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安全行为外文研究文献综述

2017-03-08 02:31吴艺娟郑向敏
文景 2017年5期
关键词:旅游者决策旅游

吴艺娟 郑向敏,2

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与人因有关,无论Skiba的轨迹交叉论还是Heinrich的因果连锁理论都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的主要引致因素之一,减少“安全金字塔”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人为因素是最关键和复杂的因素,需要从心理、生理、人口统计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进行审视,研究对象也有个体和群体之分。同样地,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旅游者的行为选择密切相关,其不安全行为往往容易引发旅游安全事故。然而,旅游过程的复杂性、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使得旅游者安全行为管控愈加困难。随着安全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安全行为领域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其重要性也日趋明显。研究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目的在于控制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激励并引导其安全行为。本文从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源起及概念内涵、结构维度、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更深入的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源起及概念内涵

学者们对旅游者安全行为的探索起源于旅游安全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界逐渐关注旅游犯罪领域,并围绕某特定类型旅游安全事件开展研究,随后出现了旅游安全与恐怖主义、政治环境、战争、自然灾害、健康疾病和全球环境变化等宏观视角的研究。美国“9 •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学界对旅游安全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学者投身于旅游安全研究,并开始从旅游风险感知角度探索旅游者安全行为。与此同时,旅游安全微观领域研究也逐渐增多,形成了包括特定旅游类型的安全研究、特定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研究以及特定旅游环节的安全研究等研究成果。目前虽尚未出现针对旅游者安全行为的专项科研成果,然而不断丰富的相关文献则从多个角度涉及旅游者安全行为,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近年来,旅游者安全行为成为旅游安全研究的热点,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也逐渐向纵深化发展。然而,国外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较为零散,虽涉及相关概念,但尚未明确定义旅游者安全行为的概念内涵。本文在梳理外文文献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关于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相关概念及定义(见表1)。

表1 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相关概念及内涵Tab.1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 of tourist safety behavior

续表

旅游者安全行为是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在应用领域的扩展,安全行为科学旨在通过对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了解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以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激励人的安全行为的目的。此外,对行为模式的解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旅游者安全行为(见图1)。从生理学角度看,旅游者受到旅游安全相关的外部刺激后,通过五官等肌体感受将安全刺激信号传输至大脑,由大脑对信号作出解读和判断,从而引导旅游者安全行为的选择以达到刺激平衡;从社会学角度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安全的需要产生安全行为动机,动机引导旅游者的安全行为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当在旅游者实现一个安全目标时,新的安全需要也随之产生。基于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和行为模式分析,可以认为旅游者安全行为是旅游者基于所掌握的旅游安全知识、以往的旅游安全经验、旅游风险感知等方面的状态和心理因素,在自身安全需要的驱动下,为规避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素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全过程中达到相对安全状态的行为反应。

图1 旅游者安全行为模式Fig.1 Tourist safety behavior pattern

二、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结构维度

国外关于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虽各有侧重,但基本围绕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结构维度及其影响因素而开展。通过对相关外文文献的梳理,可将旅游者安全行为划分为5个维度:旅游者的安全决策行为、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旅游前的安全准备行为、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行为以及旅游后的安全反馈行为;同时,旅游者的安全决策行为及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贯穿旅游活动过程始终,普遍存在于旅游前期与旅游中期。

1. 旅游者的安全决策行为

旅游作为个体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种方式,包含了对基本需求和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因而旅游决策相对于一般决策而言也更为复杂。国外对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分为两个主流视角:旅游过程取向视角和旅游者属性视角。旅游过程取向视角认为:旅游决策行为发生在多个阶段,如信息搜集阶段、选择评估和筛选阶段、替代选择阶段、旅游进行阶段;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先前旅游经验等内外部因素的不同使得旅游者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有所差别,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决策。旅游者属性视角则认为旅游决策是无法划分为几个连续阶段的持续过程,并且旅游决策没有终点。

