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旅游外宣品英译研究的启示

2017-03-08 10:07
关键词:译者译文文本

周 弘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旅游外宣品英译研究的启示

周 弘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根据莱斯、纽马克等著名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文本类型可分为三种:信息型文本、感染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深入了解分析文本类型有助于对文本功能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分析应用文本中的旅游外宣品文本。文章通过对阐述文本类型理论,深入分析中英旅游外宣品文本特点、旅游外宣品文本的文本类型分析,指出旅游外宣品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旅游外宣品的常用的英译策略。

文本类型;旅游文本;旅游翻译;外宣品

一、引言

文本类型理论在焦点在于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而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一直以来处于西方翻译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德国心理学大师布勒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于人群、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通过人类的再现、表达和呼吁等情感行为来将其体现出来。翻译的功能主义学派自发端以来,其代表人物莱斯在研究语言学家布勒的基础之上,提出将文本类型分成三类:以传达信息内容为主的文本、以表现信息形式为主的文本以及以信息感召传染为主的文本。在莱斯的代表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莱斯对三种文本类型和相应的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她看来,某种程度上,文本类型的确定可以对翻译策略的选定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作用。因此,由莱斯和纽马克等语言学家为主学者提出了文本类型学说,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作用。

二、文本类型理论概述

莱斯认真分析并总结了前人的翻译理论学说,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文本类型学说,即信息类文本、表达类文本和感染类文本。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就是客观地向读者传递真实的、即时的信息,像新闻文本、报刊文本、公告文本、会议记录等文本都属于信息型文本;感染型文本主要以情绪渲染为其主要特征和目的,通过文本强烈的文本渲染来引导读者受众的某些行为或强烈欲望,像广告类型的文本、营销类型的文本、宣传类型的文本都属于感染类文本的范畴;和信息型文本及感染型文本相比,表达型文本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其主要功能就是向读者表达个人某个观点或某种情感,像文学类型作品、信函类型文本、自传等文本都属于表达类文本。莱斯还认为,作为译者,在翻译之前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功能来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1]。这就提醒译者:在翻译之前要先了解源语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在莱斯总结的文本类型理论基础之上,另一位继往开来的学者皮特·纽马克进一步对语言作了细致的功能分析。在皮特·纽马克看来,语言的表达功能不仅仅只有上述三种类型,他认为语言具有表情达意、信息传达、情感传达、美学传达、应酬功能和元语言功能等特征。他提出了和莱斯比较接近的三种文本类型学说,即表情达意类文本、信息传递型文本和呼吁召唤型文本。他认为,一种文本不会只有简单的一种文本功能,往往一种文本中会有好几种文本功能,只是更加偏重于其中的某一个文本功能。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根据不同的文本功能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不同的翻译标准。语义翻译的目的在于将原文作者的情感观点准确地传达出来,此翻译方法多用于学术报告、会议纪要等场合;交际翻译的重点在译文读者,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保证不改变原文大意的前提之下,翻译出更加适合且贴近译入语国家的语言风格、更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的旅游文本。

三、旅游外宣品文本翻译

(一)旅游外宣品的文本类型

旅游外宣品的主要目的就是宣传和营销。通过介绍当地旅游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典故、地域环境、或者在讲解中借助古典神话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玄幻色彩,以此来调动外国游客的参观兴致,从而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向游客传递了当地的文化理念和民俗风情。因为,相同文化团体成员之间所享有的“认同感”,形成了属于该团体成员对事对物的共同标准和期待[2]。

从以上对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的分析与探讨来看,旅游外宣品的文本同时具有三种文本类型的功能,即表情寄意型文本、信息传达型文本和感染呼唤型文本,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文本。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旅游外宣品属于信息传递型文本,将中国的国情政要、民俗政策、文化习俗、地域风情传递给国际游客;若从经济效益来说,旅游外宣品属于感染型文本,通过旅游外宣品强有力的宣传,把中国优秀的旅游资源介绍给国际游客,使国际游客看到旅游外宣品文本之后,有强烈的到中国游览的想法,借此带动国内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综合实力。学者陈刚认为,鉴于旅游外宣品文本的复杂性,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应用型文本。按照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翻译标准,旅游外宣品的翻译属于应用型文本的翻译,而应用型文本的翻译又属于交际翻译的范畴,因为考虑到旅游外宣品的服务对象是有意于前往旅游区游览观光的游客,旅游外宣品文本的翻译重点在译文读者,应该翻译出更加贴近译语国家的语言风格、更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的文本。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灵活把握翻译尺寸,应适度地跳出原文的文字框架,切不可墨守成规的一字一句地翻译。

