应急预案制定合理等;可行性则指活动统筹可行、实施流程可行、环境保护可行、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可行、社会影响可控;安全性即与活动有关的人事物符合法律规范、活动使用的场地载荷小于其最大安全阀值、各类器材设备运行安全可靠、临建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安全导向标示有效、安全通道畅通、现场秩序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社会负面影响等。

(三)切实强化安全许可

大型活动的安全许可本质上属于行政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一条明确指出:设置行政许可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及社会秩序。根据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非政府组织举办大型活动时,必须事先获得公安机关的行政许可,其目的同样在于保护活动期间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秩序与社会稳定。做好大型活动的安全许可,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督促落实申报责任。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申报的申报主体是承办者。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虽然不需申报许可,但同级政府的公安机关应及时向上级政府的公安机关报告备案。非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及承办者所属的行业(系统)上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承办者依法申请安全许可。对于没有申报经验的承办者,公安机关应及时指派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引导其准备好相关资质、资格、身份证明及安全工作方案、场所使用证明(协议)等材料;坚决禁止临时申报、不正当申报及非法申报行为,以此强化承办者的安全意识,为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依法开展安全许可。当承办者依法提交许可申请时,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受理后应及时审核相关材料,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专业机构对照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依法对申请内容实地查验,对符合安全条件的,依法做出许可决定。安全许可应当公正、公开、合法,坚决杜绝营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违法、违规许可。三是慎重许可事项变更。凡涉及活动地点、内容、规模等许可事项变更,公安机关依法引导承办者重新申请变更;涉及活动时间、期限等事项的变更申请,公安机关应当慎重处理,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机构就相关场地、器材设备、临建设施、周边环境等实地评估作再作出是否许可变更的决定,以确保变更后活动的安全顺利。

(四)科学配置安保力量

大型活动的安保力量是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基础,由于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需遵守两大原则:“谁承办,谁负责”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以,无论是政府举办的还是非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其安保力量均是一种多元化的力量。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虽则安保力量以公共执法力量为主,但各类社会力量不可或缺。非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的安保力量组成更加广泛,既包括公共执法力量、活动所在地党政干部、公权力组织的消防人员,又包括承办方的安全工作人员、有偿服务保安人员、医务人员等。因此,科学配置安保力量尤为重要,如果安保力量配置合理、科学,那么就能有效地整合人防、物防、技防资源,使之形成合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保效益,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好活动中的突发事件、维护好活动现场的安全秩序。科学配置安保力量应当做到三点:

1.形成网状格局。英国心理学家肯特认为人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受空间影响,不同的空间环境会通过心理活动反应到人的行为上来。情景预防理论则旨在通过具体的时空设计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意识。大型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人个在活动场地所处的空间环境与其在活动中的人际距离关系密切,在现场安保勤务中把安保工作人员按网状结构投放到活动现场的参与者之中,使之形成纲举目张的大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缩短安全人员与其他参与人员之间的人际距离,从而强化其他参与人员循规蹈矩的意识、压制其违法乱纪冲动,最终有效消除乱源。同时,纵向上以指挥层级为纲、横向上以安保岗位为目形成网状安保结构,便于安保指令快速传递,有助于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统一指挥、调度。

2.确保人岗相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涉及到人员管控、场地控制、设备维护、器械使用、秩序维护等多个方面,方方面面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在安保人员使用上应严格遵循“人岗相适”的原则。如:选择安保人员时,技术性较强的安保岗位选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安全保卫人员,管理性较强的安保岗位选用具有一定管理知识与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安全保卫人员……。同时,所有岗位安保人员的配置严格按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方式进行,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子。

3.器材保障到位。安保器材的配置应立足于各安保岗位的实际需求科学分配,尽量满足各岗位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包括外围管控、安检排爆、区域隔离、现场维护、应急处置、通信指挥、交通运输及其他辅助设备等设施设备的保障一定要到位,尽量避免出现徒手勤务、肢体安保现象。

(五)扎实搞好现场勤务

现场勤务是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要求所有参与活动安保的执勤人员按时到岗位、坚守岗位、忠诚履职。现场勤务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整个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扎扎实实搞好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现场勤务至关重要。

1.遵循好四条原则。即:谁承办、谁负责原则,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岗位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原则,整体协同、邻岗协作原则。其中,谁承办、谁负责是指活动承办者对现场勤务负直接责任,不能推诿、不能走过场。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指活动安全效益高于活动的其他效益,始终摆在活动中所有工作的首位。岗位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是指各安保岗位的执勤人员必须主动履职、切实完成好岗位保卫工作任务,不能打折扣,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追究。整体协同、邻岗协作意味着所有执勤人员必须服从安保指挥部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相邻岗位的执勤人员应当在勤务中灵活机动、相互协作,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

2.落实好两项安检。即清场安检和入场安检。其中,清场安检应当采取责任包干的方式,确定专人全面清退活动现场范围内所有人员,并采取感官检查、技术设备探测等方式清除现场安全隐患。入场安检包括人员安检、车辆安检、专场证件查验三个方面。入场安检要求综合运用安检设备和手段对进入现场的人员、物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车辆安检重点检查发动机舱、贺驶舱、行李舱、车底及车棚有无禁带、限带物品。

3.开展好现场宣传。一是将参与活动人员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与要求,采用入场须知、票证背书等方式予以公告,做到广而告之。二是安保勤务人员在活动开始前及人员入场时组织现场广播,将活动参与人员个人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承担的安全责任、禁带物品清单等内容通过现场扩音设备反复宣传,做到现场人员人人知晓。

