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批评

2017-03-07 22:34易欢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阿伦特论题马克思

易欢欢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批评

易欢欢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劳动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而且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然而,阿伦特却在《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等著作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论题提出了质疑,并由此阐述了她复兴公共领域的思想。如何正确地把握和理解阿伦特的思想及其实质,对于促进我们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正确理解及揭示阿伦特思想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而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旨在从公共领域与人的自由的两个维度对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题的原因进行具体考察,以揭示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真正意图,找出阿伦特的批评中存在的诸多误解和错误,进而为马克思主义辩护。

阿伦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

作为政治哲学家的阿伦特企图通过复兴“公共领域”让20世纪的现代人过上有尊严与价值的生活。在阿伦特看来,马克思的劳动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①的理论严重地阻碍了“公共领域”的复兴,因此她在其所著的《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人的境况》这两部著作中,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的论题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阿伦特的这一批评和质疑,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的真理性,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②本文以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题的批评为研究对象,从公共领域与人的自由两个维度对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题的原因进行具体考察,以揭示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真正意图,找出其批评中存在的诸多误解和错误,进而为马克思主义辩护。

一、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原因

阿伦特从西方哲学传统出发,认为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③在现代社会中必然会导致公共领域的萎缩和人的自由的丧失。

1.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劳动理论必然会导致公共领域的萎缩。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社会领域中私密生活的扩张。在阿伦特看来,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会导致劳动者的大众社会,社会领域④随之兴起。社会领域的兴起导致私密空间精彩纷呈,使得人们把注意力过多投入到私人生活中,对公共事务越来越冷漠,对人际关系中言说和行动的意义漠不关心。长此以往,阿伦特认为这导致大众对公共领域的疏离,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原子化的个体。社会领域的兴起还有一个对公共领域致命性的打击,“社会从它所有方面都排除了行动的可能性,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期待从它每个成员那里得到的某种行为,社会通过施加无数各式各样的规则,使它的成员都‘规范化’,排除任何自发的行动或特立独行的成就。”[1](P26)在劳动者的大众社会中,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每个人都被某种特定共同体所吸纳,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丧失了开端启新和创造的能力。

其次,在社会领域中经济活动取代了政治活动的地位。社会领域其实就是一个扩大版的巨型的家庭结构,⑤这个家庭结构悉心照料着人类的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家庭原来是私人领域的庇荫所,巨型的家庭实质就是私人领域的无限放大,以至于私人领域几乎侵占了所有的公共领域。再者,维系社会领域存在的是现代的经济原则,社会发展的本性在于财富的急剧增长。在社会中,人们被剥夺了财产,并被经济原则所驱使开始追逐财富。但阿伦特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财产和房屋(不是财富),才可以与其他拥有财产的家长一起组织成一个公共领域,财产是自由公民的身份证明和进入公共领域的资本。私有财产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家庭领域的防护,同时也是对公共领域的建制。社会领域对私有财产肆意剥夺,经济活动也随之全面取代政治活动的地位,这急剧地加速了公共领域的萎缩。

最后,在社会领域中劳动动物取得了胜利。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坚信革命的目标不应当停留于劳动阶级业已实现的解放,而必须最终让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1](P93)在阿伦特看来,解放并不等于自由,甚至更糟糕的是在劳动者大众社会中解放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动物,那这种解放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劳动理论使得劳动者第一次全面进入公共领域并获得了平等权利,并且所有人类活动的衡量的尺度都变成了维持生存的必然性和提供物质的富足。社会领域排除不是为了以谋生为目的的活动,任何与谋生劳动无关的活动都仅仅是“玩”。当劳动动物完全占领公共领域的时候,私人活动的公开展现就会产生大众文化和浪费型经济。

2.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劳动理论导致人的自由的丧失。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现代社会的“生产性劳动”导致自由丧失。现代社会,劳动理论出现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阿伦特认为这种区分暗含了工作和劳动的基本区别,而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都建立劳动的生产性上。西方社会的空前劳动力和自然科学产生的过程理论征服了马克思,“让这两者都生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倾向:就是把所有劳动都视为工作,以更适合于技艺人的方式来谈论劳动动物,并且一直希望再往前跨一步,从而彻底消除劳动和必需性。”[1](P64)换言之,就是“生产性劳动”模糊了工作与劳动的界限,使得现代社会把许多从属于劳动的活动误解为工作。本来从属于私人领域的劳动和技艺人的工作泾渭分明,而正是由于劳动被一直局限于私人领域,具有全面公民身份的自由市民才可以摆脱劳动的必然性进入公共领域,用言语和行动彰显自己的独特性,才获得了自由。而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模糊了劳动、工作、行动三者的理论界限,从而模糊了自由市民进入公共空间获得自由的路径,最终导致现代社会人的自由的丧失。

