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程管理与办学品位的提升
——以厦门五缘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为例

2017-03-07 06:48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杨毅清
成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实验学校校本

■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 杨毅清

有效课程管理与办学品位的提升
——以厦门五缘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为例

■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 杨毅清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学区制政策施行以来,全国范围内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就厦门而言,目前已有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于2007年,拥有2622名学生的五缘实验学校就是其中之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一些成功范例,但是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难题,尤其是课程管理与实施。

一、有效课程管理对提升办学品位的积极意义

品位在辞海中的解释就是人或者事物所具有的品质和水平。办学品位就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要具备的办学品质和办学质量要达到的水平标准。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应该具有的办学品位就要通过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学校管理和教学方式的深入变革,学校内涵品质得到提升,学校成为管理科学化、教学过程现代化、教学质量整体优化的现代品牌学校。

课程作为教育培养人的媒质,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课程更是构成教育“人本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因而课程管理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实现九年一贯制的初小衔接

新课程改革是将义务教育九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的,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都是从九年制义务教育整体出发,各类课程都是按照九年一贯地安排,各学科的教材同样是从九年一贯制出发,形成一个体系。因此,九年一贯制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安排更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实施,学校可以从九年的时间跨度上,构思课程,安排内容,实施每一阶段前后紧密衔接的教育目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良好课程方案。

九年一贯制学校,突出了初小衔接这一学校教育过程的学程标志,即一以贯之、连续不断地完成九年学业,其间不划学段,保证九年教育的完整性。小学课程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较充分,这对改革初中的课程教学很有促进。初中课程教学效率高,结构严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充分,这对改革小学的课程教学也很有益处。从教育实践来看,小学重视知识、能力、方法的培养但更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初中重视习惯的巩固,但更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从小学到初中(1年级到9年级)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是不尽相同,有所侧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初小衔接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深化校本教研,推动校本教材开发

从今天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看,由于统一的课程管理,小学和初中采用同样的标准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能形成中小学教师比学赶超的喜人局面,较好地提升校本教研的品位,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优化。同时,九年一贯制办学中的课程安排还可以吸引部分小学任课教师涉入初中教学(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而中学教师则在准备接新初一前就到小学听课,了解小学学习特点,进而涉入小学教学,这样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中的交流、使用、发展的优势就实现了互相补充,使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理念更趋合理、科学。

课程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的高低,更是学校品位和档次的标志。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时间跨度上,可以把九年作为一个单元来整体把握,从而避免了课程实施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如,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社会实践(春秋季)课程、德育校本课程都是这么做的,从九个年级的大空间上来整合。

3.有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统整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在当前许多独立体制学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小学注重知识、技能、素养诸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塑造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初中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普遍以应试教育为主,唯分数论,学生的发展相对小学来说不够全面、不够主动、不够协调。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升入初中学习,往往很不适应,需要较长时间的调适。

通过九年一贯制的课程管理就可以在教育目标上进行统整。具体来说,要做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目标上还可以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提出更具体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小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自信心;初中适应中考并超越中考,注重培养坚强的意志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有效课程管理的瓶颈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操作的理念、课程管理旧思维等因素影响,在课程管理的实施和结果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课程层面形式上的对接阻碍中小学教学无痕对接一体化的真正实现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学形式上已经在外在的层面实现无痕对接,(办学形式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一体),在课程层面也应体现内在的无痕对接,真正实现一体化。所谓课程层面的无痕对接一体化就是指:打破原有体制下教育教学分层分阶段的教学思想,实现课程知识体系的无痕对接。初中教师必须研究同学科的小学教学大纲及教材,小学教师也必须研究同学科的中学教学大纲及教材,特别是针对初中部分的知识体系,如此而形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贯通。因为原来不管是从知识体系还是学生心理,初中阶段都是学习阶段的一个坎,而且存在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分离的“两个阶段”、“两个层面”的教学问题。现在虽然“实现”了学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但是其“坎”并未因此而消失,同时还存在着虽然在同一学校内,但是小学老师只关注小学的教学,只管自己现在所在的课程;初中只关注初中的教学,只管自己现在所学所教的课程。小学和初中没有在课程分层的同时注意做好衔接。从这个意义上看,不管是在九年一贯制的哪个层面,在课程层面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真正的无缝对接一体化都是很有必要的。

2.不同阶段课程管理不一致直接制约学生中小学阶段衔接的实现

缩短中小学之间的差距,实现中小学生在身心的衔接、思维方式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也是九年一贯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身体的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对于小学进入初中时期的少年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身体和生理的变化,必然带来心理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也相应发生改变,无论是学习观,还是教师观,都与小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如他们对老师不再一概崇拜,对教材不再一味的信赖,而会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学习方法上,他们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强了,知道自己寻找相关资料。在思想上,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有了相对独立的思考。这些变化是比较大的。而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初中和小学的课程安排与课程管理基本上是各行其是,没有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进行衔接,自然影响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和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在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上直面这个问题,围绕学生成长这个核心,围绕学生有效发展这个核心,做好学生在身心发展、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的衔接工作。

