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智能化发展*
——互联网 物联网 泛在网与智能化

2017-03-08 04:43杨状振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联网智能化

杨状振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智能化发展*
——互联网 物联网 泛在网与智能化

杨状振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实现传统广电媒体的互联网转型,要求广电媒体必须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运作流程进行彻底改造。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泛在网环境下,需要更加强调自身四个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在传播范围上,需要更加强调网台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在突破时空限制上,需要进一步跟进世界先进视频网站的建设经验,推进网台的本土化建设和信息全天候响应机制;在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上,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此外,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开放性和社交化特点。实现智能化首先需要有足够的带宽;智能终端设备和相应服务的及时更新也很重要;三网融合的推进与实现也可以加快智能化的普及进程。

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物联网;泛在网;智能化

“无论未来的终端如何发展,一个整体的趋势是,人与这些终端的交互将越来越回归‘自然’,也就是说这些终端将越来越‘人性’。”[1]84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向物联网技术的演进,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也必将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和变革,在自身的智能化建设上做出更多更新的尝试。“技术将带来的各种物体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会使信息的采集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当每个物体都成为一个信息终端时,当每一个物体都可以自己向互联网发送信息时,人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以及功能,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1]85对于这种泛在网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网络广播电视媒体所亟待做到的就是在改进网台的全天候响应机制、更加个性化和私人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更加简便易用的网台版式设计等方面做出持续探索,以使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新技术功能和人性化服务融合为一、立体对接。

一、互联网化与物联网化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的网络;而物联网,则是指由物与物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物联网又称传感网,英文名称叫“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首次被提出,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含义包含两层:其一,物联网仍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其二,这种终端的延伸与扩展理论上可以包含任何物体,任何物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互从而实现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实际上,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而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因此它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推广。”[2]

(一)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互联网化

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广电媒体顺应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趋势大力建设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应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方面实现了一定突破,譬如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已经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时移、点播、互动和多讯道选择等功能,并在电商经营、APP封装和社交化媒体建设上做出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尝试。除此之外,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还在内容建设方面实现了UGC制作模式与PGC制作模式的兼容,为广大草根用户提供了专业化的视频制作、上传与分享平台;在传播渠道建设方面,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还实现了一次制作、多屏分发的全媒体覆盖,在与互联网的立体融合上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步。

但是,要想实现传统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无缝对接,尤其是在思想观念和运作形态上实现完全转型,却绝非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几个视频网站、将传统广电媒体的内容资源上传网络或封装进移动客户端这么简单。实现传统广电媒体的互联网转型,要求广电媒体必须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能够真正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运作流程进行彻底改造。

具备互联网思维,首先要求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具备用户中心思维。用户中心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也是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实现互联网化的基础和关键,需要贯穿于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运营的始终。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传统广电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不可逆的单向线性播出,缺乏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什么节目,受众就收听和收看什么节目。虽然有视听率作为衡量节目好坏的测评标准,但是从接到反馈意见到作出调整,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受众在此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透明开放和传播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传播模式日益呈现出非线性、可逆化、交互式的新特点,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受众逐渐掌握了选择信息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对媒体所提供的某项服务不满意,就可能弃之如敝履并作出差评,这种差评又会以几何级数式增长、成千上百倍放大,影响其他网络用户的选择。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尊重用户就成为包括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必须首先学会的一课。

其次,具备互联网思维,还要树立简约与极致思维。简约意味着各个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定位和设计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时,能够删繁就简,做到专业而简单。在“快餐式”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的耐心会越来越少,当面对海量信息和众多的选择项时,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操作界面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资讯明晰、语言精少的产品。极致则意味着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努力超越用户的期待,甚至想用户之未想,一如苹果手机那般以简单、极致的创意赢得大多数用户的青睐。然而,综观各大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少之又少,大多都在追求大而全上下足了功夫,却很少见有出类拔萃的独特产品横空出世。对某些网台来说,因其网页界面的堆砌和繁杂,受众甚至会在心理上产生不舒服感。

再次,具备互联网思维,还要具备组织架构上的扁平化理念。传统媒体内部的组织结构是按层级设置的,是层层传导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多层级式的官僚式管理体系,其好处是职权集中、运行有序,但缺点是决策缓慢、反应迟钝,对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尤其是创造性调动不够。在互联网时代,外界环境变化太快,需要临时决策的事情太多,如若固守原有管理体制,必然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因此,改变金字塔式的科层化设置,建立平台辐射式的扁平化管理体系,就成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平台辐射式管理体系纵向层级少,有利于缩短决策半径,对突发事件做到灵活及时应对,同时,也有助于权力下放,激发员工在事件决策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最后,具备互联网思维,还要养成跨界思维的习惯。网络广播电视媒体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产物,本身就是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交叉运作催逼出的业态,再加上意识形态问题在其中的掺杂和三网融合过程中的行业利益博弈,远非某一个部门就可以决断清楚所有的问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跨界思维的习惯,有利于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自身发展中做到未雨绸缪、统筹兼顾。同时,互联网和信息产业融合度的加深,也使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和平台经营上面临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整合问题,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若想跻身商业视频网站已经捷足先登的网络视频服务高地,就必须顺应潮流,尽可能多地吸取其他领域的人才和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创意人才、管理人才等,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开门办台。