其次,劳动分工对专门化的替代⑥导致自由丧失。第一,劳动分工可能导致劳动者丧失生命特有的生机和活力。阿伦特认为“获得生活必需品所需的‘辛苦操劳’和与生活必需品‘融为一体’的愉悦,在生物生命循环的最基本层次上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P86)但是劳动分工却剥夺了这种自然生命本质的快乐,从而也剥夺了人生命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劳动工具的极大改进和劳动分工的日益细密,在古代家庭社会时常压迫着劳动者的必然性我们已经很难感受得那么直接了。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劳动生命的必然性,从而也体会不到时刻需要摆脱必然性获取自由的强烈渴望。阿伦特认为“如果人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必然性的强制,他就不可能自由,因为他的自由总是从他摆脱必然性的从未彻底成功的尝试中赢得的”。[1](P87)

最后,劳动过程无止境引起的消费者社会导致自由丧失。分工和大生产运动是激励马克思实现人类的物质极大化、把人类从必然性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以建立共产主义的希望土壤。但是阿伦特认为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密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比原来自然状态规定的多得多的循环过程中,劳动过程亦如此。被细密分割的同质的量化劳动力的劳动过程也是无休无止的,生产过程的无止境也只能依赖无休无止的消费过程来维持。从而,人类仿佛被辖制在劳动和消费的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原来可能从属于工作领域的物品,如房子、家具等等,这些东西曾经寄托着维持世界稳固性的理想,最后也被拖入无止境的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中。劳动过程的无止境引致一个高度的消费者社会,甚至导致自由的丧失。

总之,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论题不仅可能导致公共领域的萎缩,而且可能导致人的自由的丧失。这也是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关键原因所在。

二、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目的

阿伦特之所以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进行批评,是基于以下目的:

1.为了构建阿伦特积极生活劳动、工作、行动的三分理论。阿伦特在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的论题的基础上,把人类的积极生活的活动划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三种,并阐释了这三种活动各自的概念。劳动——相应于人作为动物的生物活动,仅仅是一种受制于人的生命必然性的自然活动,与自由无关;工作——相应于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人为对象世界,通过制作出具有恒久性的生活产品,为人类提供一个稳固的家园;行动——相应于我们的“复数性”,即只有在公共领域中人的自我性、创造性才能体现。

阿伦特在批评马克思劳动观理论的基础上不仅建构了自己的劳动理论,而且论述了积极生活三种活动的关系。阿伦特认为劳动是一种属于私人领域的必然性活动。人类为了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就必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而劳动是这种物质能量交换的前提性活动。劳动还是艰辛的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痛苦。劳动虽然辛苦,但是从事劳动的人们仍能够体验到乐趣,即“纯粹活着的乐趣,这也是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共有的乐趣”。[1](P77)阿伦特对工作的论述大都是在与劳动的对比分析中体现的,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身体劳动是一种自然性不稳固的活动,我们双手的工作是一种具有持存性稳固的活动。劳动的产品往往是为了维持我们生命生存之必需,这些东西几乎在生产的同时就被消费掉了,如面粉。但是工作的产物会在世界上停留较长的时间,为人类提供一个稳固的家园,抵御自然的侵蚀,如桌子。阿伦特在提到行动时,一般都是和言说联系在一起。在行动和言说中,我们切入公共领域并获得第二次生命,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表明“你是谁”,这种彰显出现在他人“在场”的地方。言说和行动往往带有开端启新的特质,“这种令人吃惊的、未曾预料的性质内含于所有开端和所有起源中。”[1](P139)

阿伦特的积极生活劳动、工作、行动三分理论的提出揭示人类可以勇敢跳脱出劳动—消费的循环过程,通过进入公共领域展开行动和言说,摆脱当今的劳动者的大众社会施加于人的伪必然性,探索真实的人之境况。

2.为了厘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和重构公共领域的空间。阿伦特在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基础上,阐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内涵以及两者的理论区分。公共领域意味着进入政治领域的自由市民可以展开行动并体现的人的复数性和创造性。行动原则具有平等性和差异性。⑦私人领域的劳动动物被剥夺了进入政治的领域得到权利,他们作为家族私有财产的生产工具,从事必然性的劳动,为家长(自由市民)进入公共领域提供政治资本。私人领域是公共领域存在的基础。

