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七大”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武山县“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2017-03-08 10:20宗新武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建设

宗新武

加强“七大”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武山县“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宗新武

城关镇令川机收作业现场

“十二五”时期,是武山县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期。全县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全市“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深入实施“11253”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抓项目、建基地、调结构、提质量、保安全”,实现了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33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9.4亿元,“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3年下发“1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农业领域综合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省、市、县也出台了持续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约束趋紧;市场竞争力弱,比较效益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等问题是必须破解的难题。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农业长期发展的理念及目标。

“十三五”时期推进武山县农业改革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不松劲,积极实施全县“45311”现代农业产业推进计划,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把握新机遇,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到2020年,通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力争农业增加值达到2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9.07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县域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期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就必须加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现代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在河谷川道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浅山干旱山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南部山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全力打造蔬菜、畜牧、果品、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首位产业,继续实施以“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为主的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完成渭河川道区10万亩设施蔬菜大棚改造提升工程,在四河流域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在南、北二阴山区推广正茬豆角种植;坚持以点带面,积极推广武山“西梁模式”,加快建设浅山干旱区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旱作农业基地。加快畜牧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草牧业、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发展草食畜牧业,培育壮大南部山区冷水鱼、放养鸡、生态羊、舍饲牛、黑毛猪等特色养殖,有效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林果业,不断扩大洛门牟坪现代农业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打造“一区四带”优质果品示范基地。继续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以杨河、沿安、温泉、咀头等乡镇中药材基地为重点,积极培育中药材产业。着力推进劳务产业技能增效,按照稳定输出规模、提高劳务技能、提升品牌质量、引导返乡创业的要求,稳步提高技能型、智能型劳动力输转比例,进一步拓展就近转移就业空间,确保劳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坚持把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发展与体验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相结合,逐步形成有乡土气息、乡愁韵味等地方特色休闲农业。

二、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

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发展;充分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科技成果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一批现代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大力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组建合作农场,支持引导合作农场将股份合作的土地进行规划整理,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不断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以各类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作价入股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创造品牌、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全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抓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功能。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二期建设进度,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洛门5万吨冷链物流和金鑫万吨冷链物流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豆角等特色农产品产地贮藏库。

三、加强现代农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重点工作。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多种方式;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健全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及县、乡二级应急指挥体系;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资源,探索推进农林牧等领域内的综合执法,不断强化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持续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瘦肉精”、生鲜乳、生猪屠宰、水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管理,充分发挥农产品产地认证对标准化进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确保产出安全。

四、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废旧农膜回收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农业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推进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县内农业企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的技术服务指导,发挥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品种选育、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主体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突破。依托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武山洛门牟坪现代农业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搭建多形式科技服务平台。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着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畜种改良、秸秆利用等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促进学历、技能和创业培养相互衔接,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人以上,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

植保无人机防治马铃薯

五、加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建设。

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覆盖面,稳步推进大中型沼气建设。大力发展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示范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设备及物联网技术,推进设施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工厂化育苗等设施种植业发展,扎实推进蔬菜产业设施化生产,重点推广防雹网棚、钢架大棚、喷微灌设施、杀虫灯、防虫网、粘虫板、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大力发展设施畜禽和渔业规模养殖,提升畜禽和渔业养殖设施化装备水平。加快农机推广应用步伐,引进推广大中小型农业农村急需机械,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扩大作业规模,提升综合作业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促进大中小型机械、动力与配套机械、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机械、川区与山地机械协调发展。加强农机化技术与装备引进研发推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动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和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规模化沼气试点,以通济牧业沼气建设工程为参考,积极争取中大型沼气、农村区域性集体供气、太阳灶、热水器等环保、节能、高效的新能源项目,加快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步伐。

六、加强现代农业投入保障体系建设。

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资金,强化预算执行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财政和金融支持方式,灵活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手段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加大对扶贫、水利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贴息、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保险补贴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政府涉农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重点利用好扶贫互助资金“双助贷”工程、“三户一孤”人员大病救助保险全覆盖等工程,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到乡镇布网设点,延伸服务半径,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贷支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果树经济林及活畜抵押贷款试点。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尤其是要将蔬菜、果园及设施农业纳入到保险范围;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机制,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发挥保险机制融资增信作用。全面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

七、加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制定农产品网上销售质量标准,培育农产品网上交易群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最大程度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保障农民利益。抢抓武山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化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积极推动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过程信息化。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灾害预警预报、执法监管、质量安全追溯、产权交易等方面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快递下乡”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完成“百县宽带乡村工程”,提高乡村两级宽带网络普及和接入能力,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发展。鼓励县内互联网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利用淘宝网“魅力武山特色馆”、武山电子商务创业园、武山电商服务中心及乡村两级服务站点,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指导农民合作社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发布本社产品生产和服务信息,提升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水平。

(作者系武山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