基于旅游过程取向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安全决策行为贯穿于旅游活动过程始终,是旅游者对旅游安全行为的决策,指旅游者基于安全目的所作出的各类旅游决定,涉及是否出行、以何种方式出行、出行时间、旅游目的地以及旅行计划的选择等,按照过程分类主要划分为旅游前和旅游中两个过程。安全决策行为关系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能否成功规避或者降低旅游风险。旅游者决策前的犹豫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最后决策阶段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推迟购买,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视为安全决策行为的一部分。当存在不确定情况时,旅游决策可能伴随诸多风险。若决策失败,旅游者将需要承担相应后果,如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损失,人身伤害,心理影响以及社会各界的批评等。因而旅游者对旅游决策格外慎重,产生犹豫行为。此外,旅游者对于旅游风险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也可能导致旅游者决策前的犹豫行为。在决策理论中,旅游者的犹豫行为被视为一种决策风格,是决策者惯常行为以外的更为固定的特性。决策前的犹豫行为往往是为了规避旅游风险,可以为最终决策留出更多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旅游者可以通过对目的地安全和风险信息进行搜索,为决策行为提供更为充实的信息参考。

2. 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

旅游者拥有获取旅游地信息及旅游风险信息的权利。在旅游决策过程中,旅游者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旅游信息搜索行为,这些旅游信息不仅涉及行、游、住、食、购、娱6个环节要素,还包括旅游全过程中的安全和风险信息。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广义上的理解即旅游者为达到保护自身及其他旅游者安全的目的,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信息渠道为其旅游计划提供信息支持。此处的旅游者安全信息搜索行为不仅指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更关键的内涵在于旅游者有意识地以安全为目标所进行的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狭义上的理解则为,旅游者为确保旅游安全所进行的对涉及旅游活动各环节的旅游安全信息及风险信息的搜集行为。由于凡是涉及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信息都是旅游者作出安全决策的信息准备前提,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又往往直接影响旅游活动的安全状况,基于此,笔者更倾向于从广泛意义上对旅游者安全信息搜索行为进行理解。

旅游信息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旅游者要想对旅行方式、旅游资源等的选择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从内外部信息渠道获取信息。首先,旅游基本信息来源于对内部信息的搜索,旅游者会在出游前对以往的旅游体验和自身的旅游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作出旅游决策。当内部信息不充分时,旅游者则会寻求外部信息的帮助,外部信息来源主要有公共信息渠道、旅游信息渠道、亲朋好友以及政府信息渠道等。如今,旅游者信息渠道愈加广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旅游者最主要的外部信息来源之一。

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是其安全行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者对安全信息以及旅游相关信息的获取,目的是为了降低旅游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旅游者可以通过信息搜索对风险进行管理,随着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信息搜索也成为旅游者降低和管理旅游风险的主要策略之一。旅游者的信息搜索行为是国外旅游者安全行为的重要研究视角,如Fodness等学者对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的相关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并构建出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的模型。学者们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如Quintal等发现风险规避对旅游者信息搜索范围没有影响,而不确定性规避对旅游者信息搜索范围具有正向影响。同时,旅游者风险感知对信息搜索行为也有影响,基于风险感知划分的不同类型旅游者所使用的信息来源不同。旅游者的文化背景也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作用,来自于亚洲的旅游者往往更关注安全,而西方旅游者则更关注价值。此外,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与旅游决策的关系也获得学界较多关注,并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旅游信息搜索行为是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充足、及时且真实可靠的旅游信息是旅游者作出安全行为选择的基础。目前,在安全经济背景下,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逐渐被学者纳入安全领域研究范畴,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关注视角由其决策作用开始转向安全保障作用。