阿伦特在批评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论题的基础力图厘清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并重构公共领域的空间。阿伦特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是建立在对劳动与行动的区分基础之上,劳动属于私人领域,行动属于公共领域,两者各自持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空间。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的命题混淆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理论界限,导致了劳动者的大众社会。在这样大众社会中,人们虽然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社会财富和荣誉,但是公共领域的萎缩导致“言说和行动贬入私密空间和私人领域”。[1](P44)言说和行动就丧失了原来的伟大品质。阿伦特在晚年提出了用行动和判断两个维度去复兴公共领域空间,在她看来,行动为人的复数性存在提供了公共的空间和领域,构成了人们栖息于世界之中的环境,提升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与尊严;判断是人们通过扩大化的精神在思维领域中保持自己对世界独立的思考,众多的观点在人的心灵世界中博弈形成一个丰富的公共领域。

由此可见,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的论题是为了划清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活动原则,厘清两者的理论界限,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并最终达到复兴公共领域的意图。

3.为了追索何为真正的自由并提醒人们警惕极权主义的抬头。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批评的根源在于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反思和对真正自由的追索。阿伦特反复提醒人们警惕极权主义的抬头,并唤醒大众对真正自由的思考。

在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论题批评的基础上,阿伦特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观。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每个人都从劳动的必然性中解放出来,甚至消灭劳动,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⑧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根本不能导致自由,只是劳动动物的解放。阿伦特认为“为了自由,一个人必须让自己从生存必然性中解放出来。但是解放行动并不自动导致自由的身份。除了解放之外,自由还需要在同样状态下的他人的陪伴,从而需要一个与他们相遇的公共空间——一个政治上组织起来的世界,换言之,每个自由人能以言辞和行动切入的空间。”[2]阿伦特认为获取自由的前提条件就是一个人从生存的必然性中解放出来,但是解放的手段是让其他不自由的人去从事必然性的劳动并占有这些人的劳动,一个自由人如果想从家族的私人领域中切入公共的城邦生活,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财产和奴隶。阿伦特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一个潜在与行动天然联系的不言自明的概念,只有在公共领域的行动中人们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中不加区分地包含着劳动与工作两种活动,作为生存必然性的劳动与带有暴力的制作毫无区分,这带有极权主义的因素。阿伦特写作《人的境况》最先的动因也是想搞清楚斯大林的极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从而追溯极权主义与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关系。所以,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的批评是为了大声疾呼21世纪的人们反思上个世纪的极权主义政权,并警惕极权主义抬头,避免马克思主义被极权主义所用。

总之,阿伦特之所以要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进行批评,旨在通过区分劳动、工作、行动三种活动的基础之上,复兴“公共领域”理论,维护人类的自由发展,并防范类似于纳粹德国式的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抬头。

三、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误读

如上所述,阿伦特企图通过对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进行的批评,从理论和实践上达到复兴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公共领域”理论,并重塑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空间。但遗憾的是,在阿伦特对于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的批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误解和错误。

1.误解之一在于阿伦特混淆人的劳动与动物劳动的本质区别。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阐释劳动理论的时候就明确说明了动物的劳动与人的劳动活动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不是上帝而是劳动创造了人,人之所以超越动物,恰恰在于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马克思认为人也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劳动的动物,将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不是理性而是劳动活动,劳动实践是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3](P162)这一点直接指出了劳动是如何成为人的自由的确认,人从事的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3](P162-P163)阿伦特固执地认为劳动仅仅是跟动物一样的维持种族生存的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必然性活动,仅仅属于私人领域,在劳动活动中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更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阿伦特没有正确区分人的劳动活动与动物的劳动活动之间的巨大鸿沟。

2.误解之二在于阿伦特忽视了必然性的劳动正是马克思要超越的“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旧的生产方式必须彻底变革,特别是旧的分工必须消灭。代替它们的应该是这样的生产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中所应承担的部分推给别人;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即体能和智能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了一种快乐。”[4]阿伦特坚持认为劳动只是必然性的活动,并建构积极生活“劳动、工作、行动”三分层级理论,工作仅仅是维持世界物性和持久性的活动,技艺人严格限制在由预先的模型和影像规定的明确的开端和终结中。唯独言说和行动可以在一个特定的公共空间被听到和看到,通过与其他平等地位的人交往展现人的复数性和差异性,人们在交往中创造新的开端。阿伦特坚持只有行动可以带来自由的原则,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提出的“必要劳动”向“自由劳动”的过渡。阿伦特始终坚守只有行动是可以开端启新并使人类获得自由的活动,是因为她没有理解马克思劳动理论中超越必然性的自由劳动,而只看到了被必然性驱使的劳动,这实质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特殊的历史形式的“异化劳动”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终将超越。

