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风口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2017-03-08 04:43黄泽烨梁晓于洪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 + 理论课政治

黄泽烨梁晓 于洪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互联网 +”风口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黄泽烨梁晓 于洪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育教学模式固化严重、教学地点单一、教学服务意识薄弱、考核体系徒有形式等。当前,高校要以“互联网+”战略为契机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和一体式移动网络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双线教育模式。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指出:“最近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李克强这句话说的是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但随即在全国各个领域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必修课,是当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应努力探索“互联网+”风口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顺势而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飞起来。

一、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弊端

(一)教育教学模式固化严重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受旧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守旧思想较为严重,教学前瞻性不够,教学模式固定化。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尝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推出了诸如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影像教学等,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但是积重难返,从总体上来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改革进展缓慢,多数高校仍采用以“主客二分对立”为基础和以“灌输”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模式[1]。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照本宣科依然大量存在,前沿理论问题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在课堂中大量出现老师拼命讲学生拼命玩手机的现象。很多高校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老师的主体作用,对教学对象的思想特点考虑不够,教学缺少个性化和针对性,很难做到教学模式与时代相对接和融合,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力量拓宽思相政治教育的宽度和深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封闭

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空间过于封闭和单一,保守的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按照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地选取丰富化的授课空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从小学开始,上课就是千篇一律地在教室中学习,学生难免产生对教室的厌烦心理。并且高校的理论课教室的内部装修设置基本一样,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也较为枯燥,容易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师生缺乏必须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特殊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的职责不尽相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路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教育学生成人的学科。而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情况是面对的学生多,授课的老师少,老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接触交流,下课以后与学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更不用说思想深处的交流了。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学生受到多元化价值冲击,本身的分辨能力有限,极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迫切需要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特别是当学生遇到思想上的困惑或情感上的挫折时,尤其需要老师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与他们展开思想沟通、情感交流,适时疏导,解开思想疙瘩。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任课老师很难常态化地做到与学生密切接触、深度交流,学生也很难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老师倾诉,以获得帮助。这样,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课堂上理论知识形态的授受,既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又缺乏必须的情感基础,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考核评价不接地气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采取了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平时成绩等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这在设计上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实际操作上却存在三个比较难以克服的困扰。其一是由于评价过程繁杂,工作量大,思想政治课老师数量有限,授课任务很重,很多老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真正地对每一个学生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都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大部分随便给一个分数应付了事。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功能难以落到实处,考核评价体系徒有形式。其二,大部分教师受传统考试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实际评价过程中,往往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即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品质,认为这种过程性的考核不易把握,因而更愿意看结果的分数。其三是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注重课堂教学的考查,注重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在思想上鄙薄实践成绩,导致了实践成绩考核随意性的存在。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想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一切,旧有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互联网+”将会使“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走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教育领域的技术变革,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互联网的多元化使学生极易迷失自我

随着我国电脑与手机互联网功能对接,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一场颠覆性的信息化变革在教育领域中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在网上读书、网上看新闻、网上聊天、网上下载作业、网上查询资料等,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常态。可以说,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开放性与便捷性的特点,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进一步碰撞、交流。网络社会的这些特点也为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某些不良思潮、观念的影响,导致政治观念的模糊和民族意识的淡化,出现思想上的“任性”。与此同时网络的低门槛和匿名性降低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容易引发集聚效应,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和扩散从而快速进入大学生视野,增加了大学生分辨难度,尤其会给自控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造成行为上的“任性”,引发大学生的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网络虚拟性的特点还会给大学生带来人格分裂,在网络中可以随意更换角色,这种双重甚至多重身份带来的角色混乱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带来心理上的“任性”。

既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对受教育主体地位和主体性认识的基础上实践活动的”。教育对象的转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主动顺应“互联网+”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把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二)互联网的平等性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单向的信息传递将变为双向互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是主导,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网络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开放,不断地削弱着高校教育者的主导地位,甚至出现了学生对教育内容置之不理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学生对于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学识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心理。而网络作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开放知识库,使人们年龄、学历与知识的储备量不一定成正比,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原有的知识垄断和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在当前,“互联网已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的生存方式。”[2]师生关系由于维度增加,变得更加复杂。而网络使用度较高的现代大学生,形成了“快”而“碎”的阅读习惯,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味地将固化的思想观念、政治理论“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趋于紧张,教育效果大为削弱。

这些新变化都说明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筛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催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创新,把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在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以“互联网+”为契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不搞信息化就必然被边缘化,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打破了人们在学习、教育中获取资源的局限性。把“互联网+”战略思想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势所趋,高校应借“互联网+”的东风探索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一)在事务管理方面,建立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

高校马列主义教学单位应建立相关的服务管理网络系统,运用信息技术,简化事务类工作的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教研室之间的联动、对接。在原有学生事务办公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数据平台的相关技术构建校园学生服务管理和通信的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包括短信息平台系统、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等,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整合学生各类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在校期间完备的思想行为档案、综合测评信息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为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群体行为提供数据支撑。统一数据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使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也有助于精简老师的工作量,为学生提出更加科学的综合测评成绩,完善旧有的考核评价体制。统一网络数据平台可以推进日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类工作向制度化、便捷化、科学化的发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备针对性、考核评价更具备科学性,为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也能够使老师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中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去。

(二)在教学方面,拓展线上线下双线教育模式

我国旧有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单一性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继续固守教材、课本、教室而不思改进,就难以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由“单向灌输式”教学向“双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势在必行。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拓展线上线下双线教育模式,实现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联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互动。“线上线下双线教育”能够促使高校思政课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实效性、共享性和全球性,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地迈向4.0时代,从而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的是一种视听与互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分散时间学习、学习与效果检验相结合的平台,这意味着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在家或者宿舍进行学习,教学场所也避免了学生长期呆在教室中学习产生的厌学情绪。校园移动终端软件的建立可把教师等校内教育力量和企业、校友、家长等外部教育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即可登录数据平台进行自主选择学习,满足学生便捷获取信息、知识的需求。互联网在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再受制于教室容量,使上万人同时学习成为可能,使稀缺的优秀教育资源实现高效利用。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这就是所谓的“线上线下双线育人”平台。

(三)在服务学生方面,构建一体式移动网络平台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所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不仅是沟通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媒介,更是信息传播与资源共享的广阔平台。高校的网络平台应该以教育的主体——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主要宗旨,作为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宽阔桥梁。通过良好的互动产生链式反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一门理论知识课,也是一门教育学生成人的学科。但旧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下课后老师就下班回家,很难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诉求;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往往也难以找到老师沟通。“互联网+”大环境下构建一体式移动网络平台,就是力图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不仅着眼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成人教育,包括对学生交友、娱乐、生活、社会实践等的引导,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专门设有沟通板块,方便课下老师对学生随时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3]。一体式移动网络平台提供的功能须更具体化、细节化、人性化,以全员、全时、全方位为构建互联网平台的指导理念,综合建设思想政治课堂“全育人辅导”教务教学板块,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移动网络平台功能的对接,同时建立起一套电脑和手机通用的平台运营系统,切实做到学生全员覆盖。

[1]陈军,张云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大学生主体性探析[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1(4):21.

[2]张耀灿,马郁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

[3]谢志芳,刘红伟.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3):16.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7-03-08

黄泽烨,河北传媒学院马列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梁晓,河北传媒学院马列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于洪,河北传媒学院科研处干事,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互联网 + 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互联网 +”时代微电影“全产业链”模式探析
让文化馆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