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7-03-07 00:21贺永超
南北桥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贺永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政治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主要课程,更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政治 学生主体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32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改革,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教育体制由于过于重视教师对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因此,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需要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尽量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政治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只是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参与,那学生就不能深刻体会这种价值观念的意义,不能将价值观念与实践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价值与道德观念。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现阶段的课程改革而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基础和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在观念的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教育制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只是作为教学的被动承受对象,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多是学会而不是会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将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高分数,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显然,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全面的变革。

首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師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开展政治课堂教学工作。初中政治是一门以知识理论为中心的课程,许多教师都反映理论知识教起来难,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理解和记忆难度都很大,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多是因为许多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在面对接受现成的知识的情况下,自然缺乏自身的思考与理解,也就不能将课本知识吸收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归根到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为了更好地突出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主动自愿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要舍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够逐渐对教师敞开心扉,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认同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的敏感时期,心理思想不成熟,教师和家长如果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诸多要求,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逃避学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在认识到这种学生心理后,要及时对自身的思想做出调整,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尊重,必然也会使学生对教师多一点信任,从心理上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政治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取得有效地教学效果。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向,使学生主动自愿对学习产生责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进行知识思考与练习,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有思考与理解,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的行为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许多教师从思想接受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即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众所周知,初中政治虽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政治理论并不是脱离材料而孤立存在的,需要依托分析众多的政治材料。许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量,直接将大量的政治材料呈现给学生,这给学生的政治理论分析增加了难度。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适当减少教学干预,将收集政治材料的工作下放给学生,使学生从始至终都能参与到政治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发挥主动性提供了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人生的价值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政治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这些材料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政治课程参与度,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认识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政治理论进行主动地理解与记忆。

同时,除了增加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参与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教师也要在教学方式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克服讲授法带来的劣势,以提问法、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使学生在这些教学方法中进行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进行政治学习。

总之,学生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体要进行主动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空间,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带动政治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