(二)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物联网化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在移动计算机和网络会议上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又对其含义作了进一步扩展:“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交换。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来实现”①。

在我国,物联网得到重视是在2009年8月以后。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要尽快去做三件事情:“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3]。此后,“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4],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被一同写入《201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传媒领域,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和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广电媒体网络化的重要平台,也积极应用二维码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资讯服务。比如,在“汉字听写大会”播出期间,中国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就在其页面推出了二维码扫描区,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与节目的有效互动。当然,这仅仅是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物联网化的第一步,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和逐渐加快的媒介融合步伐,物联网势必会成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依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主要依靠无线射频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展开。由于RFID、二维码、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广泛使用,物体也都被赋予信息,并拥有了自我表达的能力,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附上电子标签或被植入电子芯片。当人们用各种终端设备扫描这些电子标签或读取芯片时,便可获得有关物体的各种信息,甚至还能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远程操控和管理。

如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和无线通信技术 (如3G、4G、WLAN等)的发明与使用,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还极大提升了信息自身传播的效率。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还使得人们搜集信息与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在物联网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碎片化信息,这些先进数据分析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不仅会帮助人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必将满足人们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物联网表面上是物物相连的网络,但其实质却是人与物的联通,因此,物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创造人机交互的体验。现代网络视频就是基于物联网实现的交互性视频,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这种交互性的视频业务不仅能够为用户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和全新的服务体验,还能使用户不再受电视台播出资源和播出平台的限制,大大提升自己的现场感、参与感和愉悦度。

与此同时,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利用自己的多屏分发系统和后台数据处理中心,还可以将各种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准确掌握用户的地理位置和移动规律,做到节目信号的全覆盖和相关内容的精准推送。甚至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多屏互看功能的无缝切换,将投放在不同终端上的节目内容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共享——电脑端可以看到手机端的内容,智能电视端可以接收PC端和手机APP上的节目等。比如用户正在家中通过电视机收看一部电视剧,而此时需要出门,那么就可以将内容切换到手机上,而到了办公室又可以马上切换到电脑上继续收看。总之,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交互视频服务,突破了时间、空间和节目资源的限制,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都能享受到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包括音视频点播、网上购物、听歌、玩游戏、远程会议、远程诊疗、LBS定位和投票等。

二、泛在网与智能化

(一)泛在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桌面互联网,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够代替家用电脑满足人们日常的上网需求。于是,人们摆脱了固定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只要手里有一部智能手机,再连上无线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搜索、聊天、购物、看视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区之间的频繁交流和互动。在此情境下,人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处在无所不包的网络圈层之中,网络就如同水和空气一样浸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须臾不离。“泛在网”就是在此情景之下被提出来的。所谓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和任何人、任何物顺畅地实现通信为基本目标[5]。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泛在化的信息服务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泛在网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移动通讯技术经历了1G、2G、3G时代,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G。4G是集3G和WLAN于一体,并能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的技术。4G系统“能对全速移动用户能提供约150Mb/s(计量单位,即兆字节/每秒)的高质量影像服务,还能传输高清晰的三维图像”[6],上传的速度也达到了20 Mb/s,能够满足所有普通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而且近几年来,云计算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许多企业开始推出专门的云存储、云计算服务,泛在网是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三者的快速发展,也为泛在网环境的形成提供了物理基础和现实支撑。

在泛在网逐渐形成并日益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移动信息平台的构建问题,也成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中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汇集各种信息资讯的综合化视听服务平台,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泛在网环境下,需要更加强调自身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特长和优势。

第一是在传播范围上,需要更加强调网台覆盖范围的广泛性。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5.57亿人,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5672万人,手机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达到85.8%,较2013年增长了4.8个百分点[7]。如此大规模的手机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使用者或潜在用户,这需要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覆盖范围上和视频解压缩技术上进一步跟进提高,以适应这部分移动群体的需要。

第二是在突破时空限制上,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进一步跟进世界先进视频网站的建设经验,推进网台的本土化建设和信息全天候响应机制。由于移动通讯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早已超出了地域与时空的限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在路上,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也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人们都已经很难离开网络信息的服务与支持。在立体化的互联网时空中,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也必须突破时间、空间和有限地点的限制,为人们的娱乐、工作和信息需求提供跨时空、全天候的周密服务。

第三是在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上,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泛在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信息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必须设计出更加简洁易用的界面,开发出更加具有自然带入性的广告形式和更加方便易控的视频播放器,来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的提高,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借助大数据的支撑,也可以进一步细化自己的信息服务项目,开发出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私人化的增值业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视频广告也会改变目前泛滥成灾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投放。

