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文献研究述论

2017-03-08 03:21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鄂伦春鄂伦春族民族

莫 德

(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北方人数较少的民族,主要生活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之间。“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森林之中,以狩猎为生。在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俄尔谷”、“俄尔春”、“俄乐春”、“鄂鲁春”、“奇勒尔”、“毕拉尔”等族称均为“鄂伦春”族的不同写法。直至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始,“鄂伦春”这一族称才作为统一固定下来。

鄂伦春族直到解放以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发展阶段,从事着蒙昧中级阶段延续下来的游猎经济。这种经济类型和社会形态,具有很典型意义。他们所创造的丰富原始文化,还有很多遗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人建立了自己的民族自治,实现了定居,一步跨越千年,结束了原始社会生活,走上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有鄂伦春族8659人。

中国鄂伦春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织8个调查组,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鄂伦春族组为内蒙古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中 5个调查小组之一,对鄂伦春族社会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报告。其后鄂伦春族的人文研究在国内外开展起来,研究论著及论文有千余篇,这些材料不但对研究鄂伦春族本身的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对鄂伦春族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将有代表性的鄂伦春族文献分门别类的地进行了简述分析。

一、历史调查资料

《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最初是13册铅印本,一百余万字。1984年,经赵复兴修订为1、2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48.2万字,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在1956~1963年历时七年的鄂伦春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记录完成的,是迄今为止的调查时间最长、调查范围最广、资料最为翔实的关于鄂伦春族研究的人类学著作。先后有二十多人次参与调查和整理资料,奠定了中国研究鄂伦春族的学术基础。全书包括 8个调查报告:即第一集四篇,分别是《鄂伦春族调查》、《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调查》、《鄂伦春自治旗甘奎努图克调查》、《布特哈旗鄂伦春民族乡调查》。第二集四篇,分别是《逊克县鄂伦春民族乡调查》、《逊克县新兴村调查》、《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调查》、《爱辉县鄂伦春民族乡调查》。

《鄂伦春人》,195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历史学家秋浦撰写,本书分为十节,并附有图片。是作者访问鄂伦春民族地区时的所见所闻,并参考了一些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撰写的有关鄂伦春民族的情况介绍。

《兴安岭之王--使马鄂伦春族》是日本人浅川四郎,水田珍馨所著,赵复兴翻译,1999年 4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我国鄂伦春族的调查研究报告。本书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对我国鄂伦春族进行的调查研究报告。这两本报告记述了我国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的社会历史、氏族、狩猎生产、原始生活、性格及对事物的看法等多方面调研资料,特别是对鄂伦春族的游猎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研究。因此该书对上世纪30~40代鄂伦春族历史文化、社会生产、原始生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是俄国历史学家、著名的通古斯学者史禄国(1889~1939)所著,全文57万字,是他在1912~1913年、1915~1917年间,在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地区调研收集资料编写而成的一本民族学专著。由吴有刚、赵复兴、孟克翻译,198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称鄂伦春人、鄂温克人为“北方通古斯”,现今“通古斯”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学术名词。本书对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的地理环境、经济类型、氏族分布、氏族组织和职能、婚姻、家庭、财产、风俗习惯等方面做了阐述,是一本能够全面了解鄂伦春族社会历史情况的重要参考书。该书特别之处还有需要认真阅读的注释和附录、引用书目,这些补充与正文配合,可以了解当时俄罗斯学者对远东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情况,可以了解正文没有描述的细节以及鄂伦春语词汇。

二、档案史料和档案资料

档案史料主要有:《有关达斡尔、鄂伦春与索伦族历史资料》(1958年1月版)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史料摘抄》(1961年12月版),是由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出版。其中《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史料摘抄》是从黑龙江志稿、辽海丛书、满蒙丛书(五)、黑龙江述略、东三省政略、爱辉县志、呼伦贝尔志略、吉林通志、奉天通志、朔方备乘等十七种史志丛书中,就有关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及赫哲等四族的史料摘录下来的。是我国最早摘抄的有关鄂伦春民族的史料。