3. 旅游前的安全准备行为

旅游前的安全准备行为与旅游者的安全决策密切相关,充分的安全准备是保障旅游者安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旅游者所采取的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策略之一。安全准备行为包括设备、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表现为在旅游前配备合适的旅游装备,携带常用的急救药品或其他必备药品,为在旅游地可能遇到的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作好相应准备等。国外对旅游前安全准备行为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者的安全知识储备,当对旅游地的安全知识掌握不充分时旅游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铤而走险。Ballantyne等通过对比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海滩旅游的国内外学生对海滩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熟知程度,从如何有效传播海滩安全知识以及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两个方面,为旅游者的安全准备措施提出建议。此外,与国内旅游者相比,国际旅游者所面临的旅游风险更为广泛,包括一系列健康风险,因而国际旅游者更加重视旅游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对于目的地国家而言,当存在健康风险时,应提前告知旅游者疾病风险险情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旅游者而言,则可以选择疫苗接种等方式的旅游前安全准备行为以有效防范疾病传染。

不同类型旅游者所采取的安全准备行为各有侧重。老年人在出游前注重对安全和急救药品的配备,国际旅游者在出游前往往会对目的地国家的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储备,自驾游或背包游等散客旅游者对于旅游安全装备更为关注。对于探险旅游者而言,安全装备的配备尤为重要,探险旅游者往往表现为对惊险、挑战和刺激的追求,这使得探险旅游者比其他类型旅游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旅游风险,充分的安全准备行为则能帮助其有效降低风险。

4. 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行为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行为较旅游前的安全行为更为复杂,涉及影响因素更广,从而研究难度也较大。目前国外该领域研究尚未完善,学者多从微观视角审视旅游者安全防范行为,主要关注旅游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旅游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从旅游者的应对行为方面看,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往往需要在难以预料的情况下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在此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安全决策。旅游者的个性特征、旅游相关变量和社会人口学特征等将对其安全决策产生影响,如具有高容忍度的旅游者在旅游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会改变行程。Cahyanto对旅游者在飓风突发事件中决策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有团队旅游偏好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在飓风发生时选择撤离。从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看,旅游者所采取的这些行为并不一定卓有成效。如皮肤癌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很可能发生的身体风险,不间断的阳光暴晒及晒伤是造成皮肤癌的风险因素。而Rodrigues等学者的研究发现,旅游者所采取的诸如减少日晒、穿防晒衣或者其他遮阳物等的阳光防护措施有效性很低,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

5. 旅游后的安全反馈行为

随着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的深入,旅游者旅游后的安全反馈行为也开始获得国外学者的关注。旅游结束后,旅游者通过自媒体、口碑宣传或其他传播形式向潜在旅游者传递旅游地的安全体验和经历,形成丰富多样的信息渠道,也成为潜在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旅游者的安全反馈行为主要表现为在线分享旅游安全体验、是否向其他人推荐旅游地以及是否重游旅游地等方面。国外对旅游者安全反馈行为的研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结果:一种观点认为,在旅游过程中感到威胁或者不安全的旅游者将不会重游该旅游地,也不会向其他人推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了对旅游地安全的消极印象,但在旅游结束后,这样的印象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且旅游者很可能会向他人推荐该旅游地。

三、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是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有效控制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并激励其安全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引导旅游者安全行为必须首先了解其影响因素才能达到良好的管控效果。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们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索,主要包含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旅游相关因素。

1. 内部因素

(1)人口统计学特征

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其安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包括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国籍、种族等方面。其中,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决策差异获得学者较多关注。一般而言,女性旅游者相比于男性旅游者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面临潜在旅游风险时更可能选择相对安全的决策行为。如对于飓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女性旅游者往往为了安全保障而选择撤离。不同年龄层次的旅游者承担旅游风险的意愿不同,年轻的旅游者比年长的旅游者愿意承担更大的健康风险,在存在健康风险时,年轻的旅游者可能不会放弃原有的旅行计划。Rittichainuwat的研究发现,年轻的探险旅游者在面临跨境旅游风险时仍可能继续前往该旅游地,并认为恐怖袭击、疾病等旅游风险已经常态化。当然,收入水平也会给旅游者的安全行为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突发旅游风险时取消行程将产生额外的费用,包括重订航班、饮食等的费用。在此类情况下,可支配收入较高的旅游者更可能作出较为理性的安全决策,即选择取消行程。在国际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风险感知受到国籍差异的影响,当旅游灾害发生时,亚洲旅游者比西方旅游者更可能改变旅行计划;此外,国外游客相对于国内游客而言,其决策行为更具安全性。种族差异也是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关键因素,相比于非洲裔美国旅游者而言,白人旅游者更倾向于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旅游决策,这是因为非洲裔美国旅游者普遍对政府缺乏信任,当其从官方渠道接收到旅游风险预警信息时往往不会即刻撤离。

