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莉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的功效,疗效极佳,但价格昂贵,所以伪品较多,现将它们的鉴别具体报道如下。
该药材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该药材来源于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
该药材来源于豆科植物野豇豆的干燥根。
该药材来源于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干燥根。
该药材来源于菊科植物山莴苣的干燥根。
为茄科植物华山参的干燥根。
生晒参其主根呈纺锤形或者圆形,表面灰黄色,直径1~2厘米,长3~15厘米[1]。其全体或者上部有明显的纵皱以及疏浅断续的粗横纹,下部有2~3条侧根,侧根具有较多细长须根着生,且上面具有一些细小疣状突起,但数量较少且不显著。根茎(芦头)长1~4厘米,直径0.3~1.5厘米,多拘挛而弯曲,具较为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以及不定根(艼)。断面显粉性,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一棕黄色环纹,较为明显而,皮部有放射状裂隙或者点状树脂道,呈黄棕色。
红参全长6~17厘米。主根长3~10厘米;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偶有暗褐色斑块,呈不透明状,具细根痕、纵沟、皱纹,其上部具有环纹,而其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侧根。根茎上有茎痕及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
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厘米,直径0.4~2厘米。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俗称“狮子盘头”,尤以野生品为显著。根头下有致密的明显的黑棕色环状横纹,向下渐稀。野生品的环纹多而密集,几达全长之半[2]。全体有纵皱纹,并散在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见黑褐色胶状物。质坚脆,吸潮后易变软。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根除去栓皮,并经蒸煮加工后呈灰棕色,微透明,有明显的纵皱,根头残留木质茎,无芦碗。质坚实,较难折断。
除去栓皮经加工后呈棕褐色,半透明状,顶端有地上茎的残基,无芦碗,有明显的纵皱纹[3]。横切或者纵切的块片,外皮淡棕色或者黄白色。横切片弯曲不平,呈不规则的圆形,厚2~6毫米,直径2~8厘米,边缘皱缩,纵切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形成多个不同同心性环纹,且这些环纹凹凸不平,又被称之为“罗盘纹”。纵切片不规则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多数隆起的纵条纹。质坚实,难折断。气微,味甘淡,久嚼麻舌。
将根加工蒸煮后,晒干,呈黄棕色至红棕色,半透明,有细纵皱纹。顶端有残茎或茎痕,无芦头及芦碗。质坚实,易折断。
将根除去粗皮,与甘草、冰糖等共煮后,晒干。表面棕褐色或棕色,有明显皱纹及黄白色横长皮孔,上部有密集的环纹。顶端常有1至数个根茎,其上有类圆形的茎痕及疣状突起。质略硬而脆,折断面较平坦,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
主根横切面显微鉴别:①木栓层内侧具有栓内层细胞且均为数列细胞。②韧皮部内含有黄色分泌物,且散布有树脂道,有较多树脂道环列存在于近形成层处[4]。初生韧射线宽3~5列细胞,且其皮部常有裂隙。③木质部导管径向稀疏排列,多呈单列,中央可见木质部导管,木射线宽广。④形成层成环。⑤有许多细小淀粉粒存在于薄壁细胞(红参已糊化)。木射线中、木薄壁细胞、栓内层中均含有草酸钙簇晶。
根横切面显微鉴别:①木栓层外侧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且均为数列至十数列细胞。②皮层窄。③韧皮部宽广,外侧常现裂隙,散有淡黄色乳管群,并常与塞管交互排列。④形成层成环。⑤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内含有菊糖及淀粉粒。
根的横切面镜检,薄壁组织中有单个或数个成群的纤维散在,皮层及韧皮部有树脂管,薄壁细胞含已糊化的淀粉块,无草酸钙结晶。
商陆根(直径约1.5厘米)横切面显微鉴别: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呈棕黄色。②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3轮;木质部有木薄壁细胞、导管、木纤维。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链接成环。③栓内层较窄。④中央有正常维管束,木质部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横切面镜检:无木栓层而代以后生皮层,内皮层明显,韧皮部有乳管群,薄壁细胞含有大量菊糖。无草酸钙结晶及树脂道。
横切面镜检: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沙晶,木质部导管群的内方有内含韧皮部。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编写组.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29.
[2]丁景和,曾万章.药用植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09/
[3]任仁安,陈瑞华.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9 122-126.
[4]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