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燕
摘 要:导学互动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为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要通过合理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索,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目前各初中教育者都在探讨的主题之一。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方式展开深度探究,期望能够对该教学手段运用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课程导入;初中数学;导学互动
现代教育极为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应在教学中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探索,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进而形成高质量课程教学模式,而导学互动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种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不仅能够保证课堂教育氛围,同时还能对数学教学形成良好辅助等,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对其运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导学互动特征
导学互动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教师会将教学引导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会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先设置的学习主线,展开相应导学互动教学,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锻炼,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节奏把握也会更加理想,整体课程教学更加有序;第二,导学互动的运用,会将课程教学调整为完整的学习主体,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按照知识点对教师时间进行划分,并带领学生有序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学生知识点内化效果更加理想,能够真正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第三,在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地过程中,老师会按照教学内容,将教学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教学与学习的有效融合,教学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切实提高,能够高质量地实现各种教学目标[1]。
二、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课程导入中的运用
课程导学是带动学生学习意愿的主要手段,是数学教师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手段。老师会在教学之前,按照教学课标以及学生数学基础水平,对课程导入进行设计与安排。在具体安排过程中,由于各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并不相同,因此,老师的导入设计也应保持灵活化特点,要突出数学知识点特征,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完成对导学互动手段的高质量运用,确保可以制定出与学生学习习惯相符的导学方案,保证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2]。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之前,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研究,并结合教学课标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负数的必要性,使他们可以掌握负数以及正数的真正意义,能够学会运用负数与正数,对相反意义量进行反映;其次要按照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喜好,对教学兴趣激发点进行设计,并要利用激发点,展开一系列导学教学,以保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本课教学时,笔者以各地气温为例,通过生活实例带动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极为顺利地展开了后续教学;最后,要对具体课程导入方式进行选择与组合,不仅要利用激发点对学生学习意愿进行带动,同时还需要利用情境演示以及其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导学互动模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负数”与“正数”等相关知识点。
2.组织小组合作中的运用
在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3]。主要是因为,导学互动极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方式,因此老师应准确认识到小组学习手段的作用,合理利用其展开导学互动教学。
在具体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不仅要运用小组合作,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保证课堂整体学习气氛,同时还需要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学习状态,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时,老师要按照具体教学情况与教学要求,按照以导促学思想,合理地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老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组织学生对组内成员所需负责事务进行确定,保证小组学习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如何判定全等三角形”以及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讨论,使他们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够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进而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3.反馈学习训练中的运用
良好的学习反馈,能够帮助老师准确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況,可以及时对自身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可以切实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堂反馈,展开反馈学习训练,以达到纠正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的目标,确保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在使用该训练手段过程中,需要迅速掌握训练模式,制定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符的反馈训练方案,以帮助学生正确对知识点进行理解。
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对本课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即明确一次函数概念与解析式特征、了解函数与正比函数关联以及能够正确运用一次函数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要通过相关函数问题,对学生展开数学训练,确定每位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次,带领学生对习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并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就习题解题思路进行讲解,以保证课程教学互动效果;最后,老师应带领学生对本课教学进行总结,并通过组织小组发言的方式,明确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准确性,以便展开针对性调整,进而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4.知识归纳中的运用
在完成课程基础教学后,整体课程教学并未结束,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课程全过程进行回顾,并完成数学知识归纳与课程教学评价,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以“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由于这一节主要教学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可以利用反比例函数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因此,老师要按照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老师需要重点对反比例函数模型构建方式以及变量关系寻找方式进行教学,要按照教学反馈情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辅导与指导方案,并要在辅导过程中,组织学生就课程学习与知识点掌握情况,展开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以及师生互评,确保教学以及学习中的弊端可以及时被显现出来,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进而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通过本文对导学互动教学特征以及使用方式等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该教学模式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各初中教学应认识到该教学模式所具有的教学价值,要按照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与知识点教学安排,合理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运用,确保其具有的教学优势可以在教学导入、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反馈等环节中得到有效运用,从而实现高质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与方法,进而切实提升初中生数学学科综合性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海华.初探“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
[2]何应伦.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7(1).
[3]杨明东.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54.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