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接纳与共情的相关研究

2017-03-07 05:42朱龙凤张献英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助人共情教养

朱龙凤,张献英

1 引言

共情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完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质。目前,国内外学者较认同从多维角度界定共情: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称之为移情[1][2][3]。幼儿在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过程中,共情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共情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他人态度、情感,还能增强其社交技能,密切认知、情感和人际行为的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同伴接纳和共情能力的发展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促进幼儿共情能力发展提供教育建议。

2 方法

2.1 对象

幼儿年龄为3-6岁,小班30人,中班32人,大班32人,其中,男孩46名,女孩48名。家长为爸爸、妈妈或其他人。

2.2 研究程序

2.2.1 问卷测量

采用杨丽珠、杨春卿的《幼儿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为五个维度:溺爱性(7题)、民主性(10题)、放任性(9题)、专制性(8题)、不一致性(6题)。问卷共40题,由家长填写,所有题目采用五级计分。选好被试后,主试向带班老师讲明问卷填写要求,由带班老师向本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并讲解填写要求,两周内收回发放问卷。问卷由家长匿名填写。

2.2.2 同伴提名

请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三个小朋友的名字,由带班老师整理并记录,一周内完成。

2.2.3 实验法

邀请幼儿和带班老师到活动室进行特定情境的活动。主试和助手各一名,均为心理学研究生,现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摄像机进行摄录。

助人情境 (12分钟)。带班老师每次带一个小朋友到活动室玩玩具,期间主试同他们一起玩耍,约10分钟后,主试开始收拾玩具,观察幼儿孩子是否自发帮助。如果约1分钟后幼儿仍然不能自发帮助, 主试进行提示:“菲菲,能帮老师收拾一下玩具吗?”提示两次后,如果儿童仍然没有反应,不再提示。其中,带班老师不必帮助孩子。

安慰情境(1分钟)。主试把收拾好的玩具拿到一边时,带班老师假装肚子疼并发出声音, 显示痛苦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 观察幼儿反应。30秒后,不管幼儿是否有反应,均对幼儿说:“老师感觉现在好多了”,显示中性表情约 10 秒。每个幼儿在实验结束之后均获赠一个小贴画。

2.2.4 数据处理

2.2.4.1 同伴提名数据处理

统计幼儿被同伴喜欢和不被喜欢的人数,其中,积极的同伴提名频次为幼儿被同伴喜欢的人数,消极的同伴提名频次为幼儿不被同伴喜欢的人数,换算成标准分后相减(积极提名得分-消极提名得分),即为幼儿同伴接纳程度,亦称社会偏好。

2.2.4.2 情景实验数据处理

助人情境中,观察并记录儿童帮助主试收拾玩具的情况:主动帮助、主试提示后帮助、不帮助。

安慰情境中,由两位研究者共同按照编码方案根据录像对儿童的反应进行记录:做出反应时间(秒)、反应持续时间(秒)。根据多次观看录像记录, 将儿童对带班老师痛苦表情做出的反应类型定为五种:反应不安慰(低头局促、坐立不安);给予语言安慰 (“睡一觉就好了”“是不是吃坏肚子了,去上个厕所吧”); 直接行为反应 ( 帮老师揉肚子);间接行为反应(帮老师把桌子移开);直接反应加上间接反应。将作出反应和做出各种安慰举动的时间相加,即持续时间。

采用 SPSS19.0(中文版)处理有效数据,对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提名标准分、共情各因子做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共情反应的一般情况

表1 共情反应时间与持续时间的表现

由表 1可知,大部分幼儿对带班老师的痛苦表情和动作有所反应,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为 1秒,最长为20秒;共情反应持续时间最短为2秒,最长为25秒。通过对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与男生相比,女生共情反应(3.577s)较快,持续时间(10.803s)更长;随年龄的增加,共情持续时间延长。

以共情反应时间和共情持续时间为因变量,性别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单因变量的方差分析。

表2 共情反应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级在共情反应时间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共情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年级在共情持续时间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进一步对共情反应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小班与中班幼儿不存在差异;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3.2 共情反应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表3 共情反应与自发帮助行为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助人情境阶段,自发帮助收拾玩具的孩子比没有自发帮助的孩子在共情反应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有自发助人行为的孩子其共情平均反应时间是3.174秒,没有自发助人行为的孩子共情平均反应时间为4.465秒,t =﹣2.501;有自发助人行为的孩子共情平均持续时间为 10.849秒,没有自发助人行为的孩子共情持续时间是8.791秒,t = 2.213。结果显示,自发助人与非自发助人行为在共情反应时间和共情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幼儿自发助人行为与共情反应时间呈负相关,与共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且与非自发助人的幼儿相比,其共情反应更快,持续时间更长。