(2)旅游风险感知

旅游者的风险意识主要表现为旅游风险感知,旅游风险感知对旅游者各维度安全行为的影响较大。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是旅游者为规避旅游风险而采取的行为过程,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旅游风险感知将影响旅游者安全信息搜索行为的范围、程度、种类偏好等。随着越来越多旅游突发事件的发生,旅游者风险感知在安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在旅游决策的后期阶段,旅游者往往倾向于选择降低风险的策略并且更加关注负面信息,从而消极的风险感知起到主导作用。一般而言,具有较高旅游风险感知的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更加谨慎,避免甚至取消前往高风险地区旅游,如当旅游者意识到目的地存在恐怖袭击风险时,将会避免出行。同时,旅游者的风险感知也会影响其通过口碑宣传等方式对目的地安全状况的反馈行为。

(3)旅游先验知识

旅游先验知识包括主观知识、客观知识、先前来访经历和过去旅游经历4个维度。不同旅游者的旅游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同,对所传递风险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待风险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旅游先验知识将影响旅游者对自身风险应对能力以及目的地旅游风险水平的评估,并最终影响其旅游安全行为的选择。具体而言,当旅游者接收到目的地的旅游风险信息后,拥有丰富的旅游先验知识的旅游者对于风险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对于目的地风险状况往往持有较乐观的态度,对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更为自信,进而更可能低估目的地的风险水平或者高估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采取不安全的旅游行为。如Sharifpour等发现旅游者的先验知识与风险感知决定了旅游者所使用的信息来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

(4)旅游者类型

旅游者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被划分类型,不同类型旅游者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质,对旅游风险的敏感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形成旅游者对旅游安全行为选择的不同倾向。一般而言,相对于以商务旅游和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旅游者,度假旅游者的安全感知更高;国内旅游者要比跨境旅游者有更高的安全防护意识,从而度假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由于具有更高的风险感知,对旅游地的风险信息更为敏感,往往倾向于选择安全的旅游行为。按照风险偏好划分,旅游者可以分为风险谨慎型和风险厌恶型,这两种类型旅游者由于不同的风险偏好使其在安全信息搜索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来源存在较大差异。

(5)个体关联性

个体关联性是指个体感知的与某个问题相关联的程度,当某个问题与个体生活具有较高的关联性时,任何关于该问题的信息都会与个体产生共鸣,从而被个体重视并得到及时处理。个体关联性可以通过个体关于该特定问题的兴趣、重要性与好奇心进行测量。目前,国外关于个体关联性对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旅游者对于特定旅游风险的个体关联性越高,其旅游行为的安全性越高,原因在于个体关联性高的旅游者往往更容易接受和认可旅游风险预警信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体关联性越高的旅游者越排斥预警信息,并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风险情况,从而其旅游行为的安全性较低。

2. 外部因素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主要通过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对旅游者的安全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常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象环境、地质环境等。气象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多变的气象因素也时刻威胁着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飓风、暴雨、寒潮等。因此,对于气象环境的关注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构成了旅游者安全行为的一部分,旅游者通过安全信息搜索了解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帮助其采取相应的安全准备行为。虽然多数旅游者会在预订前了解目的地的气象环境,但很大部分旅游者仅在旅行活动开始前不久才进行了解,而旅行前一周才检查天气状况的旅游者占了很大比例。可见,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气象环境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当突发灾害性天气时容易造成旅游者的恐慌以及不理智的决策行为。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也是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旅游者更青睐于前往地质环境相对稳定的旅游地。如2011年3月日本的强大地震直接引起福岛核泄漏并造成严重恐慌,导致旅游者对于出行日本的计划犹豫不决,而这种犹豫行为可以为旅游者的行为选择留有余地,使旅游决策更具安全性。

