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建
摘 要:教育即教化培育,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的特征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心灵感化”,以情感人,以事例激励人。所以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愿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的征途中,用爱导航,用智慧育栋梁,让教育充满爱。从教的十多年里,我本身也在不断进步,师爱伴随我一起长大,静下心来,回顾走过的教育历程,真是历历在目,不禁感慨万千。
关键词:教育;教师;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不知不觉我的教学生涯已有十三年。在我和学生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因为爱,我可以让不爱学习的孩子变得奋发向上;因为爱,我可以让孤独的孩子变得更温暖;因为爱,让烦恼的孩子变得心情更加愉快。重要的是,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在成长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记得今年高一学生王×,他家在六合农村,刚开学时他学习刻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一期中考试和平时数学测验中,他的成绩下降很快。于是我就利用课间找他谈话,我面带微笑,问他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下滑的原因在哪里,王×这个孩子,平时不爱讲话,比较老实,他声音很小,说自己没有认真学习,接着我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学呢。他回答说自己不想学。这时我很惊异地看著他,因为学习数学确实比较枯燥,成绩不好,也就学不下去。作为老师,我理解。可是他进班时是我们班的一号,数学成绩非常高,现在的学习成绩和他的能力不符啊!以我的洞察力,一定是他在开学后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受别的同学影响,这时候我开始担忧起来。然后我拿了一个板凳,给他倒热水,让他坐下,接下来我什么都没有说,暂时停顿了几分钟,这时候我发现他的脸颊开始变红,眼圈开始变红,瞬间眼泪夺眶而出,我的心里也感受到一丝不安,我在想,他一定是遇到了困难,我很想帮助这个诚实的孩子。他喝了一口水后,开始慢慢谈起他的伤心事。他说自己很想学好,可就是心思不定,学不下去。原来他父母刚离婚,现在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妈妈离开了他,他爸爸在外地做生意,他说自己失去了母爱,爸爸又不管他,现在跟着爷爷生活。我听了他的故事后,决定帮助他摆脱困境,步入正轨。
他现在很可怜,本身性格孤僻,又缺少父爱和母爱,现在他更孤单了。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更多人去关心他,爱护他,让他感受到我们集体的温暖。他能把自己的伤心事讲给我听,我很高兴,第二天我又找他聊,谈了他的现在和将来,给他做思想工作,主要是给他减负,让他把心放下来,安心学习,又分析了学习的利害关系。我强调说,我相信他有能力把成绩赶上来,有困难来找我,我还告诉他私下和他是朋友,这时候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心里话,看到他的笑容,我很激动。就王×的情况,我和他的其他任课老师都做了沟通,老师们说会关注他的。在班级里,我和几名班干部谈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要求几名班干部带头开展互助爱活动,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特别是王×。平日里我经常让他到我的办公室,我给他补习功课,有时候他还和我有说有笑,看到他比以前开朗了,在学习上也慢慢找到了自信,成绩有了一定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我鼓励他,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他自己也感觉到在这个班里,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同学也都帮助他,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表扬他,他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后来我还跟他爸爸谈了孩子的情况,他爸爸很高兴,说以后会多抽时间来陪他。
通过这样一件事情,我感悟到,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走进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畏惧,坚持自我,勇敢面对。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老师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耐心,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把心里话都告诉你,有利于解决问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去充实,让教育充满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06.
[3]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人民出版社,2010-02.
[4]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01.
编辑 孙玲娟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