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

2017-03-08 10:07
关键词:道德行为职业道德个体

赵 芳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教师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

赵 芳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作为个人道德的重要体现,道德行为必然会成为社会道德内化的重要结果。社会各个阶级对于教师道德的要求最终必须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日常道德行为,否则,就是失去道德教育的基本意义。但是在该种道德行为落实过程中必须会涉及到行为的选择。只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说明教师道德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自由性和自身职责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教师的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该种研究更是教育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其自身更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道德行为;教师道德;心理;社会

日常所说的品德和德行便是道德,即个体在道德行为中能够展现出较为稳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倾向,该种表现是社会阶级或者一定社会水平下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集中式体现。当前来说,我国教师的整体素养正在不断提升,而绝大多数教师在自身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履行着自身职责,更履行了教师神圣的教育职责,也因为该种表现也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是在部分教师身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道德缺失现象,个人理念较为模糊,缺乏基本的教育意识,在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敷衍和浮躁等现象,更存在言行失去规范和道德败坏等现象,其对于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作用。在充分了解当代教师道德的基本情况之后,只有加强对我国教师道德责任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和相关实现因素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教师道德后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一、教师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道德行为实际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所独有的行为习惯以及行为特点,这其中还包括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关系时表现的稳定倾向以及一贯表现。教师的道德行为通常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中,从中可以反映出教师道德的觉悟水平、道德修养境界以及道德的识别能力。从教师的道德行为不但能够领会到常态下的道德行为特点,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职业特征。

(一)教师的个体道德行为是对教师职业的社会道德原则规范,因此从中直接能够体现出教师的道德情况

由于教师也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也是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使得教师道德关系成为社会道德关系的一个分子,所以教师的个体道德行为不但反映了一般性的社会利益关系,而且可以反映教育劳动中利益的关系。

(二)教师个体道德行为涵盖了教师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两个方面

教师的道德行为的表现通常以日常道德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教师道德行为需要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进行,客观上没有道德意识的道德行为是不存在的。

(三)教师个体道德行为是多种的内在因素的有机统一

此可从三个部分进行说明:一是,主要体现在稳定性以及发展性两个方面。教师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得益于相关的教育环境以及教师的自我修养,由此也证明了教师个体道德素质能够通过发展以及塑造完成。由于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已经在教师本人身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道德心里结构,且已经固化为一种个人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与一般性的教师个人习惯是不同的,其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教师依靠较为稳定的道德结构,就可在任何条件下自觉地坚守道德底线,且对待自己感情以及行为的处理通常在自觉意志的指导下进行[1]。而教师一般不会满足当前的道德现状,其还会向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向榜样学习、用实践磨炼,以此达到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行为本身就具备稳定性以及发展性的统一特征。正是教师道德行为具有稳定性,使得这种行为能够在一生中得到体现。由于其具有的可发展性以及可塑性特征,使得教师会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自己意志以及行为的完善,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体现在内在性以及现实性两个方面。由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已经渗透到其内心的结构之中,且在某种社会环境下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会通过其言行表达出来,所以从改方面来说又具有现实性以及实践意义。客观的讲道德行为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教师的实践表现。教师根据自己内在的道德行为在相关的教学中有意识以及有选择的进行一系列问题的处理,从而表现出其道德品质。而教师的道德行为能够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有时这种行为会伴其一生,从而形成了个人的行为习惯[2]。三是属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由于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每个人个性特点均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处理事务以及适应环境的方式;加之每一个教师的所处环境、自我修养程度以及文化水平均不相同,所以其个性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品质上表现出差异性,此包括:生理、心理以及人格等。然而,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加之教师的相似教学环境以及长期熏陶,所以就形成了较为相似的个性心理品质,此就是他们的同一性。

二、教师道德行为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

教师的道德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发育而形成的。教师道德行为是需要进行培养的,然而培养教师的道德行为不但需要教师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还需要对教师的道德激发力以及人际聚合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其中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将教师理论转化为思想方法,然后让这种方法贯穿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自己的教学领域;二是,利用教师自己的身体力行使之成为一种人格,以此作为自己教育道德的行为。另外,教师道德行为需要在其人格得到相互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道德发展需要在道德行为的意象以及理由的引领。其中意向是指自己还不确定的想法以及愿望。而理由并非原因,理由是个体在理智以及信念引领下的行为目的,原因代表行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在品德上应具有必要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自己用道德价值观念调节各自的行为。

事实证明教师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其教育实践以及社会实践。教师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以及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其并非自发形成的,而是教师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和社会形成了一中道德关系,由此还产生了处理多种道德关系的实际性道德观念以及道德情感等。该种道德意识通常支配以及制约着教师行为,且经过长期的积累使得行为整体形成了稳定倾向,从而形成了教师所独有的经过逐步完善的不同道德品质。客观上,个性道德心理是在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教师个体的心理倾向、特征以及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对于教师道德水准的提升应当从心理和社会两个机制方面开展

(一)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从而提升其道德意识

一是必须保证教师形成正确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进而形成乐观积极的职业态度。而对于教师正确教师职业规范的塑造主要包括对于教师、职业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正确认识,与此同时应当对学生和自身条件以及个人能力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准确分析和了解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到来,促使教师形成道德教育意识的积极态度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教育行为开展过程中必须拥有极为广阔的胸怀和乐观的工作态度,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教师未来的发展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是教师必须充分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提升自身对于职业道德行为的认识能力,充分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从而有效提升教师对于道德的认识能力。加强教师对于自身行业、职业道德以及相关历史和知识以及概念等多种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推动教师道德行为认识的有效提升[3]。