档案资料主要分为汉文档案资料和满汉文档案资料。汉文档案资料有《黑龙江少数民族》,其档案资料选择的范围是在清朝末期到民国年间(1903~1931),民族的排序以材料的多寡为序。是由黑龙江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辑,1985年5月出版的,收录鄂伦春族部分有123篇档案材料,达斡尔族部分有23篇档案材料,鄂温克族部分有 4篇档案材料;满汉文档案资料包括由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和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编印的《清代鄂伦春族满文档案汇编》(白英主持翻译、整理,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是从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所藏的1000万件清代档案中挑选出 311件有关鄂伦春族的档案,编译成 140万字的汇编,汇辑了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226年的档案文献。其中满文档案259件,满汉合璧档案24件,汉文档案28件。为了保持历史档案的原貌,档案文件,都按原件影印。其中满文档案,除按原件影印外,还逐件译成汉文,集中编排,附于书后。主要反映清代鄂伦春族编设旗分佐领、世管佐领源流、官员挑选补放、打牲丁数目、进贡貂皮、兵丁训练、赏給饷银物件、奉调出征,以及兴安城总管衙门的设置裁撤和分归各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献及档案资料是研究清代鄂伦春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对了解研究鄂伦春民族的历史缘由、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史志资料

地方文献是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重要文献。据了解有关鄂伦春族的文字记载始于清朝,目前发现《清实录》、《朔方备乘》、《黑龙江外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宁古塔纪略》、《黑龙江志稿》、《龙沙纪略》、《黑龙江述略》《布特哈志略》、《呼伦贝尔志略》等二十多种清代、民国时期的文献中都有“鄂伦春”族的记载。通过这些文献的记载可以肯定鄂伦春人是清朝时期被纳入“八旗”,然后以“鄂伦春”之名进入国家的社会政治体系之中的,朝廷以路、佐制度管理鄂伦春族事务。

建国后,地方史志有《鄂伦春族自治旗概况》分为两版即1981年和2009年版。《鄂伦春自治旗志》共出版三期,(1951~1988)、(1989~1999)、(2000~2009)。这些史志全面系统地记载鄂伦春自治旗建旗60年(1951~2009)来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记载了鄂伦春族人民在祖国民族大家庭中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充分展示了鄂伦春族悠久的民族文化、绚丽的风土人情和鄂伦春自治旗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资源矿藏,是人们了解鄂伦春、认识鄂伦春、研究鄂伦春的“百科全书”。另外还有由苏勇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的《呼伦贝尔盟民族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黑龙江省志第五十六卷民族志》及其续篇,这些民族志都从政治、历史、民族、经济、文化、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对鄂伦春族进行介绍,是我们了解鄂伦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情况的重要资料。

《鄂伦春族简史》,是《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出版了两个版,一个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另一个是2008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主要内容包括:族源与族称、清以前的鄂伦春族、清代的鄂伦春族、民国时期的鄂伦春族、日伪统治时期的鄂伦春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和鄂伦春族的解放、鄂伦春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习俗、20世纪50~80年代以来的鄂伦春族等。

四、鄂伦春民族研究资料

建国以来针对鄂伦春民族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鄂伦春族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进程、社会结构及由原始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发展所遇到的问题。《鄂伦春族研究》是由著名史学家赵复兴撰写的一本论文集,1987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录18篇研究鄂伦春族的文章。这些论文是作者于 1956年至 1985年对鄂伦春族地区进行了十余次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撰写而成的,对鄂伦春族历史、原始社会形态、古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殊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理论阐述,力求对鄂伦春族这一古老的社会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各个民族及其社会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是《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周喜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出版,该书反映了清朝政府统一与治理黑龙江民族的历史过程及民族间的关系并加以探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鄂伦春族及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

