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7-03-07 05:42毛永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创造力资本

毛永贤

一、研究价值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相关数据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但创业的成功率却不高,仅为2%-3%,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想要在高风险的创业活动中取得成功,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资本。研究表明,创业心理资本影响创业动机。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将个人动机转化为创业的实际行动,同时丰厚的创业心理资本能使创业者在不确定及高风险的情境下仍然乐观,对创业目标充满信心。在遇到困难时也能调整心态,积极战胜困难,争取创业成功[1]。

国内学者高娜、江波、袁园、刘欣、王瑾等对创业心理资本开展了一些研究,开发了创业心理资本量表,但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创业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创业机会能力、创业绩效的关系上,多为理论研究。本文从高职生创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现状,并尝试研究提升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有效策略。

二、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现状

为了解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现状,本研究利用《创业心理资本量表》,对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黄梅戏职业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部分在校生、参加过创业比赛的大学生和已创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50份,回收率 90.00%。其中,男性263 人,占比58.44%;女性187人,占比41.56%。

(一)创业心理资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被试者的创业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布情况(如表 1)。从数据可以看出,自我效能的平均分最低,其次依次是创造力、希望、智慧、情商、韧性和乐观,乐观的平均分最高。

表1 创业心理资本各维度情况

对不同性别被试者的创业心理资本进行分析,得出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布情况(如表2)。对于不同性别的被试者,乐观的平均分都是最高的,男性高于女性;自我效能的平均分是最低的,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表2 不同性别被试者的创业心理资本各维度情况

(二)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现状分析

从创业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平均分来看,高职生的创业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他们比较乐观,对创业的态度积极,但是自我效能感偏低,他们对自己能否创业成功存有怀疑,这也是导致当前高职生创业率普遍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女性被试情商的平均分要略高于男性,这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社交能力强;男性被试者其他各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女性被试者,这与现实中男性创业者要多于女性创业者的情况是一致的。

三、提升创业心理资本的有效策略

结合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应该采用以下策略以提升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

(一)注重培养高职生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

培养高职生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策略。

1.榜样激励法。从某种程度来说,高职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学业上的不成功导致高职生内心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很容易产生迁移、泛化,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不认可。因此可以向高职生介绍一些企业家或优秀校友的创业经历和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的冲动和成功的欲望;推荐学生阅读创业人物传记,如马云传记,激起他们的共鸣:高考成绩并不能决定命运,路在脚下,一切皆有可能。通过了解其他人的创业经历和过程,学生能够领会并模仿创业成功者的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

2.引导示范法。学校在新生入学初,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专业认知、大学规划等入学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就业方向,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有准确的认知,减少高职生的迷茫和困惑,顺利适应新环境、新生活。邀请优秀毕业生、成绩优秀的学长、优秀社团干部等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故事,引导新生了解大学,明确自己的大学任务,学会制定大学学习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一旦有了目标和方向,同时又有成功的典型可以模仿,学生自然更自信乐观。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拓展训练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刚入学不适应环境、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混个毕业证、学业困扰、就业恐惧及困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保持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班主任(辅导员)和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我要学习”的自主学习氛围,不断积累新知识、新技能,进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更乐观、积极。

(二)注重培养高职生的韧性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韧性是一种可以被发现、测量与培养的能力,能使个体从逆境、失败等消极事件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中快速恢复过来。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韧性潜能,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发和提高高职生的韧性。

1.强化韧性干预训练。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严格按照学生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否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兼职,学会与人沟通交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开展针对性的团队辅导。高职院校要配备素质过硬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团队辅导方案,有效组织团队咨询活动,确保团队辅导达到预期效果[2]。

3.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提高创业心理韧性,对有创业意愿或正在创业的高职生开展创业模拟实训或创业实战比赛,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甚至通过模拟创业的失败,了解创业成功的不易,增强学生面对创业挑战及失败的承受能力,从而提高心理韧性。

(三)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被认为是个体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观点及新产品的能力[3]。高职生要想成功地完成创业活动,必须要有较高的创造力,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文化是创造力之源,学校文化也是学生创造力之源。高职院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建设创新型、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文化育人为理念,以适宜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导向,坚持学校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创新性,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汲取创造力营养。[4]

2.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营造富有创新与探究气氛的环境,教师要富有创造力和探究精神。要改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要突出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工作要以人为本,让创新成为学生主动自发的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积极使用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大胆假设提问,把学生的潜能、好奇心充分释放出来。

3.多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发明创造大赛、创新创意大赛、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引导大学生投身到创造实践活动中,从而提升创造力水平。[5]

(四)高职院校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绝大部分高职生而言,他们进入到大学后选择的是被动地学习课本知识或专业知识,至于如何打破常规进行创新,如何突破三点一线而选择在大学里创业,几乎没有这些方面的概念。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这样才能让创新创业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传统的教育相统一。

2.完善创业心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情商、创新思维训练、创造力和创业心理资本提升等选修课程。不仅要传授创业心理知识,更要提升高职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得到各方力量的关心、扶助与呵护。高校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高职生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成为岗位的 “创造者”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

(五)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土壤的厚植。高职生有思想、有冲劲、有干劲,精力充沛,很容易、也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学校要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氛围影响学生,让高职生明白自己不仅可以寻找工作岗位,也可以创业,给别人提供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更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1.组织创新创业大赛。高职院校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及创业”大赛等,并对优秀获奖项目进行扶植、孵化。

2.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高职院校要对科技创新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鼓励师生将科研成果转化,激发师生创新的动力与热情,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

3.积极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场所,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

[1]吴炯,尚晓.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的关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1): 130-136.

[2]郭磊,皮凤丽.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5,23(4):603-605.

[3]徐雪芬,辛涛.创造力测量的研究取向和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1):55.

[4]张武升,肖庆顺.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5(5):17-18.

[5]徐凌志.大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发明创造实践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1—93.

猜你喜欢
高职生创造力资本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