3.学制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制约课程资源有效充分利用

过去,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对各类课程整合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未完全纳入教育资源,资源拥有者缺乏为社会、经济、教育服务的意识,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今天,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可以通过学制上优势,使小学的教育资源与初中的教育资源共处在一个学校内。在小学和初中多年共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形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效地衔接和整合利用。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必须在课程管理问题上重视解决这个问题。

三、实施有效课程管理的方法策略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1.优化课程的组成结构,充分发挥各部分课程作用

为了实施教学无痕对接和学生发展的衔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课程结构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课程的组成结构,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其实,学校的课程除了显性的课程,主要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还有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等。

要进一步扩大课程的组成结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开设,重视发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作用。我们应该这样处理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严格执行省颁、市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和规范地方与校本课程,同时精心培植隐形课程---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作用。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和各学科课时量安排教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与课程计划完全一致。在运行过程中,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尤其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课程、综合类课程的贯彻与实施;按要求每周开设写字课,每个年级均开设心理教育课。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依据“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开拓视野、提升日后生活品位的高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使学生社团活动校本化课程化。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每学期发动本校教师和请校外特聘教师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艺术类、体育类、动手实践类、学科拓展类共4个大类的校本课程。全校共开设42门校本课程,每周共有约2000人次学生参加各类校本课程的学习。

精心培植隐形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校园氛围和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九年一贯制学校应特别重视德育课程和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培育与实施。自2007年办学以来,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以课程理念统筹规划学生九年的活动,先后制定和完善“学生学业评价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规范”等十多项规章制度,整合德育资源,规范德育内容,建立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校本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总目标就是使学生“知规范、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即: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规范,掌握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班风、段风、校风。目前学校的德育课程主要有:《厦门五缘实验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入学训练)课程》,包括:《军事训练课程》、《新生训练课程》、《安全与劳动教育课程》、《学法指导课程》、《校园礼仪教育课程》(包括学生仪容仪表规范、行走礼仪、课堂礼仪、就餐礼仪、交际礼仪(鞠躬礼、握手礼)、校园交际、公共礼仪等内容)等六个课程。此外,就是将原来“春秋游”活动“课程化”,结合学校教育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及周边教育资源,规划构建《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社会实践(春秋季)课程》,现已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春秋游)”体系。这些连贯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德育课程使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更加明确,每一项活动更加有针对性,更具有操作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思维方式教育工作更加连贯有序,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积极向上、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直观形象的物质文化,抽象无形的组织文化、精神文化都对中小学生发挥着连贯的持续的教育。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的“树人堂”、“育才阁”楼宇名承托着对学生成才目标的重望,“成人道”、“成才道”、“先贤径”道路名寄寓着对学生成长的殷情。“心鉴池”和艺术廊道、科普廊道、古诗词廊道、历史廊道、地理廊道、思品廊道等组成的廊道文化发挥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无形校园文化更是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发挥持续育人功能。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形成的“一训”、“二游”、“三生”、“四节”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既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创造学生实践体验、接触社会的机会,又提供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活动起到洗涤与震撼学生心灵的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同样是一种课程,同样发挥教育的功能,是每个阶层的师生都能够参与的良好教育平台。

2.积极探索初小衔接内涵,逐步体现学制优势

在九年一贯的课程管理中必须明确初小衔接的内涵。首先,初中小学衔接并不是教材内容的衔接,必须避免小学教育初中化,避免把初中教学内容下放到小学阶段,而应该重点探索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衔接。其次,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于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无缝对接。正如,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在各个年级学生中先后开展汉字认读、古诗词诵读、听记三项专题评价,以此了解学生达成《课程标准》提出各项教学要求的基本情况,同时借助上述三项专题评价了解各年龄段学生汉字认读水平、汉字书写规范、快速反应、瞬间记忆、概括归纳等学习能力的达成程度,为探索语文学科初小衔接提供了直接依据。

又如,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从2012年至今每年都调动了学校美术、科学、地理、生物等小学、初中学科教师,以五缘湾湿地公园为基地,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世界湿地、厦门地理等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这项活动不仅让小学生丰富了知识,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让小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同伴互助、实地学习、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的探究性学习的程序、方式,这对他们今后的初中学习将大有益处,对实现初小衔接发挥重要作用。

3.积极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发挥教师关键性作用

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教师更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发挥课程效能的关键。一般来说,学校可以围绕教师师德和师能两个方面,通过提供实践平台和边学边干等途径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方面推进“教师形象工程”、“名师工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业务素质。通过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引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教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推进“活力增强工程”,提高教师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名师讲坛和教师发展论坛,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举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教师系列讲座活动,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在全校教师中大力倡导“为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质、立业有品格、生活有品位”的师德要求,与此同时,对广大教师开展具备“随机善教的智慧、德行并重的理念、不舍一人的慈悲、师生同尊的胸襟”为核心的师能培训。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走向教育改革的新路。通过实施课程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初小阶段的内涵衔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挥教师关键性作用,将有助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管理走向成功,使九年一贯制办学质量、办学品位实现教育改革的目的。

责任编辑 成弘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实验学校校本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乐市实验学校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