鄂伦春族文化研究的另一个着眼点是其独特的游猎经济和物质文化,如赵复兴撰写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鄂伦春族游猎文化》。该书是著者在50年代起亲自对鄂伦春族进行了10余次调查,查阅我国各个时代汉文文献资料和鄂伦春族唯一一部历史档案—库玛尔路鄂伦春族档案,以及一些俄国人和日本人对鄂伦春族调查研究的资料和著述的基础上所完成的著作。该书资料详实,论点独特,论述了鄂伦春族的游猎经济和物质文化及其发展变化,同时,依据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变化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上层建筑诸方面的问题及其发展变化,对鄂伦春族的游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认识。

以草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鄂伦春文化的著作有毅松 、涂建军、白兰著,2007年7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文化研究》,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涵,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作了探讨;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鄂伦春族所处环境的变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外界影响方面来探讨鄂伦春人,特别是鄂伦春文化的生存和延续问题,小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的著作有何群著的《环境与小民族生存___鄂伦春文化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提出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动物迅速消失,狩猎文化随之消亡的情形之下,在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为鄂伦春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留一些传承空间的著作有吴雅芝著的《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5);对鄂伦春原生态文化作了探讨和研究,全面分析了图腾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渊源,描述了“仙人柱”的人文色彩,揭秘了萨满文化的精神境界,总结了桦树皮文化的现代传承,探求“原生态”概念背后的文化诉求,研究文化生态学视域中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的著作有王为华所著的《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6)。

此外,韩有峰的《黑龙江鄂伦春族》(哈尔滨出版社,2002.4)、关小云的《中国鄂伦春族》(关小云、王再祥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5)、白兰的《鄂伦春族》(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都是介绍中国鄂伦春族的文献,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大小兴安岭间鄂伦春人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社会生产方式及建国后鄂伦春人生产生活的变化,其中《中国鄂伦春族》文献中还记载了41个有影响的鄂伦春族的文化人物以及鄂伦春族的重要文献和著作;全面反映了大兴安岭鄂伦春族定居50年来取得的成就,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鄂伦春族的帮助和关怀,重点研究大兴安岭鄂伦春族定居50年来发展历程的著作有关小云著的《大兴安岭鄂伦春》(哈尔滨出版社,2003.7),这部著作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更重要的是资料性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何文柱的《绰尔河流域鄂伦春族》(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以地域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绰尔河流域鄂伦春族;社会形态方面的研究著作有《鄂伦春族历史、文化与发展》(韩有峰,都永浩,刘金明等著,哈尔滨出版社,2003.07),秋浦著的《鄂伦春社会的发展》( 文物出版社 1978年版) 、郑东日著的《鄂伦春族社会变迁》(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介绍了居住在东北地区古老的鄂伦春族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与文化状态;此外还有学者对某一鄂伦春族聚居地区进行系统调查的著作有郭建斌、韩有峰主编的《鄂伦春族——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

以上文献从历史文化、社会形态、地域、自然环境与鄂伦春人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的方式研究鄂伦春族和鄂伦春族文化,记录鄂伦春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鄂伦春族文化的内容和形成,对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森林文化及从游猎到定居所形成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鄂伦春族文化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对鄂伦春族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杨丽艳.在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可利用的文献资料述略[J].黑龙江档案,2014(06).

[2]安群英.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法律文献概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03).

[3]范波.试述贵州民族文献[J].贵州民族研究,2005(05).

[4]骆伟.我国地方文献专题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6 (12).

[5]吕桂珍.民族文献研究述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6]李更旺.少数民族古代文史文献概述[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5(01).

[7]海日,朱林.我国鄂伦春族研究综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03).

[8]何群.环境与小民族生存: 鄂伦春文化的变迁[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吴雅芝.最后的传说: 鄂伦春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鄂伦春鄂伦春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多元民族
DIGITIZING THE OROQEN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