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林
摘 要: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民族类中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是一大难关。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并进而提高藏族学生对汉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汉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根据在夏河藏中授课的体会,总结文言文教学要关注的几个要点,并以此来增强民族类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培养民族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民族类中学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藏族中学生;文言文教学;古代汉语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载体,藏族中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有必要学习文言文,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但是,文言文文字精炼隽永、文风朴质晦涩、内涵博大精深,即便是普通类的学生都会感到畏惧,民族类初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对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是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在学习本身上就有不小的困难,加之文言文的语法、语义与现代汉语有着不少的差异,在生活中又不常用,对古代汉语知识了解缺乏,这就更增加了民族类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难度。另一方面,文言文的教法单调,教师们基本遵循的是“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学习不得要领,很容易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害怕学。
对于文言文的安排,民族类中学只在人教版(藏族地区使用)汉语第六册的教材上安排了《论语五则》《两小儿辩日》《陈太丘与友期》《为学》这四篇课文,其中《陈太丘与友期》被安排成课外阅读课文。虽然所选的课文都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对于别的课文类型,文言文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掌握效果也较差。
怎样才能提高藏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理清教材的核心目标,增强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的了解
在给藏族中学生讲授古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教什么,再去想怎么教。我们大多数老师教文言文的方法是先字字落实,将学生不理解的字词翻译解释,再将全文翻译成一篇准确通畅的现代文进行讲解,最终学生学习的不是文言文,而是现代文。这大概就是藏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也是他们对文言文感到不好学的地方所在吧。从这一点来看,不少老师其实并没有注意《汉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而是用普通类的标准“学生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学会用词典查文言词汇”来教学的。《汉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了解文言文,感受祖国丰富的古代文化。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藏为主类文言文的教学,一是要注重朗读的教学,培养藏族学生的古文语感;二是要对文中遇到的词汇、事物、道理多做介绍,以此增强学生对古代人们生活方式、思想习惯的了解,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则不必过于重视。
二、文言文的朗读教学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用第二语言学习文言文的藏族学生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最实用的方法。学生只要闯过了朗读关和背诵关,就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思想,也就完成了大半的学习任务。这是因为一方面朗读文言文有助于藏族学生体味文意,增强语感,有助于对文言文实词虚词、谋篇布局的特点有一定认识;另一方面朗读文言文有利于藏族学生熟悉文言文的音律节奏,感受其中的内涵美。毕竟像《论语》中句子的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一味翻译,反而画虎类犬,丧失了句子的魅力。
在文言文的朗读教学中,笔者认为,要做好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和学生精读。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发现教师的范读水平直接影响着藏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如果范读时教师朗读得不好,或者朗读时有什么错误,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朗读和犯错,而且还不好纠正。如果教师在文言文朗读时能较好地把握住重音、轻音,掌握好语速、语调、语气,并能通过朗诵时的表情示范更好地表现朗读材料内在的思想感情和韵律,那么藏族学生的模仿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也许对普通类的学生教师不需要多范读,但对于藏为主类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范读,多领读,以供藏族学生模仿朗读。
在学生能够较好地模仿教师朗读之后,就要让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当然自由朗读并不是让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在教师让学生明确朗读目的的情况下,让学生大声朗读。自由地大声朗读,有助于藏族学生加强记忆,熟悉语感,了解大意。
精读就是读重点的词句或段落。主要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深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文段进行精读品味,从中感受文言文的精彩之处,使藏族学生获得学习、感受文言文魅力的能力。
朗读的最终目的,要使藏族学生做到熟读成诵。让学生把那些优美词语、精彩语段、经典篇章纳入知识储备,经过溶解消化,使之沉淀为自己的汉语素养,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完善语言结构,提高表达能力。
三、古代汉语常识的介绍
在对藏族学生教授文言文时,笔者发现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古代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论语五则》时,笔者从网上搜集了孔子的有关视频、古代服饰以及现代人cosplay古人的图片播放展示给学生看,这些视频和图片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论语五则》的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我给学生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和墨家的一些故事以及这些学派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小故事来联系课文中孔子的形象,以及这则故事的目的,让学生能怀着浓浓的兴趣来学习了解这篇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事例笔者发现,虽然这些文言文是藏为主类学生首次接触的课文,但他们的年龄毕竟不小了,对事物的理解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只要帮助他们多了解古代漢语的常识和古人的生活知识,就会对他们学习文言文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
以上就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编辑 赵飞飞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