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设计标准;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避免采用题海战术;提高作业设计的丰富度,体现作业设计的人文化;符合学生的数学水平,难度层级要合理,数学教学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作业设计 新课标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52
数学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然而数学学习任务重,学习难度大,学生经常感到吃力。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数学教学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更要引起对此部分设计的重视,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设计标准
数学目标分为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要以学期目标为导向,促进数学作业设计的整体化、系统化与逻辑化。就每节课的作业设计而言,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要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发挥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课堂教学任务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对各部分知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强调有所不同,所分配的教学时间也有所不同。体现在作业上,我们主张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巩固重点知识,提高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综合促进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外,教师的教学眼光还要长远,不能局限于某一节课,要将作业设计放在较长的时间维度进行考虑,侧重于让学生掌握某个章节或某个部分的知识。因此,作业设计还要体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教师可在作业中添加相关知识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达到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若实际情况允许,教师也可在作业中添加下一环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前温习相关知识点,降低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以体现作业的系统化和层次化。
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避免采用题海战术
虽然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提出了给学生减负的倡导。受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一倡导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学生的学习压力依然较大,而且随着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在加上学生所学的课程多,各科作业加在一起,作业总量仍然不容乐观。另外,还有少数教师仍然相信题海战术的力量,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而是加大作业量,以题代教,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为了改正这一错误观念,我们主张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教育相关部门所颁布的规定,将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上,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成功,构建“以课堂为主,以作业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业题目,能够发挥“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作业练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严格控制大部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以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参照,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40分钟为适宜,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提高作业设计的丰富度。体现作业设计的人文化
我们倡导趣味教学,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作业设计环节。在过去的作业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练习题的形式,作业设计较为单一,生动性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作业设计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能体现数学的人文化,是否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来指导作业设计。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到作业设计,我们建议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以某一探究活动为题,如每一章节的课后探究为例,作为章节学习结束的总结与提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相关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合作能力,提升数学作业的丰富度与趣味性。数学本身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如能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长期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精神疲劳,并且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形象,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再如,教师也可将数学模型建构、数学知识网络图构建等等作为作业内容的一部分,提高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与人文性。
四、符合学生的数学水平,难度层级要合理
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們需要强调一个为大多数教师所忽视的设计误区——难度层级。
因为学生作为独立且独特的主体,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课上知识点的掌握度也有区别,对作业难度的要求也多种多样。经笔者观察,大多数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作业设计的难度并不能很好符合学生的数学水平。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对作业的难度需求较高;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较慢,难以适应较高难度的作业。若教师不能明察这一点,仍然按照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需求设计作业,并不能兼顾两端的话,那么作业设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建议,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适当在作业内添加一些具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在作业内添加一些侧重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的相关练习题,强化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总而言之,数学作业设计的作用与意义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此环节设计的重视。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同时,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包括作业设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才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