3.3 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对共情的影响

分别以共情反应时间、共情持续时间为因变量,社会偏好、家庭教养方式五个维度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共情发展的因素,结果见表4、表5。

表4 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对共情的回归分析1

表5 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对共情的回归分析2

根据表4统计分析结果,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共情反应时间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它能解释共情反应时间5.5%的方差变异。

表5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社会偏好、专制型教养方式和民主型教养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三者的共同解释率达18.2%,表明三者对共情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共情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社会偏好(同伴接纳)、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共情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4 分析与讨论

4.1 共情的一般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女生在共情反应时间得分上低于男生,但无显著差异;在共情持续时间得分上高于男生,说明面对带班老师的痛苦反应,女生能更快发现且持续时间更长,这可能是由于相对于男生而言,父母与老师给予女孩更多的关心,性别差异的对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不同,而且女生感情细腻,较能体贴他人。

在年级上,事后检验表明小班、中班、大班幼儿行为表现不存在差异性。大部分幼儿均能在较短时间对带班老师的痛苦表情做出反应,如:局促不安、注视、给老师提建议(回家休息、睡一觉、上厕所)、主动帮忙揉肚子等,统计分析发现幼儿对老师的关心更多是语言方面的,行为反应较少,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共情持续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小班与中班幼儿不存在差异;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但总的来说,由于幼儿年纪较小,对他人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理解不深,加之缺乏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所以共情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

4.2 共情反应与助人行为的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自发助人与非自发助人行为在共情反应时间和共情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性(p<0.05),自发助人的孩子共情反应更快,持续时间更长。辨别并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源于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倘若个体成长过程中,曾发生过父母需要孩子帮忙收拾东西、打扫等情况,那么在助人情境下,个体头脑中就会唤起这部分经验,并主动帮助他人。研究还发现,能够主动帮助主试收拾玩具的孩子对带班老师的痛苦表情能更快做出反应,如言语建议、直接行为安慰等,而在主试提醒下帮忙收拾玩具的孩子对带班老师的痛苦表情做出的行为表现较多是“反应不安慰”,也许是面临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处理的缘故。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需适当表露情绪,父母应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增加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这些将有利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发展。

4.3 家庭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对共情的影响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共情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共情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共情反应时间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根据本研究结论,温情、民主的教养环境更容易让子女理解他人的处境与需求、体会他人的情感,对幼儿共情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类幼儿共情反应速度较快,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专制、严厉的教养方式会让幼儿不敢表达自己,不容易适应新环境,遇到困难情境习惯退缩,缺乏同情心,对他人不亲近。

本研究表明,同伴接纳与共情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即被更多同伴喜欢的幼儿,其共情持续时间更长;前人的研究显示幼儿同伴交往的质量影响其对他人的共情反应,本研究与之结果一致。说明同伴关系密切的幼儿,更容易被接纳,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容易对他人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产生共情。因此,民主的教养方式、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共情能力的形成。在爱心呵护下的孩子,较能感知到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懂得换位思考,会帮助他人,所以父母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鼓励孩子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支持孩子积极探索环境。同时父母还应对孩子富有耐心,任何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下,要耐心指引和教育孩子,理解孩子。除此之外,同龄人的交往起到了父母替代不了的作用,那就是彼此经验接近、年龄相仿、更易沟通,所以父母还应创造条件促进幼儿增加同伴交往的机会,教会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毕竟拥有亲密同伴关系的幼儿更易对他人产生共情反应。

5 结论

首先,性别和年级在共情反应时间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共情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异,年级在共情持续时间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小班与中班幼儿不存在差异;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次,自发助人幼儿与非自发助人幼儿相比,共情反应更快,持续时间更长;二者在共情反应时间和共情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性。再次,同伴接纳程度与共情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共情反应时间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共情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共情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1]陈晶,史占彪,张建新.共情概念的演变[J].安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64-667.

[2]肖琼华.幼儿移情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助人共情教养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养方程式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