(二)旅游外宣品文本特征

旅游外宣品文本的文体起源于应用文体,并在基础上超越了应用文体,因此应用文的实用性、语言简洁明了、知识性等特点旅游外宣品文本都具备。然而,基于旅游外宣品文本的交际目的,旅游文本的问题特征又不完全等同于应用文,它还有属于自身的特点。

第一,中文旅游外宣品的语言常常辞藻华丽、富丽堂皇。学者张光明等[3]指出:“中文旅游外宣品文本多使用四字结构来增强语气与语势,加大语言的感染力;英文旅游外宣品文本常常用词浅易,以实现明白晓畅地传递景点信息和服务信息的目的。”鉴于此,优美的词句总能给读者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和愉悦的心境,这是因为词句会在读者的脑海里勾勒出相应的意境,读者会利用想象力为自己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为了吸引游客的游览兴趣,中文旅游外宣品文本的语言多为华丽绚烂的构词。

第二,旅游外宣品文本的词句多倾向描述性语言。杨敏对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分析做过研究,她认为和国内旅游文本不同,英美旅游文本重在介绍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等优势和不足方面的纯信息的传递,国内旅游外宣品常常将景区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作为重点,多使用起颂扬和衬托作用的诗词作为宣传重点[4]。鉴于此,旅游外宣品文本须借助语言为游客创造直观的游览效果,让游客阅字如揽景,触字思景。因此,旅游外宣品文本为了强化语言的描述会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及四字格成语,引用文言文或古诗来增强表达效果,以此为旅游外宣品文本增添光彩。不过对于旅游外宣品中出现的四字格和古诗的翻译是一大难点,如果将其直译,不但在增加诗词韵味方面无益,而且会让外国读者如同“隔雾看花”[5]。四字格和充满抑扬顿挫的旅游文本读起来朗朗上口,颇能增加游客游览的兴趣与好感,但翻译时译者对诗词和四字格一般简单的解释或者略去不译,以迎合英语读者的思维和阅读心理。

四、旅游外宣品翻译的不足及策略

在诺德看来,存在两个途径来实现文本的交际行为:即语言和非语言的方法。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不仅仅要把文本表面的意思翻译出来,同时还要讲文化背景、语言文化差异和读者的接受理解能力考虑在内。如上述事例所言,国内的多数景区特别是有一定历史年代的民族建筑,旅游外宣品文本在介绍的时候总会引入古诗词来增加阅读的美感,再加上汉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鉴于此,对于旅游外宣品文本翻译的译者而言,想要把旅游外宣品材料中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情怀等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实非易事。所以,旅游外宣品的文本翻译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瞻前顾后”,需要“左顾右盼”。从一个国家的旅游外宣品文本的翻译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文化和知识上的深度和广度和一个国家旅游行业的综合服务素质。旅游外宣品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国内与国外游客参观旅游的积极性,向国外传播国内的传统文化与知识文化。想要翻译出技能与文化同时兼具又能为读者所接受认可的高质量旅游英语,这就要求译者从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与交际翻译着手。译者需要深入探析理解旅游外宣品的文本功能和类型,在着手进行翻译实践时以交际翻译方法为总纲,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使用一些文本写作方法对译文进行调整,以便使旅游外宣品译文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实现预期的交际功能,以期达到“诱导”、“召唤”和“感染”的翻译交际功能和翻译交流目的。笔者在此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一些旅游外宣品常用的翻译方法:

(一)增译法(Amplification)