总之,正是由于这些误解的存在导致阿伦特过分夸大了行动重塑公共性的作用,排除经济活动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公共重要性,造成劳动活动与行动的尖锐对立。以至于看不到马克思劳动理论中内涵的丰富的公共性,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正是人类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路径。

综上所述,本文从公共领域和人的自由两个维度考察了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论题的原因,讨论了阿伦特批评“马克思劳动”论题学理上的目的。笔者不否认马克思劳动理论对于阿伦特本人的哲学研究和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阿伦特的目的在于重塑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性,让原子式的个人广泛地参与政治行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的目的在于解放整个世界,让所有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由于理论出发点的不同,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评存在诸多的误解与错误,我们必须直面这些误解并指出这些错误。当代学者必须跨越阿伦特视域下资本主义的固有问题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未来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开辟理论道路。

注释:

①马克思并没有直接提出“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题,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在解释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时候提炼出这个论题的,即“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础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②在21世纪初到现在的这一段时间,国内形成了翻译阿伦特原著与研究阿伦特的热潮。期间涌现了诸多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阿伦特的专著与论文,专著如王寅丽的《汉娜·阿伦特: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秦菊波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阿伦特公共性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论文如李志军的《马克思的劳动观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从阿伦特的视角看》(江西社会科学,2009(11)),高燕的《阿伦特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互参》(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5))等等。

③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命题不仅背离了古希腊时期“城邦生活创造了人”的传统政治哲学思想,也是对基督教教义中的“上帝创造了人”思想的有意识的对抗。

④阿伦特指出“社会领域”(严格地说,它既非私亦非公)的出现是一个相当新的现象,它在起源上与现代同时出现,并在民族国家内部获得了它的政治形式。近代出现了我们称之为“社会”的一种奇特的杂交领域:在其中私人利益获得了公共的重要性。具体参考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9版的18页和22页)。

⑤阿伦特认为社会领域的“人们组织和政治共同体都是依照家庭形象建立的,一种巨型的、全国性的家务管理机构照管着人们的每件事情”。具体参考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9版的18页)。

⑥何谓劳动分工对专门化的替代:劳动分工实则是对劳动力的分配组合,预设了劳动分工下的活动具有同质性,并不是对技术手段的分类,也不是对活动本身目的的分类;专门化就是会受到劳动活动目的(劳动成品)的预设,制成品的性质决定了如何把不同的技术合并和组织起来。

⑦阿伦特认为公共领域的人们之间不平等,那么就无法互相理解并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没有差异,人就没有通过行动被他人理解的需要。阿伦特更看重差异性,因为只有人才能通过言说的和行动表达差异,从而让自己显现在人类世界中,积极揭示出他们独特的个人身份。

⑧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具体参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422页。

[1][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9.

[2][美]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张立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41.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1.

(责任编辑:许桃芳)

On Arendt's Criticism to the Topic of Marx's"Labor Created Man"and the Revelations

YI Huan-huan
(School of Marxism,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 430074,China)

The labor theory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ut also runs throughout Marx's thought.However,Arendt questioned the topic of Marx's"Labor Created Man"in Karl Marx and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ut forward her thought in revitalization of public realm.How to correctly grasp and understand Arendt's thoughts and their essence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in promoting our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arx's labor theory and revelation of the essence of Arendt's thought,and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ic labor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present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why Arendt criticized the topic of Marx's"Labor Created Man"from the dimensions of human's freedom and public realm so as to reveal the real intention of Arendt's criticism to the topic of Marx's"Labor Created Man",face up to the criticism from Arendt to Marx's labor theory and uncover several misunderstandings and errors that exist in Arendt's criticism to the topic of Marx's"Labor created man"as well as defending for the Marxism.

Arendt;Marx;Labor Created Man

A81

A

1672-626X(2017)02-0109-06

10.3969/j.issn.1672-626x.2017.02.017

2017-02-17

易欢欢(1990-),女,湖北孝感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阿伦特论题马克思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较——关于劳动、暴力与自由问题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技术与现代世界*——阿伦特的技术观