4.处置好突发事件。一方面是基于安全评估先期制定好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案(事)件应急预案,并提前组织好预案演练,确保参与处突人员人人熟知各自岗位、责任。另一方面,根据预案,调集应急物资、应急力量,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一旦遇有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根据预案要求依法依规及时处置。

(六)严格活动安全监管

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是指对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管应当贯穿大型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开始前的安全许可、安全准备和活动中的现场勤务、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分析等阶段、事项的监督、管理。

1.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领导参与、统一指挥原则。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多种保卫力量的协同工作,因此,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有能够对所有参与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单位发号施令的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参与,在举办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指挥下进行。只有这样,各安保责任机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才会主动、积极地负起各自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才能确保政令、警令和各项工作指令得到快速、准确的落实,才能形成合力。二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大型活动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性原则。预防是相对处置而言的,对于安保工作中安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人和事,通过监管工作及时给予整改和处置。处置是被动的“马后炮”,更重要的是预防为主,应将监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于防止安全问题发生这个重点上,督促所有安全管理参与单位超前工作、未雨绸缪。三是条块结合、全程管控原则。这是一条针对监管工作措施而制定的原则。条块结合包括两个层面意思,其一是整体与局部层面,其二是安保指挥部全面监管与部门自我监管层面。在编制大型活动安全监管工作方案、选择具体监管工作措施过程中,两个层面既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两者有机结合。全程管控是指从活动申报安全许可开始,一直到活动结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始终。包括安全许可环节、活动前期社会大面治安整治环节、活动现场前期安检环节、现场勤务环节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分析环节。

2.优化监管人员构成。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有两种情形:一是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现场勤务的监管,二是非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现场勤务的监管。因此,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监管人员的组成也有所不同。其中,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安全监管人员视规模由公安机关的警务督察、公安机关的纪检监察、政府监察局、地方党委的纪检人员、部队的纠察联合组成,共同对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非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安全监管人员由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派出警力与主办者(包括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承办者、协办者的管理人员及承提安保任务的保安公司管理人员一道共同组成,对安保勤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突出监管工作重点。一是安全许可的监管。由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对承办者举办大型活动是否依法申请安全许可、许可事项变更进行监管。二是承办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由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负责,对申请举办大型活动的承办者在申请安全许可时是否己经明确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成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相应数理的安保力量、相关设备设施的准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以及是否就相关设备设施的管理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形式上的监管。三是安全保卫工作现场勤务的监管。主要是派出督查人员对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现场勤务进行全程现场督查,督查的重点是安保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现场安全秩序情况、现场证件管理、现场外围控制、现场场地控制、现场人群控制和现场应急处置等。

4.落实好监管工作措施。(1)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机构应当据实制定好监管工作方案。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应当涵盖以下九个方面:①监管组织指挥;②监管参与单位;③具体监管人员与岗位分工;④具体岗位设置、任务分配;(⑤监管工作的具体措施及要求;⑥各岗位具体工作时间;⑦监管通讯设备与交通工具安排;⑧监管工作信息反馈与要求;⑨监管工作奖惩措施。(2)对照标准全面审查安全保卫工作文件(资料)。大型活动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超前性工作,形式审查是监管常用手段,形式审查的内容包括安全许可、安全评估、人员管控、场地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临建设施、安保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资质文件、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准文件和检验检测文件,以及承办者开展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相关文件等。(3)及时组织安全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安全检查包括活动前的安全检查、活动中的安全检查。检查时安全监管机构应专人实地察看,对检查中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原则上应当场整改,一时难以当场整改的重大、疑难问题应形成报告材料,报上级机关协调解决(包括上级公安机关及其它党政主管机关)。同时,安全检查情况应形成资料、书面备案。(4)全程组织现场督查。主要是监督检查承办者现场安保工作落实情况,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安全制度、安全人员责任、重点部位看护等方面。

5.坚持做好工作总结。进行工作总结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先进、惩处相关失职人员,它是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扬长避短、更好地改进和优化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后续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出现同样的失误。因此,大型活动安全监管机构应当在活动结束时,适时组织工作总结,对活动安保卫工作及安全保卫监督管理工作整体部署情况、安全保卫及监督管理工作效果进行回头看,查找可供借鉴的工作经验及该吸取的工作教训,并以文字形式对以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1] GB/I33170.1-2016,大型活动安全要求国家标准[S].

[2]王彩元,刘振华.治安学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49.

[3]王龙天.单位安全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22-24.

[4]罗云.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3.

[5]戴维·艾伦.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

Standardized Safety Management of Large Scale Events

LIU Li-Jun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410138)

China promulgated the“national standard”safety requirements of large-scale activities. On the one hand, it is good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social relevant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o form a cohesive force to undertake activities more efficiently and better qualitly; on the other hand, it puts forward new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management work large scale activities. Under the standard context,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safety related partie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unity of thinking,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safety assessment and approval measures, scientific allocation of security forces, on-site service,and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large-scale activit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ensure the security of major events, no danger of anything going wrong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

large-scale activities; national standards; safety management; work innovation

D631.4

A

2095-1140(2017)04-0080-09

2017-05-29

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教改项目“基于院局合作的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502)

刘力皲(1966- ),男,湖南汨罗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安群众工作和治安社会防范研究。

(责任编辑:天下溪)

猜你喜欢
安保评估人员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跟踪导练(一)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猴”安保
评估依据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