在旅游外宣品的翻译过程中,增译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稍微增添些与景区相关的文人典故或者背景知识,以便读者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Newmark认为,有三种情况适合采取增译法:其一,巨大的文化差异横亘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其二,术语或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三,与原语读者不同的目的语读者的需求[6]。如“在路的左手边有一块巨石,巨石之上有大诗人苏东坡题写的‘云外流春’四个大字”,其译文如下To its left is another roc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written by Su Dongpo(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对于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中国人而言,苏东坡是一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超级大文豪。纵观苏东坡一生,他在文、诗、词三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写诗逾四千首,开创了豪放派先河的超级大文豪,对那些缺少中国人文历史知识的外国游客而言,只不过是人潮人海中的普通一员而已,因此在翻译时译文中增译了对人物的详细介绍和生卒年月,并强化其在北宋王朝的历史地位,提高外国游客对文物价值认知的重要性。此外,译文还对汉语“云外流春”进行补充翻译,让外国游客知悉其文化内涵意义。

(二)注释法(Annotation)

注释指的是给那些在旅游外宣品中出现的词语或习语以解释,某种意义上而言,注释也是一种增译,但并不是文化背景方面的注释,而是词语相同意义的注释,正如上文中提及的‘云外流春’一样,其词语意义在后面的括号中加以注释说明。在旅游外宣品中,注释常常用来解释景区名称和其他一些专有地理名称,这些景区名称和专有的地理名称在翻译成英文时常常用汉语拼音表示。此时,使用注释这种翻译方法,能恰到好处地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名胜和旅游文化。例如,天安门 Tian’anmen(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东方乐园Dongfang(Oriental)Amusement Park,莲花塔Lianhua(Lotus-Flower)Pagoda,习礼亭 Xili(Learning Rites)Pavilion,白鹅潭 Bai’ertan(White Swan Lagoon), 琼 花 岛 Qionghua(Jade Flower)Island。有时,旅游外宣品中会出现只有中国特有封建王朝名称,此时可采用注释法标明某事起于何年、止于何月。此外,旅游外宣品中有时也会出现“年号”这个只有中国才特有名词。年号的主要用途在于纪年,有时歌颂和祈福时也会用到,它是封建时代帝王的御用称号,如今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那么,对于这一特殊词汇,我们建议也可以采用注释法。例如:康熙二十二年似可翻译为The Twentytwo of Kangxi of Qing Dynasty(To be exact,it is the year of 1682 A.D.)。注释法还可用来解释旅游外宣品中出现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Spring Festival(a seven-day celeb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year which falls in January or February,according to cycles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It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 in may in memory of the great patriotic poet Qu Yuan(340-278B.C.)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三)类比法(Analogy)

在旅游外宣品的翻译过程中,类比法的使用会让英译文更加轻松地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正如上文所述,中国文化在诸多方面与西方文化相差较大,如果贸然直译,势必会使英语读者产生混乱错觉。因此,那些在文化上差异较大,类比法的使用能够使之在性质上趋于一致。如经典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惨爱情故事:The Chinese Love Story o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Chinese Romeo and Juliet。 中国人对于梁山伯和祝英台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但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故事却未必是文化与我们有巨大差异的外国人所能知晓的,因此采用类比法将外国人所熟知的Romeo and Juliet的爱情悲剧故事替代我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谓绝妙。此外还有南宋高僧济公,对中国人来说他是一个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的形象,将其译文英文可采用类比法Jigong,Robin Hood of Chinese version,robbed the rich,but cruel people and helped the poor。用外国人耳熟能详的Robin Hood来翻译中国特有的济公,似乎能够在他们心目中唤起一种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的形象。虽然我们在上文提及类比是另一种增译的形式,但上文讨论的增译主要是增译源语的文化背景信息,而此处的类比则更多地关注目标语言的文化。不过,译者在翻译类似旅游外宣品时,需要心中装有两国文化,毕竟,你面对的不仅仅是两国文字,更是两种文字背后的两国文化。

(四)删减与重组法(Reduction and Adjustment)