三是应当提升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基本能力,对教师的日常道德行为和相关思想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通过教育实践工作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对于道德的认识,但是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道德评价问题,而对于道德评价能力的构造能够极大地促进道德认识能力的提升。该种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保证良好师生、同时等多种关系的形成,对于感情的培养更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二)只有提升自觉性才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

一是加强对于道德情感的学习,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职业,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但要做到以理服人,更要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情,不断提升教师的情商,此时的教师必然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高情商是长期学习和累积的基本结果,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应当在乎对于情感的学习和研究,应当通过较为普通的小事情充分掌握感情等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求在备课、课堂、交流以及思政等多个工作环节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因素。

二是提升对于自身情感调控的基本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普通人必然会遇到痛苦和烦恼,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教师应当加强自我心情的调节,对于学校和自身以及家庭的烦恼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发泄,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较为偏爱,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展现出较为显著的排斥感。作为极为神圣的地点,讲台不应当成为自己发泄个人情感的地点,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对自己情感控制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理想,从而获得较为正确的道德信念

一是应当加强对于道德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对于道德的认知,而道德信念的形成其实是建立在对于道德的认识,而正确道德认识却往往是以道德知识作为基础的,基于此可以发现对于道德知识的学习极为有必要。在道德知识学习过程中倘若不能知其根本,那么将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可以发现,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不到希望和前途,并且难以找寻到的有价值的活动目标则往往会失去生活和工作的激情,最终会失去原有的坚定理想和人生信念[4]。

二是教师应当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只要职业被确定便会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理想和重要追求,并在此过程中付出大量的血和汗。教师作为一个极为崇高的职业,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基本职责和使命,并且将爱岗敬业和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作为自己在开展自身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人民教师必须怀有崇高的社会和生活理想,而远大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往往会激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必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无尽的光彩。

三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往往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体验感,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信念。不管什么样的知识和理论以及道德信念最终都必然会回归到实践中,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只有将所有实践体验过程中应当对所有实践成果进行反复分析,并从中获得对自己较为有效的帮助,最终对道德行为的认识更为深入,最终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道德信念。

四是肯定教育活动和教师职业的价值。因此,对于每一个人心中所具有的道德信念,当其有了明确的确定时,会不自主的按照其信念来进行行为以及活动的选择。同时也能够按照所形成的信念来对自身的行为规范进行判断。因此,教师只有在内心中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才能够让教育活动更加具有价值。教师也才能够大实际教育活动中去感受其职业所具有的崇高性。教师职业道德对于其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能够激发教师责任心与服务意识,让其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任劳任怨,并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职业价值,并能以此为标准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让其在树立起社会贡献意识,为教师职业奋斗终身。

(四)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

一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形成科学的基本需求和道德情感观念,并不断进行自身道德意志的锻炼。倘若通过道德意志的作用方面分析,必须对自身道德意志进行锻炼,并且在意识范围之内充分解决教育动机和情感的基本问题。并且形成较为科学的需求观念,而科学的观念是形成正确行为的基础,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更应当坚持使用道德的基础战胜不道德的意识。

二是教师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对自身道德意志进行强化锻炼,而教师的道德意志主要展现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以及自制性等多个方面。对于教师意志自觉性的要求是教师对于自身只有进行明确规划的基础,从而对教师道德意识形成深刻认识,并坚定自身工作目标的基本信念,积极的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教育实践过程中。而教师意志的坚持性则是说当面对较为复杂的教育环境和一些难以预测的困难和不良干扰时,教师必须展现出能够超出常规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克服大量困难,最终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意志的果断性主要是展现在教师行为的目的性和达到目标的自觉性以及顽强不屈的意志力,在此过程中必须具有较为有效的决断能力。教师应当加强对于自制力的控制,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冷静的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

(五)加强自我规范,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是形成知行统一的表率。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言行一致,而在长期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教学人员对于教师的表率作用要求都极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到的作风等都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而知行统一的表率是形成教师道德形成最简单的方式。

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教师道德行为的学习。教师道德行为不仅仅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更是对于教师群体的集体行为。社会往往会通过舆论和道德行为以及群众监督和媒体曝光等多种方式对教师形成道德教育形成监督。高等院校则可以将教师行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的重要因素,并充分结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对于教师的评价,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奖惩。

三是对于自我内心的强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较为长期和反复练习的过程,教师也必然会使用多种方式对自我内心进行不断强化,最终将普通的日常行为上升到道德层次,经过长期练习和沉淀,便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师教育道德意识。

四是对个人愿望和需要进行控制调节。对于教师道德的心理机制,需要以“内驱力”来激化教师以行动来完成所制定的止标。这是一种能够对教师自身行为产生直接性影响的心理因素,同时也是推动教师去行动的主要原因。教师行为动机的产生,需要在某种需求的驱动下去完成。一旦其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心理就会产生紧张心理,要学会将其紧张心理转化成为内驱动力,最终促使其自身的行动意识的形成。教师应该通过个体道德意志对个人需要来进行适合的调节和控制,将道德动机与实际教学工作形成联合,最终完成高品质教师道德行为的构建。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时间正在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丰富,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成长,但是在此过程中缺乏了对于教师道德行为的重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道德行为将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作用。教师道德行为的发展和不断提升不但需要相关制度和规范的约束,更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将外观性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品质,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师道德行为。

[1]靳玉军.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实践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4,(9):44-49.

[2]汪耀.教学文化影响师德养成的心理机制探寻[J].上海教育科研,2012,(1):52-54.

[3]古强.竞技体育道德失范行为的心理类型及机制研究 [J].运动,2014,(11):30-32.

[4]张燕.道德心理许可:道德重建新视野[J].求实,2013,(6):36-38.

赵芳(1970- ),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职业道德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