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卉芷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安徽 亳州 236800)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亳州农业现代化
杨卉芷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农业现代化是亳州市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亳州市农业现代化的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创新发展 ,完善现代农业体制和机制;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绿色发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开放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共享发展,让农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五大发展理念;亳州市;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亳州市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亳州市农业现代化的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创新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体制和机制;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绿色发展,保持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共享发展,让农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对亳州来说,未来五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决胜时期,不仅迎来了现代农业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同时面临着矛盾叠加、内外制约并存的复杂局面,因此,必须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以新理念推进亳州农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同步发展,为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夯实基础,提供重要支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创新最重要。创新是针对问题而言的,要由问题导向来确定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三五”规划建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多样化来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要用适度规模经营来引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市场化,亳州市重点培育四种新型经营主体,即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领头企业,这四种经营主体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5年亳州市农民合作社共有6455家,比2014年新增1504家;家庭农场2045家,比2014年增加了1079家。并推动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有4家新培育的土地入股合作社、3家整村推进合作社,新增17家合作社联合社。二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成需要市场的力量,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光要培育多元化、灵活化、全面性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优先承担涉农项目,为农民提供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全产业链化”服务,例如: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
一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是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民,经营权是谁搞农业就归谁,权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是发挥出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制度优势的必要条件。要对仅有的土地进行土地整治,划分出生活、耕种等多个功能区,改变了土地坑坑洼洼、高高矮矮、生产效率低的状况,使土地、耕地、村庄有机结合、协调开发,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多余的土地可统一出租,所得收入用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推广要专业、服务要全面、功能要多样,尝试建立产学研合作、农科教密切融合的新型技术推广方式,积极参与高校技术研发,依托亳州的优势产业,围绕小麦、中药材、蔬菜等产业,争取在品种更新、技术更新、产品深度加工、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解决先进、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困难得问题,不仅要提高农民素质,还要科技人员下乡,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技术,使农民掌握知识和技术。摒弃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要根据专业的科技人员要求,在播种、施肥、浇水、打药等各个重要环节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须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的难题。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使农村金融人人享有。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支持徽商银行亳州分行开设徽农支行、徽民支行。鼓励村镇银行适当增设分行,给涉农产业设定较低的贷款利率,或者实行财政惠农补贴。另一方面,供销社综合改革需要促使供销社由提供单一的流通服务向全程综合性服务转变,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开设为农民服务的农民合作社。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要选择。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2015年,亳州市最低与最高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1∶2.4,亳州市共有286个贫困村、40.8万贫困人口,是安徽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地级市之一。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亳州市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计划,扶贫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扶贫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于:帮扶措施制定没有针对性,存在少数“走过场”的行为;围绕扶贫对象识别准不准,标准划定不明确等问题。亳州市要解决扶贫难题,必须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政府投入、金融支撑、对口扶贫等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加大对利辛县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现已建设136个村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在各个贫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确保2016年村161个贫困村脱帽,10.4万人脱贫。2016年预计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长10%左右。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光要充实集体经济的资金,落实好精准扶贫。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农村的硬件设施,如道路建设、能源用水、网络通信等。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村的软件设施,如义务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贯彻好扶贫计划,要加大对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亳州市2015年度建成3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预计2016-2017年度建成9个市级美丽集镇示范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多是被动的接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村庄改造不能顾全大局。美丽乡村建设的要素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主要体现在缺资金、缺现代农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缺土地。很多地方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既没有体现“一村一品”,也没能体现出地方特色产业。农民仍然坚持种植传统的农业,在市场中很难有竞争力。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通过企业、农业合作社、大户经营等发展种养殖业、农产品二次加工产业,实现农业的附加产业遍地开花;依靠地域特色整合农业和旅游业,加大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交通、餐饮等,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村、企建设对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社会、政府、个人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整治、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开发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建好村庄,接上地气,持续发展、永续美好的建设目标。
必须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和有效再利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或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2015年,亳州市推行秸秆禁烧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度,秸秆有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为促进农作物的高效利用,必须实行农作物清洁生产,推广少水、少肥、少药等节本增效技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2016年6月底,亳州市四个县区已结束了引江济淮亳州段输水线路和三条主要河流两岸500米内禁养的划定工作。草原畜牧业要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的应用,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要鼓励利辛永兴、蒙城京徽蒙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扩大规模,并着力发展新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技术集成和产品研发示范基地。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离不开节水农业,必须建设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区域规模和高效节水。支持村集体及农民合作社自主建设简单的水利工程,引进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节水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亳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必须顺应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多方面合作的大趋势,主动迎接“一带一路”战略,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加快形成农业“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农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体系。
亳州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共有中草药171科,401种,有农业产业化企业56家,并建立了亳州中药材示范区,亳州市中药材产业正朝着区域化、国际化、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利用好这一优势,实现中药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亳州市中药材出口规模和水平。鼓励企业联盟,培育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和话语权的重要品牌。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对外合作人才,并支持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赴境外宣传,扩大亳州的中药材知名度。
农业对外开放的途径包括农产品的进出口和以企业形式对外输出劳动力和农业技术。支持农业企业赴境外开发农业,开展劳务输出。一些国家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较低,向国外输出劳动力是一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例如:可以到俄罗斯去种植耐寒的农作物。
共享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达到共同富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深刻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好处。
始终坚持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广基层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增收、改革创新的新经验,最佳限度释放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坚持把“三农”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支出领域和产业投资的重要领域,市、县每年财政预算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支持“三农”发展,切实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总量增加。认真落实国家、安徽省农业支持补贴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政府的“输血”固然重要,但“造血”功能同样不能忽视,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形成各村、各镇、各县的主导产业,培育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阿里巴巴“亳州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形成人人皆知的局面,支持农业和农产品在京东、1号店、天猫等电商平台开展网上营销,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1]张铁.以“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变革[J],理论导报,2015,(12):19-20.
[2]王春利.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汉论坛,2013,(11):60-64.
[3]翟璐.县域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探析 [J],学术交流,2014,(10):132-136.
[4]姚文.农业现代化、人口增长、贸易政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协整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4,(3):50-56.
杨卉芷(1990-),女,硕士,中共亳州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