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下逐渐显现出弊端,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成为如今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时控制好课堂局面,才能便于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用担心课堂失控,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几点问题:只关注技术、模仿有动手没动脑现象、要求统一、缺失高品质兴趣,等等。信息技术老师在一起谈到学科教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无奈甚至困惑:每天面对很多学生渴望的眼神,他们的眼神似乎在问:老师,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自由用机啊?信息技术是一门课,老师要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计划,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似乎对课堂不是很感兴趣,即使学习也是任务式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学生最开心的是我关闭电子教室后,让他们自主完成操作,作业质量不高,美感不够,有的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操作,课堂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含义。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对教师职业的肯定
有很多形容词来形容教师的职业。如“教无常师、良师益友、能者为师、师道尊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良师出高徒、鞠躬尽瘁、诲人不倦”等。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从实行绩效工资以来,教师的待遇有明显改善,应该说,从党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很关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提高教师幸福指数方面采取了应有的措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被关注后的幸福感。有了这种幸福感,我们才会很开心地去面对自己的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教师只有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希望、快乐和幸福,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充满阳光、洋溢幸福的课堂。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考查科目,目前每班每周只有一节课,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往往教几个班的课,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此外,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适量的作业、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学生个性和爱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習动力和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的时候,学生说:“我很喜欢上××老师的课!”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成功了。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备课、拟写教学设计环节,要能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主要包括课堂实例要注意时效性、关注度,并能贯穿课堂线索;课堂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活动形式注重多样化,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来找茬”“赛一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而不是冷漠旁观,是其乐融融而不是愁眉苦脸。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二是教师要拽好手中的“线”,这根线就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让课堂不失活力且井然有序,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师规范的表现中造就学生的成功和快乐。
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闲暇之余,我认真拜读了江苏省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成平主编的《魅力教师的修炼》这本书,其中“优秀教师心得二十五”《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一桶水”?》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从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一桶水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要站稳课堂,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很重要,需要不断地掺“水”,让自己的桶里永远装的是“活”水。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尽量将课堂教学中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将抽象晦涩的变成形象直观的,将文字的变成图形的,将单媒体展示的变成多媒体展示的,将教师单纯讲解的变成学生讨论的,将学生的被动操作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爱的承诺”。争做德才兼备的老师,我们始终在路上。最后,用“正气做人、大气做事、灵气做学问”来总结我的课堂感悟,并以此来时刻鞭策自己,争取培养更多生命旺盛、情感丰满、基础宽厚、后劲充足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小真.课程改革与计算机辅助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J].信息化教育,2002.
[3]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编辑 赵飞飞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