(2)社会环境

旅游地的社会环境对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及安全决策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以恐怖袭击的影响最大。社会环境因素构成复杂,主要体现为旅游地的社会治安、政治稳定状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袭击国外旅游者被恐怖组织视为是对目的地国家的政治报复,大量国际旅游者在恐怖袭击中丧生。当旅游者感知到目的地存在恐怖袭击风险时,往往采取避免出行等安全决策行为以保障自身安全。此外,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还包括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尤其在出境旅游中,旅游者往往在安全信息搜索过程中更加关注在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作好文化知识准备,以避免主客之间的矛盾和误解所可能引发的文化冲突。

(3)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是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外部管理因素,关系到公众获取旅游环境风险信息的权利,对于引导旅游者安全行为、保障旅游安全至关重要。风险沟通最早由美国环保署署长William Ruckelshaus提出,是个体、团体和机构间信息交互与意见交流过程,是与目标受众进行的双向交流,其目的是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以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国际范围内频发的旅游危机事件引发不少学者和公众的关注,风险沟通的研究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受到重视。旅游风险的普遍存在及其影响的广泛性也使得风险沟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旅游目的地风险信息的提供能够有效阻止旅游者的不理性决策,帮助旅游者降低旅游风险。因此,确保旅游风险沟通的有效性,保证风险信息传递的通畅、风险信息的透明公开,将有助于旅游者获取更为客观、充分的旅游风险信息,引导旅游者作出安全决策,使其在决策过程中不至于高估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或者低估目的地风险状况。Liu认为风险沟通对旅游者决策前的犹豫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有效的风险沟通能够帮助旅游者更好地进行安全决策。目前,风险沟通的主要方式有新闻发布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电话采访、口头沟通、电子邮件和书面沟通等。风险沟通作为有效的、可信的旅游风险信息传播渠道,能够在第一时间将风险信息传递给旅游者,使旅游者建立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将影响旅游者的信息搜索行为,使旅游者扩展更为广泛的风险信息渠道。当旅游者在风险沟通中建立信任感后,风险沟通的主要传播方式将很可能成为旅游者今后获取旅游风险信息的来源渠道。

3. 旅游相关因素

旅游群体的大小、是否首次旅游、旅游同伴、旅游交通方式、旅游组织形式等旅游相关变量也会影响旅游者安全行为。家庭规模更大的旅游群体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更注重安全,如遇到突发气象风险时更倾向于选择主动撤离以保护所有家人的安全。旅游者是否首次前往该地旅游影响其风险感知和风险降低策略的选择,重游者与初次旅游者所感知的风险类型不同,进而所采取的降低风险的行为也不同。旅伴类型也会影响旅游者的安全行为,当与小孩一同出游时,保护小孩免遭任何可能危险的社会期望将提升旅游者的风险感知,从而使旅游者行为更具安全性;而与长辈一同出游时,由于长者往往过于依赖个人经验或者旅游知识,其他旅游者可能会适应长辈的需求,而采取相对主观的行为决策,使得旅游行为缺乏安全性。此外,旅游交通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安全行为,包括是否搭乘飞机、租用交通工具还是使用个人的交通工具等。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旅游者安全行为是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延伸,关注安全行为主体的影响和作用。旅游者安全行为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旅游活动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使得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难度较大。国外研究经历了从简单的旅游者安全决策行为的研究,到旅游前及旅游中的安全行为研究,再到不同结构维度的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研究视角逐渐丰富。学者们从旅游者的安全决策行为、安全信息搜索行为、旅游前的安全准备行为、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行为以及旅游后的安全反馈行为等维度形成了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的理论体系。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近年来外文文献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研究: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风险感知、旅游先验知识、旅游者类型、个体关联性等内部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险沟通等外部影响因素;以及旅游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外文文献研究整理出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的整体框架图如图2所示。