在上文我们提到,中文的旅游外宣品中常常充斥着华丽的辞藻,且引经据典,同时伴随着明喻、暗喻、平行、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种写作风格有时与汉语文学写作颇为相似,译者很难将汉语中的每一处细节译成相对应的英语。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删减与重组法来实现汉语与英语的功能对等就尤为重要。如“这些山峰连同山上绿竹翠柳,岸边的村民农舍,时而化入水中,时而化入天际,真是‘果然佳胜在兴坪’”These hills and green bamboo and willows and farms and houses 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 in the river and lead visitorstoa dreamy world。在中文旅游外宣品中,修辞手法‘平行’—“时而…时而…”用来描述不断变化的美丽风景,如果将其直译过去,对应的英译文会显得繁琐冗余,译者在翻译时将其删减重组译为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 in the river,同时中文诗句‘果然佳胜在兴坪’并没有被翻译成英文,但是该句表现出来的意境已由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来展现;如旅游外宣品中介绍的北京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的团城:“承光殿是团城上最主要的建筑。游客进入殿内,映入眼帘的是四根巨大的井口柱,清朝第七位皇帝咸丰帝曾题词。殿内上方有执掌清廷近50余年的慈禧太后题写的‘大圆宝镜’。”Chengguang Hall is the main building of Tuancheng(Round)city.Entering the hall,visitors will find handwritings by Emperor Xianfeng of the Qing Dynasty on four huge pillars,coupled with a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handwriting by Empress Dowager。在这段中文旅游外宣品中,其对应的英译文采用了删减重组法没有将这些诗句翻译出来,但这并不影响译文读者理解原文。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内有这样一则标语:“保护地质遗迹就是保护地球历史档案”这样一个旅游信息牌,学者李丽认为[7]该旅游信息牌的目的是提醒游客注意保护地质遗迹,建议使用祈使句将其改为 “保护地质遗迹 保护地球档案”,其英文翻译成了Protect geological heritage to preserve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our earth.汉英两种表达字数相等,形式对称。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信息牌文字放大,方便阅读。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文的引经据典就可以删减重组,在众多因素中,目的语的读者受众的教育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目标语言的读者受众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尤其是有扎实的文学功底,那么对出现在中文旅游外宣品中的诗句进行细致的翻译,则会大大提升他们渴望游览的兴致。

(五)借用法(Borrow)

汉语旅游外宣品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较为固定的表达用语或套话,英译时可以适当借用英语中平行语篇的相对应的英语习惯表达方式,或者借鉴、参照英语游客耳熟能详的话语来表达,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游客,将旅游外宣品的实质性信息清晰地传达出去。如景区门票上常常出现“当日参观有效”的汉语字样,可以借鉴相应地英语表达方式Valid from open to close on day of purchase;“为确保游客安全,遇恶劣天气、特殊活动、游客过多、设备故障检修等客观原因而调整部分设备和表演的时间或闭园,以当天实际公告为准”,其对应英文Applicable days and times of operation may vary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at short notice.Subject to capacity and other restrictions;“景区禁止携带任何宠物、任何危险物品”,其对应英文No pets or dangerous goods are allowed或Pets or dangerous goods are prohibited[8]。

五、余论

译者完成翻译并交稿并不意味着旅游外宣品翻译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译者只是翻译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翻译活动链条中,还需要其他各个参与者积极投入进来,如译文发起者、中间人、赞助商、读者受众、景区管理人员等。译者可以和译文发起者或赞助商商讨,希望译文能在最终成型前有质量把关,避免制作过程中产生错误。当旅游外宣品英译文最终出现在景区之中,还需要外国读者受众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旅游外宣品的英译能否达到预期的交际功能,使命能否完成,它的使用者——游客有最终的发言权[7]。因此,在景区的显著为主,应设立一些英译文的反馈意见箱,真诚地邀请国际游客和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提供建议和意见,要能真正地鉴纳雅言,使景区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管理体系。

[1]吴艾玲.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陈小慰.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J].上海翻译,2012,(1):29-33.

[3]张光明,等.英语实用文体翻译[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224.

[4]杨敏,纪爱梅.英文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31-35.

[5]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07.

[6]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1.

[7]李丽.译者可以做什么?——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牌示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4,(3):41-44.

[8]范凌风,陈小慰.中英文游乐园票价信息修辞对比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4,(3):23-26.

平顶山学院2016年青年科研基金资助(PXYQNJJ2016010)

周弘(1983-),河南长垣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外宣翻译,翻译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文本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