第四是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开放性和社交化特点。随着视频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视频转码、存储、多码率自适应等技术在云端逐步完善,移动智能终端将成为视频读取的核心设备,成为视频的控制终端、收看终端和多屏互动终端[8]。此时,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成为更加开放的平台,以适应来自移动终端的海量UGC和PGC内容汇聚的需要,这些内容将成为未来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赢得受众的最主要资本。同时,泛在网条件下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还需要更加普遍地与社交网络相结合,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地拍摄视频、上传视频和发现视频,并能够即时与感兴趣者展开互动交流。

(二)智能化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物联网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物相连后形成的网络,泛在网又以物联网为基础,物联网是泛在网实现的初级阶段,而当未来泛在网真正实现的时候,互联网与物联网也势必结合得更加紧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场景就会随之出现。所谓“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其实质就是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这当然也包括新媒体在内。网络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尝试,只有顺应潮流,加快实现智能化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站稳脚跟。

首先,实现智能化需要有足够的带宽。如果一个人想要上传自己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若上传速度太慢,势必影响用户体验,若网络无法满足人们即时性的需求,那就谈不上智能化了。现在网络运营商们都十分重视网络建设,3G网络发展已经很成熟,4G网络也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速越来越快,上传和下载视频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短,传输视频的质量和清晰度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为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其次,智能终端设备和相应服务的及时更新也很重要。因为只有终端设备实现了更新和智能化,许多优质的APP及其服务才能够完美地呈现在用户面前,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许多电子设备生产厂商,已经制造出了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定制款电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智能手机在生产上也延续了这一研发趋势。还有对可穿戴设备的构想,也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此对应,移动操作系统和所有APP平台的免费开放也不断完善,越来越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再次,三网融合的推进与实现也可以加快智能化的普及进程。三网融合使得普通用户在家中只需要接上一根电线,即可以实现电脑、电视和手机业务的互相联通,这会为智能化服务的普及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社会需求。

智能化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在实现智能化的道路上做出哪些尝试呢?

首先,智能化应该是一种全天候的响应,无所谓在线或者是离线。只要用户进行了注册,那么就总是处于在线状态或说潜在被服务状态,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时时对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扫描和及时回馈。

其次,智能化还意味着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私人化。如果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产品和服务,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普遍需求,那就和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没有什么两样了。智能化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强调的是,能够满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和私人化服务需求,在理想状态下,智能化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应该让用户感受到它是属于用户个人的电视台。

再次,智能化还意味着简约和易用。简约会让用户在使用时感受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易用是让用户在使用时感受到方便而不繁杂。试想,如果一家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网页看上去凌乱错杂、茫无头绪,没有主题和特色,用户还会选择继续浏览下去吗?如果网台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在操作上异常复杂、步骤繁多,用户还会选择继续注册和使用下去吗?恐怕就连紧跟时尚潮流的年轻人也要掉头离去,更毋庸说疏于网络的中老年人。

最后,智能化还意味着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具备能够时时更新的服务研发能力。这不仅需要台内资源的支持,更需要兼采台外人员的智慧,建立常规性的意见征求机制和奖励措施。

就目前来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在实现智能化方面做出以下尝试:譬如为部分残障人士设计出能够提供语音输入和输出的APP,研发出一套能够自动审核和过滤UGC内容中不良信息的后台程序包,开发出能让用户观看视频的体验基本不受到影响的广告植入技术,研发出节目观看与视频下载能够同时进行的视频播控技术等。

总之,智能化将促使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在服务形态上向更加生活化和便捷化的方向转型,引导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由“资讯+娱乐”型媒体向“资讯+娱乐+服务”型媒体过渡,直至最终嵌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与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或许到那时,广播电视媒体的互联网化才算真正完成,人们也将借助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力量,进入以广播电视为社会服务终端的“大视频时代”。

注释:

①转引自袁楚《物联网:信息网络化的趋势》,载《互联网天地》2009年第11期。

[1]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双重旋律下的关键变革[J].新闻战线,2012(2).

[2]黄孝斌.物联网应用实践[J].信息化建设,2009(11):21.

[3]赵承,郭奔胜.让经济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09-08-10(1).

[4]温家宝.201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5]任丹,赵鸿燕.物体即媒介:物联网的传播图景与伦理困境[J].新闻前哨,2011(1):28.

[6]吴钟海,王洪源.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8):118.

[7]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02/t20150203_51631.htm.

[8]尤文奎,胡泳.电视的未来[J].新闻爱好者,2014(7):16.

(责任编辑:邢香菊)

2016-11-25

*本文受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语境下网络IP视听产业价值网理论研究﹝HB16XW002﹞”暨“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杨状振,河北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广播影视节目奖评奖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新媒体与影视传播。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联网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抢占物联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