图2 国外关于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Fig.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ourist safety behavior research abroad

2. 未来研究展望

近年来,学者们在旅游安全行为领域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但在当今安全经济时代,旅游者安全行为理论仍存在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空间。

(1)概念内涵及量表开发

虽有涉及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相关研究,但在理论上尚无明确描述“旅游者安全行为”这一术语的内涵,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和定义。从结构维度方面看,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结构化的旅游者安全行为维度模型。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并不像其他行为领域研究已成体系,或在关键问题方面已达成共识,学者们更多的是在其他相关领域研究中无意识地涉及,这使得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明确旅游者安全行为及其各维度概念内涵对于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

量表开发是实证研究的基础,然而纵观现有外文研究,仅有少数学者针对旅游者安全行为中的某个维度或者某个维度中的具体环节进行量表开发,多数研究通过沿用行为学领域的现成量表完成实证,如Wong等学者沿用Friedman等开发的决策量表中Evasiveness(cop-out)的6个题项测量旅游者决策前的犹豫行为。目前,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实证研究尚未成熟,可以借鉴、援引相关学科的成熟量表。然而有些量表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不同文化环境下、不同作用因素条件下的旅游者安全行为也会有明显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开发量表或者适当修正现有量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其他影响因素的探索

国外在旅游者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规模。从内部因素方面看,现有研究对于旅游者风险感知、旅游先验知识等内部因素着墨较多,很少关注旅游者的个体关联性、气质与性格等个性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知觉、角色心理、价值观等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此外,对于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等生理因素的影响研究也较少。从外部因素方面看,学者对气象环境、地质环境等方面的自然环境因素及旅游地社会治安、政治稳定状况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因素有了较多探讨,对于旅游安全信息便捷度的影响仅在部分文献中略有涉及,社会环境因素中的社会舆论、社会风俗、社会时尚等方面对于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经济环境对于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也存在较多不足。此外,管理因素对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寥寥无几,未来研究可以从旅游从业人员、设施设备、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因素着手探讨对旅游者安全行为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3)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

已有学者结合人类学、行为学、心理学、安全学等不同的学科背景开展旅游者安全行为学的研究,研究方法有关键事件法、焦点小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定量研究为主。未来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可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融合,定量研究中注重不同情境下的量表开发,结合观察法、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并关注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运用。

从研究视角看,学者多进行单维度安全行为的研究,或者围绕特定旅游类型、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环节的旅游者安全行为进行分析,主要关注旅游前期与中期的旅游者安全行为,缺乏对旅游者安全行为进行多维度的系统性探索以及从更为广泛意义上对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对旅游后的旅游者安全反馈行为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旅游者安全反馈行为的影响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未有针对该领域开展专门的系统化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旅游者安全反馈行为。

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已然成为趋势。现有旅游者安全行为的研究较少结合大数据背景开展。今后的旅游者安全行为研究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旅游者的安全信息搜索行为及安全反馈行为等,探讨其行为模式特征。未来的相关研究应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高效快捷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平台,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旅游者安全行为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为旅游者安全行为的差异分析、预测以及干预分析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1]Jud G D. Tourism and crime in Mexico[J].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75 :324~330.

[2]Pizam A. Tourism and crime: is there a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2,20(3):7~10.

[3]Sönmez S F, Graefe A R. Inぼuence of terrorism risk on foreign tourism decis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1):112~144.

[4]Sönmez S F. Tourism,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2):416~456.

[5]Smith V L. War and tourism : An American ethnograph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1):202~227.

[6]Milo K J, Yoder S L. Recovery from natural disaster: Travel writers and tourist destination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1):36~39.

[7]Blake A, Sinclair M T, Sugiyarto G.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on tourism and the UK economy[J]. Tourism Economics,2003,9(4):449~465.

[8]Gössling S.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ourism[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2,12(4):283~302.

[9]Bentley T, Page S, Meyer D, et al. How safe is adventure tourism in New Zealand?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Applied Ergonomics,2001,32(4):327~338.

[10]Barker M, Page S J. Visitor safety in urban tourism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Auckland, New Zealand[J]. Cities,2002,19(4):273~282.

[11]Saraithong W, Chancharoenchai K. Tourists behaviour in Thai homestay busi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ases,2011,13(3):112~126.

[12]Wong J Y, Yeh C. Tourist hesitation in destination decision making[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1):6~23.

[13]Liu L L.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communication and tourist hesit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Finance & Management Strategy,2013,8(1):23.

[14]Fodness D, Murray B. Tourist information sear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3):503~523.

[15]Björk P, Kauppinen-Räisänen H.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risk on information search :A study of Finnish tourist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11,11(3):306~323.

[16]Ballantyne R, Carr N, Hughes K. Between the ぼags: an assess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knowledge of beach safety in Australia[J]. 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617~622.

[17]Wang P. The influence of tourists’ safety perception during vacation destinationdecision process: an integration of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 Safe and Secure Cities: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ll-Being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IS 2014[C]. Turku, Finland :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August 18~20, 2014.

[18]Bhat M A. Safety and security perception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ourists in Kashmir[J]. Journal of Services Research,2013,13(2):131~144.

[19]Tasci A D, Boylu Y. Cultural comparison of tourists’ safety perception in relation to trip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0,12(2):179~192.

[20]Smallman C, Moore K. Process studies of tourists decision-making[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0,37(2):397~422.

[21]Smallman C, Moore K, Wilson J, et al. 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ndestin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New Zealand[J]. Field Guide to Case Study Research in Tourism, Hospitality and Leisure,2012(6):297.

[22]Walls A R, Okumus F, Wang Y. Cognition and affect interplay : A framework for the tourist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2011,28(5):567~582.

[23]Serrato M A, Tello J, Díaz A, et al. Visitor proベle, satisfaction levels and clustering of tourists for decision making in Michoacan, Mexico[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17(1):119~143.

[24]Thunholm P. Decision-making style : habit, style or both?[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4):931~944.

[25]Jenkins R L. Family vacation decision-making[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8,16(4):2~7.

[26]Buhalis D, Law R.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 years on and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the state of e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2008,29(4):609~623.

[27]Bettman J R.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 Journal of Marketing,1979.

[28]Fodness D, Murray B. A model of touris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37(3):220~230.

[29]Wilson V G. Impact of travel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on the image of Tanzania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J]. Athens Journal of Tourism,2014(2):135~146.

[30]Poon W, Lock-Teng Low K. Are travellers satisfied with Malaysian hot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5,17(3):217~227.

[31]Jacobsen J K S, Munar A M. Tourist information search and destination choice in a digital age[J].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2(1):39~47.

[32]Ho C, Lin M, Chen H. Web users’ behavioural pattern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arch:From online to ofぼine[J]. Tourism Management,2012,33(6):1468~1482.

[33]Sharifpour M, Walters G, Ritchie B W,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prior knowledge in tourist decision mak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isk perceptions and information search[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3,53(3):307~322.

[34]Mehta B, Jindal H, Bhatt B, et al. Vaccination for safe travel to India[J].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2014,10(4):1111~1113.

[35]Houge Mackenzie S, Kerr J H. A (mis) guided adventure tourism experience:An autoethnographic analysis of mountaineering in Bolivia[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12,17(2):125~144.

[36]Kozak M, Crotts J C, Law R. The impact of the perception of risk on international travell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7,9(4):233~242.

[37]Cahyanto I, Pennington-Gray L, Thapa B, et al.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tourist’s hurricane evacuation decision making[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4,2(4):253~265.

[38]Rodrigues A, Sniehotta F F, Araujo-Soares V. Are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sunprotective behaviors in recreational and tourist settings effective?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and moderator analysis[J].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3,45(2):224~238.

[39]George R. Tourist’s perceptions of safety and security while visiting Cape Town[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5):575~585.

[40]Bateman J M, Edwards B. Gender and evacuation : A closer look at why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evacuate for hurricanes[J]. Natural Hazards Review,2002,3(3):107~117.

[41]Aro A R, Vartti A, Schreck M, et al. Willingness to take travel-related health risks:a study among Finnish tourists in Asia during the avian influenza outbrea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9,16(1):68~73.

[42]Matyas C, Srinivasan S, Cahyanto I, et al. Risk perception and evacuation decisions of Florida tourists under hurricane threats: a stated preference analysis[J]. Natural Hazards,2011,59(2):871~890.

[43]Rittichainuwat B N, Chakraborty G. Perceived travel risks regarding terrorism and disease: The case of Thailand[J]. Tourism Management,2009,30(3):410~418.

[44]Kozak M, Crotts J C, Law R. The impact of the perception of risk on international travell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7,9(4):233~242.

[45]Seddighi H R, Nuttall M W, Theocharous A L. Does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ourists influence the destination choice?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olitical instability[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2):181~191.

[46]Law R. The perceived impact of risks on travel decis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6,8(4):289~300.

[47]Um S, Crompton J L. The roles of perceived inhibitors and facilitators in pleasure travel destination decision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0(3):18~25.

[48]Sönmez S F, Graefe A R. Determining future travel behavior from past travel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s of risk and safet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8,37(2):171~177.

[49]Reisinger Y, Mavondo F. Travel anxiety and intentions to travel internationally:Implications of travel risk perception[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3):212~225.

[50]Floyd M F, Gibson H, Pennington-Gray L, et al. The effect of risk perceptions on intentions to travel in the aftermath of September 11, 2001[J]. Journal of Travel &Tourism Marketing,2004,15(2~3):19~38.

[51]Pizam A, Fleischer A. Severity versus frequency of acts of terrorism : Which has a larger impact on tourism demand?[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0(3):337~339.

[52]Fullerton T, Petty R E, Cacioppo J T.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Z].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986.

[53]Aldoory L, Kim J N, Tindall N.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shared risk in crisis communication : Elaborating the situational theory of publics[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10,36(2):134~140.

[54]Hallahan K. Inactive publics: The forgotten publics in public relations[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00,26(4):499~515.

[55]Greenwald A G, Leavitt C. Audience involvement in advertising : four level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4,11(1):581~592.

[56]Peacock W G, Brody S D, Highベeld W. Hurricane risk perceptions among Florida’s single family homeowners[J]. 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2005,73(s 2~3):120~135.

[57]Lindell M K, Lu J C, Prater C S. Household decision making and evacuation in response to hurricane Lili[J]. Natural Hazards Review,2005,6(4).

[58]Hamilton J M, Lau M A. The role of climate information in tourist destination choice decision making[M]. Tourism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Ecological,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Interrelationships,2005 :229.

[59]Bianchi R. Tourism and the globalisation of fear: Analysing the politics of risk and (in)security in global travel [J]. Tourism & Hospitality Research,2006,7(1):64~74.

[60]Goodrich J N. September 11, 2001 attack on America: a record of the immediate impacts and reactions in the USA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J]. Tourism Management,2002,23(6):573~580.

[61]Reisinger Y, Turner L.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 Indonesian tourists in Australia[J]. Tourism Management,1997,18(3):139~147.

[62]Dash N, Gladwin H. Evacu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J]. Natural Hazards Review,2014,8(3):69~77.

[63]Sorensen J H. Hazard warning systems: Review of 20 years of progress[J]. Natural Hazards Review,2000,1(2):119~125.

[64]Fuchs G, Reichel A. An exploratory inquiry into destination risk perceptions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of ベrst time vs. repeat visitors to a highly volatile destin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2):266~276.

[65]Solís D, Thomas M, Letson D.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hurricane evacuation choic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2(3):188~196.

[66]Friedman I A, Mann L. Coping patterns in adolescent decision making: An Israeli-Australian comparison[J].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3,16(2):187~199.

猜你喜欢
旅游者决策旅游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